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功臣傅平山烈士 一等功臣傅平山 自卫反击战中最强特种兵

2018-01-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等功臣傅平山烈士,中-共-党-员,1957年1月出生于天津塘沽.傅平山曾为体校足球队员,1976年12月参军,历任排长.副连长.连长,参战前为北京军区第38集

一等功臣傅平山烈士,中-共-党-员,1957年1月出生于天津塘沽。傅平山曾为体校足球队员,1976年12月参军,历任排长、副连长、连长,参战前为北京军区第38集团军步兵第114师侦察科副营职参谋。傅平山同志生前曾四次荣立三等功,被所在师评为模范干部。1986年8月,傅平山同志积极要求参战,进入战区后时时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哪里艰苦到哪里去,先后六次带侦察分队执行战斗任务。

在一次战斗中,傅平山与战友被包围,他为掩护战友突围而身陷敌阵,与敌周旋六天五夜,直至壮烈牺牲。得到烈士牺牲的消息后,成都军区司令员傅全有、政治委员万海峰签署命令,为傅平山同志追记一等功。傅平山烈士以他不到三十岁的热血青春实践了他“活着要有意义,死了要有价值”的诺言。

以上这段文字,简短地介绍了傅平山烈士短暂人生里那不平凡的事迹。傅平山生前所在的部队,是一支临时组建的侦察大队,是我军特种部队的雏形。1984年我军收复老山后,敌我双方在老山战区(含老山、东山和那拉口)展开了不间断的拉锯争夺,为了配合一线部队的防御作战,我军先后组织了十余个侦察大队赴云南参加轮战。

傅所在的这支侦察大队,是由北京军区第38集团军的8万名官兵中挑选出的838名指战员组成的。第38集团军侦察大队代号“飞虎”,这一代号来自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时38军某部侦察兵奇袭武陵桥的战斗代号。

进入战区时,该大队按照参战序列被编为成都军区第12侦察大队,与同时期参战的第11侦察大队一样,都来自北京军区。大队下辖4个特种侦察连和1个火力连,大队长刘文凯,政委郐万增。

纪念馆中傅平山烈士的介绍

1986年12月底,侦察参谋傅平山随特侦4连侦察小分队深入敌后执行侦察捕俘任务,因一名越南农妇无意中发现我侦察兵埋伏点导致我军暴露,敌随即出动数百兵力前来围剿我侦察分队。激战中,傅平山右腿中弹负伤,仍坚持战斗,并潜入敌腹地埋设饵雷以掩护捕俘小组突围。

战友们之后听到了地雷爆炸的声音,可以推断傅参谋设雷成功。后来,傅平山参谋为了寻救因某些原因被困敌后的侦察大队副大队长及其警卫员,孤身一人留在敌后与敌周旋了六天五夜,而他独自离开战友时,身上的武器只有一支威力低下的67式微声手枪和7发子弹。

1987年1月1日上午,上百敌人将傅平山包围,试图喊话劝降,结果反被傅平山用微声手枪毙、伤各一名。敌恼羞成怒之下以集体投掷手榴弹的方式将傅平山烈士杀害,烈士当时年仅30岁。

敌人很佩服傅平山参谋,将他的遗体埋葬在越南烈士陵园门口,后我方情报人员得到线报,告知了侦察大队,大队遂许以人民币一万元让一边民找回遗体。由于尸体已经腐烂,边民不能背回,最终只得用铲子铲下头颅带回。烈士的头颅火化后葬于天津塘沽烈士陵园,烈士也算魂归故里。

开进途中的傅平山

这张照片,是21年前在河北完县火车站的月台上拍摄的。于燕萍,一个不属于侦察大队的小人物,但她又永远属于这支侦察大队。二十年来,每当战友们回想起往事,总是绕不过这么一个小人物。一对幸福的夫妻依偎在一起,而这,却成了永诀。

于燕萍当时是114师某团卫生队的一名军医,父亲于承海是副师长,后官至军区少将副参谋长。20年后,于已是武警某师医院内二科副主任医师,大校警衔,成为了面瘫治疗方面的权威。这20年,她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

丈夫牺牲时,女儿只有不到3岁,年过七旬的婆婆瘫痪在床,日日思念自己的儿子。她为了不刺激婆婆,对婆婆封锁消息,一瞒就是八年直到老人去世。这期间,她要赡养老人,照顾小孩,还要撑起事业上的重担。操劳之下,她患了严重的风湿,无法做重体力活。如今20年过去,于军医仍然没有再婚,但她可以感到欣慰的是,女儿先是考入了武警医学院,后又进入第四军医大学深造。

闻听噩耗悲痛欲绝的战友

下面是萨苏关于傅平山的几点评论,网络流传很广:

1。傅参谋牺牲的那次战斗,是越境作战,而且深入越南境内达十几公里(看一下当时越军最大的火炮射程,大体可以猜出他们的侦察目标),这是此后傅参谋坚持数日始终不能摆脱越军追击,也难以得到己方接应的原因。因为傅参谋的牺牲,部队(估计是侦察大队的作战总结报告中)提出希望建立类似美军在越战中使用的直升机救援部队。

