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安德海 安德海最后是怎么死的?安德海与李莲英是什么关系?
中国的历史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流传下来的历史故事也是非常的多,对于清末一代的太监安德海好像记载的也是比较多的,或许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太监却有这么多的故事来记载,原来就这样一个小小的太监与慈禧太后还有不少的关系。
安德海最后是怎么死的?
安德海是清末宦官,直隶南皮(河北省南皮县)人。他在八九岁时净身,进宫后在咸丰帝身边为御前太监。咸丰死后安德海成为慈禧心腹,干预朝政,打压恭亲王等。安德海从小父母双亡,他又被人贩子连续倒卖了好几手,最后年仅八岁的安德海就被卖到了宫中净身做了太监。
从小吃苦的安德海净身入宫之后,发誓以后一定要出人头地,那时的他和后来晚清著名太监李莲英同在咸丰的掌印大太监后面学习,正是因为这层关系,两人之间保持着深厚的友情。安德海的师傅从小就教育他和李莲英两人做事做人都要规规矩矩,"老实"的李莲英听从了师傅的叮嘱,所以在勾心斗角的皇宫活了好久,而拥有野心的安德海将师傅的话当成了耳旁风,最后死的很早。
清同治八年(1869)七月初,慈禧太后宠信的太监安德海率两只太平楼船沿京杭大运河顺流南下,楼船上悬着两面大旗,写着"奉旨钦差,采办龙袍"八个大字。大旗上又有一面小旗,中绘一个太阳,内有一只三足乌。安德海在船上挂出三足乌旗,无异于公然宣告:为慈禧太后办差。楼船的两旁插有若干龙凤旗帜,随风飘扬;楼船上仪卫煊赫,且有女乐成队,品竹调丝,所经之处,两岸观者如堵。
飞扬跋扈的安德海以钦差大臣身份出现,沿途一些趋炎附势的地方官不但不敢告发,还争先恐后地逢迎巴结,使得他更加忘乎所以、为所欲为。七月二十日,楼船进入山东德州境内,次日,安德海竟然在船上为自己做寿,带领众人向所带龙衣罗拜,引得民间议论纷纷,轰动德州城,也惊动了山东巡抚丁宝桢。
刚直不阿的丁宝桢迅速命东昌府知府与济宁州知州等沿途府州县将安德海等"一体截拿在案,解省由其亲审"。同时于七月二十九日将此事以四百里奏折火速上呈两宫皇太后和同治皇帝。
丁宝桢(1820—1886),字稚璜,贵州平远(今织金)人,咸丰进士,后任翰林院编修。咸丰年间曾先后任湖南岳州知府、长沙知府,后任山东按察使、山东巡抚。同治七年(1868),西路捻军向定州进军,逼近京师,丁宝桢率兵驰援,保卫了京城安全,清廷数次降旨褒奖、器重有加,后升任四川总督。
督川十年,体恤民情,实心办事,深受民众爱戴。丁宝桢为官廉洁刚烈,被誉为晚清"中兴名臣",尤其是任职山东期间,智斩权监安德海,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安德海(1844—1869),祖籍直隶青县,10岁入宫,充内廷太监。由于他办事机敏,善于察言观色,因此深得慈禧太后欢心,成为慈禧太后身边备受宠信的大红人。之后,安德海恃宠而骄,虽然只是六品的蓝翎太监,却连小皇帝载淳、恭亲王奕訢等朝中大臣亦不放在眼里。安德海还经常搬弄是非,挑拨同治和慈禧太后的母子关系,使得小皇帝常被慈禧太后训斥。他目无皇帝,越权胡为,已经到了令同治皇帝忍无可忍的地步。
同治八年(1869),久在宫闱的安德海想出宫游玩并借机敛财,遂借口预备同治帝大婚典礼,再三请求慈禧太后派他到江南置办龙袍、预备宫中婚礼所用之物,获得慈禧太后许可。有了太后的支持,安德海置清朝不许太监擅出宫禁的祖制于不顾,带领着一班随从,前呼后拥地出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