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今日换帅 新校长林建华是谁

2017-11-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北京大学今日换帅,林建华时隔4年重返北大,成为这所著名学府117年历史上的第27任校长.此次林建华以非院士身份出任北大新一届校长,打破了近20年的记录.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今日换帅,林建华时隔4年重返北大,成为这所著名学府117年历史上的第27任校长。此次林建华以非院士身份出任北大新一届校长,打破了近20年的记录。

北京大学新任校长林建华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赛先生

《赛先生》2月15日北京消息:北京大学今日换帅,林建华时隔4年重返北大,成为这所著名学府117年历史上的第27任校长。据信,在近两年校长任期内热情、积极、无私为北大做贡献的王恩哥卸任后,将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北大自2008年许智宏卸任,7年内已3次易帅。

不久前,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被调任国家环境保护部领导,继任者迄今是谜。北大寒假的星期天突然宣布换帅,难免引人瞩目。

北大校长任期历来很短

全国瞩目的北大校长,多数却任期很短。以往26任校长中20位任期在3年以内,王恩哥的任期差一个月满2年,亦超过北大历史上8位校长。只有6人超过5年任期:蒋梦麟名义上15年(其中部分时间出任教育部长),蔡元培名义上10年(其中大部分时间实际为蒋梦麟主持北大),马寅初名义上8年(1957年后因人口论问题被批判,停止实际工作),陆平6年,吴树青7年,许智宏9年。

北大校长任期短,可能反映这一职位虽然被关注、但容易吸引批评而导致缺乏长期规划。人们担心如果要继续用年龄限制高校校长任期,使北大和中国很多高校领导和政策的延续性经常成为问题。

此次林建华以非院士身份出任北大新一届校长,打破了近20年的记录。可能既说明我国高校布局重视教育家而不惟头衔,也说明林建华的领导能力广受肯定。院士任校长并非北大的传统。但自1996年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陈佳洱任校长以来,一直是院士出任校长。

植物生物学家、中科院院士许智宏自1998年至2008年任校长,化学家、中科院院士周其凤自2008年至2013年任校长,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王恩哥自2013年任校长。王恩哥此前曾相继担任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所长和中科院副秘书长。

2013年,林建华赴任浙江大学时有一些浙大校友反对,称非院士不能领导浙大。当时很多北大师生为之错愕,认为这是一些浙大校友和老师误解和不识才。本科毕业于浙大的时任北大化学学院院长当即向自己的母校推崇和引介林建华。还有北大老师在浙大演讲时表示:如果林建华不任浙大校长而重返北大任校长,将是浙大的遗憾,北大热烈欢迎。不意一语中的,还不到两年的时间,林建华真的重返北大出任校长。

新校长为北大改革功臣

2010年3月,林建华从北大常务副校长任上被调至重庆大学任校长,2013年6月再赴浙江大学出任校长。此前林建华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均在北京大学度过。实际上,林建华曾多年执掌北大新时期的改革。频繁换帅的北大此时任用林建华是最佳人选。

林建华在北大时期不仅以国家和北大为重,而且展示了善于改革的特点。他离开北大不久,有北大老师专门求教他如何做到既推动改革,又不引起震动和大的矛盾。虽然那时因为林建华低调而不为外界熟知,实际上北大内部不乏非常尊重林建华能力的师生员工。

林建华为北大作出过切实的、显著的贡献。他曾多年任教务长,关心和推动了北大本科教育改革。他极其重视大学培育人才的使命,不仅在主政化学学院时就推动教授进课堂,改变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而且在全国率先尝试建立本科一年级学生的顾问老师制度,开启中国大学一年级新生教育新举措的先河。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教育部公布全国高校一级学科评估结果,北大以16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或并列第一而引人注目。因为学科建设很难立竿见影,北大取得如此佳绩,其中有8年主管学科教学工作常务副校长林建华的一分汗水。

