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叙伦的诗 《给马叙伦等的慰问电》

2017-07-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九四六年六月中旬,由上海的民主党派.工人.学生等五十多个团体参加的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发表反内战.要和平的宣言,并发起组织上海人民和平请愿团,推举马叙伦等十人

一九四六年六月中旬,由上海的民主党派、工人、学生等五十多个团体参加的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发表反内战、要和平的宣言,并发起组织上海人民和平请愿团,推举马叙伦等十人为代表,赴南京向国民党政府请愿。代表们于六月二十三日傍晚抵达南京下关车站时,遭到国民党特务、暴徒的纠缠、辱骂和殴打,马叙伦、阎宝航、雷洁琼、陈震中及新闻记者数人被打伤。这个事件被称为“下关惨案”。

事情经过/《给马叙伦等的慰问电》 编辑

晚七点,车抵南京下关车站。民盟代表叶笃义及先期到京的代表团秘书罗叔章等上车欢迎,几位记者也来采访。在大家正要下车时有几个自称临大学生的人挤到前面来纠缠,要求马叙伦说明此行目的,发表对时局的意见。马叙伦指派代表团秘书胡子婴答复他们:“此行目的是要向政府当局和中共呼吁停战,达到全面永久和平。

”这几个人,仍寻衅地问:战争的责任究竟谁负?你们对共产党的印象怎样?经过一番纠缠后,他们见无隙可乘,悻悻而去。  

当代表团走出月台时,军警及所谓难民近百人,从两侧包围过来,有些人叫嚣:“打共产党代表!”“叫姓马的站出来!当马叙伦出来时,忽听有人鸣笛,一黑大汉口喊“打!”声音未落,一群暴徒蜂拥而上,一阵乱打。在混乱中将马叙伦与其他代表分开,雷洁琼紧随保护,一同被挤入候车室内,有十几个所谓“苏北难民”跟着冲了进来。

另一部分代表被拥入食堂。随后,有几个宪警出来把门,暴徒聚在门外吵吵嚷嚷,喊:“姓马的出来问话!”又要求马叙伦带他们去见周恩来。

马叙伦当即说明到南京的使命,又说:“我们没有带你们找周恩来的义务,而且我们来京,理应先拜访蒋主席。”特务们仍纠缠,劝马叙伦回上海,又要求马叙伦出去同“难民”见面,“讲演”。马叙伦一概不予理睬,镇定自若。

他想,“来的时候,早经决定,为着国家民族,拼了这条命,四十多年民主政治的愿望没有达到,反使人民痛苦到这样困地,内心的苦痛,比死还要难过,如果他们给我一顿打死,是成全了我。”所以他‘心如止水’,一点没有什么惊慌。

这样相持两小时许,地下党员阎宝航为保护马叙伦,特地从食堂前来设法劝说,帮助解围。暴徒们让阎宝航出去讲话。阎宝航刚说两句,暴徒就喊“打”,又喊:“跪下”。阎宝航凛然怒斥:“我与日本人打了多少年仗不曾下跪,我要为中国人保留一点面子,你们枪毙我好了。

”站台内外纠集的特务越来越多。夜十一时,国民党的宪警突然撤离,暴徒遂一拥而入。大喊:“打!”接着,毒打出手,拳打脚踢。顿时,桌、椅、汽水瓶一齐飞向代表团。

雷洁琼和阎宝航为了保护马叙伦,拼命以身体挡住暴徒。但挡了这面,露了那面。这时一个两尺高的大铜痰盂突然向马叙伦头部砸来,阎宝航忙去拦挡,胳膊当即骨折,使马叙伦免遭毁身之危。

结果马叙伦头部受重伤,鼻、眼也都受了伤,腹部被踢,剧烈疼痛,昏迷坐地,后被一宪兵推到办公室里。雷洁琼被打得昏过去,阎宝航受伤多处,面部、胳膊受重伤。两个学生代表和两名记者均受重伤,卧倒在地上。这时国民党的宪兵才出来,暴徒们纷纷溜走。  

宪兵们把代表装上一辆卡车并没有立即开向医院,而是驶到了南京警备司令部门口,想把马叙伦等作为犯令者押进去。代表们严正抗议,拒绝下车。这时几个在场的外国记者仗义执言,要求当局实行人道主义,先送代表们去医院。当局无奈,才勉强把代表团送到太平路的中央医院分院。这时已是二十四日凌晨两点。 

  当马叙伦等代表在下关车站被困遭殴打时,冯玉祥、李济琛等曾几次打电话给国民党军政当局,要求制止暴行,营救代表出险。但均告无效。  

马叙伦等被抬进医院后,宪兵立即四周布岗,如临大敌。正当受伤代表痛苦呻吟之际,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董必武、腾代远、邓颖超、齐燕铭以及郭沫若等同志来看望。周恩来同志向每位代表—一亲切慰问,接着,他神情严肃地说:“你们的血是不会白流的。”大家极为感动,热泪盈眶。之后,周恩来久久停在马叙伦身旁,仔细了解伤情,马叙伦激动地说:“没有什么,为了和平,这也是预料中的。”[1]

内容/《给马叙伦等的慰问电》 编辑

马叙伦

南京周恩来同志,请转上海人民团体请愿代表马叙伦、蒉延芳、张絅伯、包达三、盛丕华、吴耀宗、阎宝航、雷洁琼、陈震中、陈立复诸先生公鉴: 先生等代表上海人民,奔走和平,竟遭法西斯暴徒包围殴打,可见好战分子不惜自绝于人民。中共一贯坚持和平民主方针,誓与全国人民一致为阻止内战、争取和平奋斗。谨电慰问,并希珍重。 

毛泽东朱德

人物简介/《给马叙伦等的慰问电》 编辑

马叙伦(1885——1970),浙江杭县(今余杭)人。当时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理事、上海人民和平请愿团团长。 蒉延芳(1883——1957),浙江镇海人,当时任扬子江拖驳公司总经理、浙江兴业银行董事长。

张絅伯(1885——1969),浙江宁波人,当时任中兴实业公司董事。 包达三(1884——1957),浙江镇海人,当时任雷石化学公司董事长、信仪地产公司总经理。 盛丕华(1883——1961),浙江宁波人,当时任上元企业公司董事、开美药厂董事长。

吴耀宗(1893——1979),广东顺德人,当时任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校会组主任、青年协会书局主任。 阎宝航(1859——1968),辽宁海城人,当时任中国经济事业协会理事,是东北政治建设协会发起人之一。

雷洁琼,1905年生,广东台山人,当时任中国民主促进会理事、东吴大学教授。 陈震中,1926年生,浙江海宁人,当时是圣约翰大学学生、上海市学生会团体联合会主席。 陈立复(1924——1994),江苏镇江人,当时是东吴大学学生、东吴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