同样,作战的地点使这次战斗由于政治顾虑不能广泛宣传,实际上当时中国方面针对越军的特工战曾屡次深入越南境内进行侦察,破坏,袭扰,报复的反制作战 -- 如果只等越军打过来才就地围歼我们太被动了,所以后来我们的打法是你敢过来我就会过去,你不过来我也未必不过去,有效地遏制了越军的渗透作战。

对这种越境的政治问题,双方心照不宣。

2。这次行动的失败原因,敌情不明是真的,准备不周却要两说,有人认为恰恰是准备得太细致了,才导致部队撤离的时候受到较大损失。负责制定计划的参谋担任过丛林战教官,却没有实战经验。“恨不得连迈哪条腿都计划好。

”实际战斗中,各种突发事件造成计划从一开始就出现细小的偏差,越到后段偏差越大,结果在撤离的时间没有掌握好,遭到了快速赶来的越军增援部队的截击。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完成任务和保全人员两者之间选择哪一个,这次战斗后,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它的影响,此后越境作战的原则都是保全人员为第一,战斗打响后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任务不得恋战,按时撤出就可以评功。

3。傅参谋到底击毙了几名越军,说法不一。死一伤一是根据越军的资料提出的保守数字。三十八军内部人员认为远超这个数字(傅平山在战斗中使用了缴获的越军武器,并非只有一支手枪)。撤离时傅参谋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在布置阻击越军的诡雷 -- 傅平山是战斗中我方最高军官,留在最后,体现了中国军队下级军官战在前退在后的传统。

而此后战友听到了诡雷的爆炸,越军不可能没有伤亡。有越军投诚人员讲越军内部会议上,一个师长曾申斥部队丧失抗美时期的精神,这样说 -- “死了五个人还抓不住一个断腿的。。。”傅参谋在战斗中右腿中弹,不能快速转移,是他牺牲的重要原因,所以,这很可能说的是他。

4。傅参谋在战斗中体现了极为优秀的军事素质。他在部队期间,曾是多年训练标兵,虽然后来担任参谋工作,依然以枪法过人著称,所以后来说他牺牲只毙伤越军各一人,军中颇为不信,认为以傅参谋的枪法,只要有子弹肯定弹不虚发。越军后来展览傅参谋的遗物,有两块压缩饼干。傅平山出发时身上只有一天的作战口粮,经过六天转战,居然还留下了两块饼干,说明他在使用这份口粮时非常节省而有计划性,考虑到了长期作战的准备。

5。傅牺牲后,其家庭的确处境艰难。部队曾有意撮合傅的妻子与他的一位战友,但最终没有成功,原因是二人性格不合,还是傅的妻子为了照顾孩子不愿再婚就不清楚了。

顺便说一句,从战后我军不惜代价取得傅平山遗骨,可以看出解放军部队的一个优良传统。解放军非常重视烈士遗体的收敛,这最初是红军和蒋军作战中形成的传统,因为蒋军对此不重视很影响士气(参见胡宗南部在追击红军中,包座指挥所街上遍布死亡的伍志诚部蒋军士兵伤兵不得收敛的纪录)实行这一政策,是红军士气普遍高于蒋军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后历次战争,“不放弃战友遗体”遂成为一个重要原则。

深受中国军队影响的越军也有这样的传统,因此中越战场上经常出现双方为了争夺一具遗尸付出十倍代价的场面。曾经有文章煽情地“揭露”志愿军尸骨在朝鲜不得还乡的内容,(实际起因应是南朝鲜某车站施工挖出十几具遗骨,从腰带判断当为志愿军)显然是不了解解放军军队的内部传统。所谓攻击人应该扬长避短,写这文章的人我只能说到文革中的中宣部作宣传都不够格。

傅平山用之抗敌的67式微声手枪

67式微声手枪在实战中臭名昭著,可以确认,这是一款设计得很失败的武器。不仅是67式微声手枪,79式轻型冲锋枪和85式微声冲锋枪都没少挨过骂。11侦察大队的老兵曾回忆说,有一次他在不到2米距离上用67式微声手枪对一敌人连射5枪,枪枪命中就是打不死人。

还有的老侦察兵反映,67式微声手枪连树干都打不穿,打钢板靶都打不掉。79式轻型冲锋枪别看很多军事刊物上给予正面评价,前线官兵普遍都很讨厌这一武器,原因是弹匣随便一碰就掉,在战场上会要人命的。

还有85微冲,12侦察大队1连3排长一次捕俘时,按倒一人还有一人撒腿就跑,三排长抬手就是一梭子,结果对方中弹后只踉跄一下又接着往前跑,后来他们每次执行任务都必带上一支56-1冲锋枪以防万一…… 。这样的破枪还能用得如此出神入化,他是个什么样的狠角色还用多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