自2004年起林建华出任北大常务副校长后,6年任期内先后是许智宏、周其凤两任校长的得力干将。在国家加大对北大经费投入的时期,林建华操盘多项重要改革。2003年,以张维迎为前台的北大人事制度改革遇阻后,许智宏、周其凤、林建华转而以建设新机构、新体制的方法,在北大以点带面,优化学科布局,恢复建设工学院,促进医学与理工结合,推动前沿交叉学科建设,设立多个新的跨学科中心、研究所、支持新的机构改革。

例如,哈佛大学教授谢晓亮担纲的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BIOPIC),就始于林建华任职期间在当时校长领导下谋划和建设的,现在不断涌现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北大理工科改革无疑领先全国高校。

一位熟悉北大的海外著名科学家称,今天北大许多优秀的机构、优秀的人才是林建华在当时校长领导下组建和引进的。他出国访问会留心国外学者对北大相关专业的评价。他重视和引进人才,对北大贡献很大。

林建华还熟悉北大人文社会学科,在这一相对理工科来说更为复杂的领域,林建华也谋篇布局,建立新体制。如,他支持了社会科学领域唯一一位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华人科学家谢宇,创建北大社会调查中心,为我国社会变化收集、归纳、分析、总结了大量可靠的数据,为国家与社会发展转型提供重要的参考。因为多种原因,能够兼善理工和人文社科的领导在北大也是凤毛麟角,学科隔阂常造成不解甚至误解,林建华是少数有经验的校领导之一。

2010年,林建华离开北大赴任重庆大学校长,当时北大内部很多教职工对这一任命颇为不解,认为是中国晋升体系出了问题:把一个在北大很称职的领导放到一个与北大学科组成差别很大的工科院校。

林建华为了专心高等教育工作,在上任重庆大学后就请学院聘请青年学术带头人接管了自己在北大的实验室,表达了自己奉献更多精力给高校管理和改革的决心。

新校长深厚的北大渊源

林建华为北大77级化学系本科生,先后在北大学习工作达30余年。此番任命属北大历史上较少的由北大本科毕业生出任校长。从1898年至1998年前100年的历史中,北大校长无一出自北大本科生,直到许智宏打破了这一记录。

1978年,林建华结束了在内蒙古扎赉特旗巴达尔胡农场6年的中学教员生活,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先后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86年起,林建华任教于北京大学。1988年至1993年先后至德国Stuttgart的Max-Planck固体研究所、美国Iowa州立大学化学系和Ames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3年回国后,林建华被聘为北京大学化学系副教授,2年后晋升为教授,1998年4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林建华是优秀的化学家,在学术上颇有建树。他的研究领域为无机固体化学和无机材料化学,主要从事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新型微孔硼酸盐、稀土—过渡金属金属间化合物的合成、结构、物理和化学性质等专业领域的研究。他于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这一学术资助在国内学界有口皆碑,其评选之公正也广受学界认可。

林建华也担任过全国晶体学会理事长,兼任《无机化学》等学术刊物副主编、编委等职务,目前仍是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即使在担任北大常务副校长和教务长期间,化学学院的师生们经常看到,林建华只要在校内,每天清早、中午和晚上都从学校返回自己的实验室做研究。他还组织同事一起编写了《无机材料化学》教材。

1998年6月,林建华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开始展现其管理上的才能。他在化学学院继续前任赵新生的改革,披荆斩棘,大力引进优秀年轻人才,倾其之力辅佐年轻人,将资源堆积到年轻人身上,并且大刀阔斧进行学科建设,建设完成PI制度,使化学学院成为北大第一个成功改革的院系,化解了学院内部矛盾,开创了新局面,化学学院学术水平蒸蒸日上。

该学院对北大的影响稳固上升,到周其凤任校长、林建华任常务副校长时期尤为明显;该学院在校外影响也很大,可以同年有两位北大化学学院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四位化学学院教授同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2001年4月,林建华任北京大学校长助理,2002年2月兼教务长,开始参与北大整体发展决策。2002年9月,林建华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正式走上了北大校领导岗位。2004年12月他出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直到调任重庆大学校长,林建华在北大校领导的任职时间超过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