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璇琮的学生 傅璇琮先生的“学术年谱”

2017-08-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如果把傅先生的等身著作比作一条长长的珍珠链,那么他为这些著作所作的序言.前言和后记,则是镶嵌在珍珠链上的钻石.珍珠璀璨夺目,价值不菲,而钻石

如果把傅先生的等身著作比作一条长长的珍珠链,那么他为这些著作所作的序言、前言和后记,则是镶嵌在珍珠链上的钻石。珍珠璀璨夺目,价值不菲,而钻石熠熠生辉,弥足珍贵。本书共收录傅璇琮先生的序言、前言等41篇,可谓篇篇精彩。

一扇窗子。傅先生的这些序文等好似一扇窗子,打开可以清楚地看到里面的主要“陈设”。这不仅是阅读一部书最先看到的文字,而且是关乎读者能不能看下去的关键步骤。记得在傅先生的大著《唐代诗人丛考》刚出版时,我翻开书便被其“前言”所震撼,他说:“若干年前,我读丹纳的《艺术哲学》,印象很深刻。

”接着他引用了丹纳一大段精辟的话,然后又说“由丹纳的书,使我想到唐诗的研究”。这篇前言挑起了我通读全书的兴趣。由此可见“窗子”的重要。但是这“窗子”的大小也颇有讲究。“窗子”开大了,让人一览无余不行;开小了,让人看不清里面的东西,也不行。而傅先生的这些“窗子”则开得恰到好处。

一把钥匙。窗子无论开得大小,所见之物毕竟有限,要想登堂入室,还必须拿到开门的钥匙。而好的序文或前言,应当授人以钥匙。所谓钥匙,无非是让你找到宝藏的一种手段。有的“宝藏”或谓作者写作此书的宗旨,较为容易看出,如他的《李德裕年谱》新版题记就开宗明义地说:

经过史料的清理,我得出这样的结论:牛李党争中,核心人物是李德裕。中晚唐文学的复杂情况需要从牛李党争的角度加以说明,而要研究,最直接的办法则是研究李德裕。尽管环绕牛李党争,环绕李德裕,历史记载纷纭繁杂,但是不从李德裕入手,无论对当时的政治或文学,都不能得到真切的回答。正因如此,我就用两年的时间,即一九八〇年冬至一九八二年冬,撰写了一部约四十万字的《李德裕年谱》。

但在许多序文中并非一眼就能找到这把钥匙,还要经过读者的仔细揣摩和分析,但是只要经过认真阅读和思考是不难找到的。

一条路径。这里所说的“路径”,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门径,俗称门道,即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傅璇琮与钱仲联等共同主编的《中国文学大辞典》,是列入国家重点图书规划的大型辞书,共五百余万字,经过百余位专家共同努力,历经十年方告完成。

序中所谈的编纂过程及解决所遇难题的办法,恰恰是难得的治学途径。二是捷径,读书时先读前言和序言是最好的读书方法,也是掌握全书梗概、要旨的一条捷径。傅先生的这些文章要言不烦,言简意赅,能让读者很好地了解他的写作意图以及在正文所看不到的精辟见解和有关知识。

一部年谱。傅先生这些序言、前言等较为具体地记叙了自己的学术历程。在文章中,我们可以真实地了解到他的所思所想,即一部著作的写作缘起、构思过程以及与友人的学术交往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傅先生的治学成就、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

这里既有解决学术难题的艰辛,又有完成任务后的快慰;既有对某些缺憾的反思,又有学术游历的欢乐。这是一部能感受到作者体温和心跳的特殊年谱,也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学术力作。它不仅为我们全面了解、深入研究傅先生的学术提供了基本线索,而且展现了一代学人的心路历程和学坛巨擘的丰采。

一怀情谊。先说情。这位似乎古板的学者并非“短于情”。他有时激情澎湃,神采飞扬,使笔如画,描写生动。其名著《唐代科举与文学》,不是主要运用考证和论述的方式,而是采用“描述的方式”,一扫以往学术著作的拘谨,写得生动形象,极富情趣。

而这部著作的序也写得别致而灵动,分明是一篇具有浓郁诗情的游记。说到谊,在他的这些文章中更是随处可以感受到。傅先生常常与人合作著述或编纂,所以学侣极多。有人说,只有善于发现别人长处而尊重别人的人,才能赢得朋友。傅先生正是这样的人。在他的前言或后记中经常真诚地赞许友人,尊重他们的劳动。

(《中国当代名家学术精品文库·傅璇琮卷》,傅璇琮著,东北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