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克华的塔山战役 开国名将吴克华:塔山阻击战第一功臣

2017-07-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功勋卓著的一代战将吴克华在生命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在战争年代牺牲的将士,尤其怀念在塔山阻击战中牺牲的英烈.他留下遗言:"我死后,把我的骨灰撒在塔山上,让我和牺牲

功勋卓著的一代战将吴克华在生命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在战争年代牺牲的将士,尤其怀念在塔山阻击战中牺牲的英烈。他留下遗言:“我死后,把我的骨灰撒在塔山上,让我和牺牲在那里的同志长眠在一起。”

吴克华,1913年生,原名吴克家。江西弋阳人。1928年在家乡参加农民暴动。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赣东北信江军政学校第二期学员,赣东北红军独立第1团特务连战士、班长,赣东北军政学校分队长,红10军1团2营副排长、排长。

1931年9月任红10军政治部特务连连长。1932年7月起任红10军军部特务大队大队长。参加了巩固发展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作战。1933年1月随红10军转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任红11军(红10军改名)军部特务大队大队长。

3月调回闽浙赣军区任闽赣军区教导大队队长。1933年5月起任红7军团20师60 团1营营长。同年12月入瑞金红军大学第一期学习。

1934年5月起任红22师65团2营营长。1934年7月起任少先队中央总队部参谋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9月起任红8军团21师(军团部兼)63团参谋长。随中央红军参加了长征。

先后任红5军团直属第39团参谋长、红5军13师37团团长,多次率部担负后卫,阻击追敌,掩护主力脱离险境,出色完成任务,多次受到中革军委的通电嘉奖。1936年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副司令员、第2支队司令员、第5旅旅长,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参与指挥反日伪大“扫荡”和反顽作战,为巩固和发展胶东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率部挺进东北,1945年秋起任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司令员。

1946年5月起任东北辽东(南满)军区副司令员,1947年1月起兼任军区参谋长。1947年秋至1949年3月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

率第4纵队指战员在辽西地区途经硕果累累的苹果园,忍受饥渴而不吃苹果,赢得“秋毫无犯”、“仁义之师”的声誉,被毛泽东视为高尚之举。在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中,率部阻击国民党军,激战6昼夜,击退国民党军11个师进攻,为攻克锦州起了重要作用。1949年3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1军军长;1949年2月至5月兼任北平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率部参加了解放东北的多次重大战役和平津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15兵团副司令员、华南军区参谋长,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铁道兵司令员,成都军区、新疆军区、广州军区司令员等职,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57年9月至1963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军区党委常委(1958年1月起)、副书记(1960年3月起)。1963年9月至1967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接替邱创成中将)、炮兵党委第二书记(1963年11月起)。

“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被关押。1975年4月至1977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接替刘贤权少将)、铁道兵党委第一书记(1975年6月起)。

1977年8月至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77年9月至1979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司令员(接替刘兴元中将)、军区党委第二书记(1978年1月起)。1979年1月至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司令员(接替刘震上将)、军区党委第二书记(1979年2月起)。

1979年5月至1980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乌鲁木齐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二书记。1980年1月至1982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司令员(接替许世友上将)、军区党委第二书记(1980年4月起)、第一书记(1981年9月起)。1987年2月13日在广州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