刘锡荣的嘴脸 【荣斋随笔】学者收藏家刘锡荣先生的“拂尘”之好

2017-11-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导语:拂尘一物,不但生活中来的实用,且有着神圣的秉赋,人们喜欢它自是有源渊.若因缘分而得,便更是上佳.戏里玄妙的拂尘自幼喜欢"拂尘","拂尘"是个道具.京戏"水

导语:拂尘一物,不但生活中来的实用,且有着神圣的秉赋,人们喜欢它自是有源渊。若因缘分而得,便更是上佳。

戏里玄妙的拂尘

自幼喜欢“拂尘”,“拂尘”是个道具。京戏“水漫金山”中的拂尘,叫法海和尚舞动得很是飘逸,既游龙戏凤于云水之间,又喝令天兵,斥战鳌蟹,八面威风。大凡京胡锣鼓,唢呐阮板齐鸣之际,必有仪仗入场,必有两个太监将那拂尘辉煌一甩,便于持灯的、捧扇的两旁列队,帝后们这才气派登台。

当然,“贵妃醉酒”里,只要是杨贵妃出来之前,也是如此这般。又有那吕洞宾背插宝剑,手执拂尘,甚是倜傥。《红楼梦》里的妙玉身着格子尼袍,手持白拂,文静楚楚,极为招人爱怜。

还有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先生,通晓天文地理、奇门遁甲,只要穿了八卦纹饰的紫袍,右手一定扬着一柄拂尘,口中一定自称“山人”……梅兰芳先生不但京戏演的好,昆曲演的亦不错,在昆曲《思凡》中,尼姑色空于凡佛之间去留忐忑,梅先生饰演的极为生动,手中舞着一柄拂尘,随着那身段眼神,行云流水一般,和着那管弦板眼,起伏心潮,把那尼姑赵色空演绎的很是纠结。

此处的拂尘,竟是拂去了佛缘,这等戏份又出新意,于蕴义则正好相悖,可谓大妙。

别一样的拂尘收藏

因为晓得了“拂尘”,所以收藏“拂尘”。我有两柄拂尘。一柄是京剧名角奚啸伯自家用的,奚是民国时期“四大须生”之一。这柄指法,那时的王瑶卿、孙菊仙亦曾合用过,梅先生当年出演“思凡”用的也是此拂尘。奚先生当年为了能找到每根三尺长的白马尾毛——一条马尾只有中段处的既柔韧耐用,又够长度,根部与尾梢的都不能用,还必要选择纯白毛色的白马——内外蒙古的朋友们没少出力,蒙古马个头小,年余下来,还是没有凑够一把的量,将就着做了把用于仪仗排场。

后来,还是傅作义属下的一个军官帮忙,托西北军阀马鸿逵在新疆一带找得的,那应该是大宛的良马了,汉武帝时称之为“天马”或“汗血宝马”。唯有体量硕大的马,才可能长出三尺长的马尾毛来。

一晃,这已是七十年以前的事情了。匀给我的友人高爷如是说,且大凡有他在,自然总有酒局。高爷是正宗老北京爷们儿,酒一高,总要把这个故事强调上几回,且言若是到如今,那得卖多贵啊!朋友们便赶紧起哄架秧子,替我敬上几杯“二锅头”,高爷便真的喝高了。好在高爷酒风极好,不闹酒,任是什么地方,只要有个委身之处,便能酩酊大睡。

马尾毛每根长三尺有余,都是精挑细选的,长短粗细皆同,岂不知这要多少条白色马尾,才能凑得如此齐整,自是尤为稀罕的了。只是因为年久,白得发黄,老藤杆已坏,只得拴上根新的藤杆,织上新的黑白丝穗和束网。每当友人尤其是京剧票友们一来,啧啧地把当年缅怀一番,总是要把来此拂尘,做些亮相或什么架势,再将京剧大师们的名家名段唱上一回。

另一把是用梅花的枝干做成的,随形的曲折婉约,仿佛飞天的窈窕与舞带,甚是生动,这在我所看到的拂尘杆中,是绝无仅有的了。柄杆红亮,古韵高雅,宣示着一种道的气象与神圣,把儿上刻有“墨庄”二字。不幸的是马尾凋零无几,索性就拴了束旧马尾,长恰二尺许,也合着实用的仪规标准。

在台湾出版的《古琴纪事图录》一书中,就有“仲尼式”古琴一张,琴之腹首处刻有“墨庄”二字,字迹相仿,此柄拂尘或与此琴同为一人之旧物,皆为明代早期时制成,如今天各一方,六百年许,不能团圆,当是一桩憾事。

只是琴在台湾,不能一见,我本想将此琴求得,以其清庐净心,以此却尘结缘,增辉荣斋一些气象,也曾经托台湾的朋友们多方打听,两年来还是无有音信,如今也就只好作罢了。或许忽然一日,琴来找我,或许我能偶遇此琴,合璧成就佳话,也未可知。

两柄拂尘,前者是用以舞台上表演,必须夸张,自是要长尾善舒;后者讲求实用,须短易控。盖功能不同,仪规所限。我则将之悬于书房左侧近门处,入门便见,镇宅驱邪。时日久了,换悬另一柄,以送新意。每当读书作文乏来,每当忧烦困扰奏至,便近前摩娑几回,气息便舒畅起来,那等乏烦与扰困,便能去除许多。自然,我更喜欢“拂尘”了。

“活着”的拂尘

生活中的“拂尘”是工具。眼前有尘,总要拂去,否则,很是不舒服,大多数人必是如此。最早没有“拂尘”,具备此功能的工具称“甩子”、“尘尾”、“拂子”等。上古之际,或以一荆草,或以一枝叶,或以一牛尾,拂蚊蝇,去尘灰,长胆气,甚便当,实用的很。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用布条丝麻扎捆在竹木棍头,作起拂尘,极是实用。最常见的是:进得门来,就便拿起,随手在身上拂去尘灰,这便是“拂尘”的先身了。有意思的是,道教、佛教都是在汉代后期出现于中土,只是前者为本土长生,后者为印度泊来,且都以拂尘为仪用之器。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于是,古来生活中常用的“甩子”,便皈依了道教,赐号“拂尘”,成为道教的仪规用物,凡物便完成了向圣器的升华。

看来拂尘一物,不但生活中来的实用,且有着神圣的秉赋,人们喜欢它自是有源渊的。当然,因为缘分而得,更是上佳的了。所以,我喜“拂尘”,二者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