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涛作家 作家周涛谈“我与新疆六十年”:有耐心等待新疆小说的成熟

2017-12-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作家周涛谈"我与新疆六十年":有耐心等待新疆小说的成熟文化新闻新疆网讯(记者杨梦瑶报道)6月30日,在通宝阳光书城,一场"我与新疆六十年"的对谈在作家周涛与<西

作家周涛谈“我与新疆六十年”:有耐心等待新疆小说的成熟

文化新闻

新疆网讯(记者杨梦瑶报道)6月30日,在通宝阳光书城,一场“我与新疆六十年”的对谈在作家周涛与《西南军事文学》副主编卢一萍之间展开。当天,逾百名忠实读者和文艺界人士齐聚一堂,聆听周涛眼中的新疆。

谈新疆人才辈出,有希望的地方

这是一场关乎新疆情结的作家对话――在诗和文里咏颂新疆的周涛,在新疆生活了20余载的卢一萍,甚至连活动的主持人都特邀了用文字呈现诗意新疆的诗人沈苇。

在新疆生活逾20年的卢一萍,曾在周涛门下研习写作。如今,虽身处四川,但其作品主要依旧围绕着新疆和军旅生涯展开。

也因此,这场对谈,自然从新疆元素谈起。周涛说:“我在新疆生活了一个甲子。你的一生遇到的自然环境和人际环境,都是缘分。人还是不要背叛那些和你最密切之物。新疆是个人才辈出,有希望的地方。”

周涛认为,当下,新疆的文坛创作还停留在史诗年代,并未进入小说的创作环境。换言之,新疆小说发展还未成熟。

“小说不是想写就可以写的。内地绵延了几千年农业社会发展形态,多数村子里的住户都敞开门户。新疆也有农村,但因为村落之间相隔较远,多数作家不精通维语,难以进入少数民族的生活环境,所以导致难以深入描摹这里少数民族的故事。如果难以写新疆的少数民族,就很难写新疆小说。我国进入城市化的时间和积淀也比较短,所以城市小说在我国范围内依然欠成熟。所以至今,我国善于写小说的还是些出身农民的作家。”

在对谈现场,周涛坦言,环境不同决定了不同的文化状态,“我们应该有耐心等待新疆小说的成熟。”他认为,新疆拥有独特地域文化,不能保守,要接受现代文明。

“赛里木湖的水养不了海里的鱼。河流水哺育的鱼类,也并非湖泊里的鱼。”周涛说。

现场还设置了签售环节。周涛签售的作品为2014年出版的口述自传《一个人和新疆》,卢一萍的签售作品为今年6月出版的新作,中篇小说集《天堂湾》。

读者孙伟对记者说,虽然没有全书阅读,但他对《一个人和新疆》里的一个细节记忆犹新:有一年,享誉全国的军旅作家叶文福来到新疆。当时周涛老师还在喀什当兵。但周涛老师并不服他,周涛老师的傲气和个性早在他年轻时就定型了。“我很喜欢周涛老师的散文,有种内在力量在里面。”

谈阅读不要迷信书

写作与阅读,相伴而共生。

当有读者请教阅读相关的问题,周涛说:“如果一本小说,超过三页依旧无法吸引我,我不会考虑继续阅读。”

周涛认为,书读得再多,最终万卷书还是会凝结成一卷书。“人海中,书是你的对象。踏破铁鞋无觅处,读书破万卷,不如读破一卷书。并且也不要迷信书,不要听所谓读书人对你们的教诲。比如阿勒泰作家李娟的散文写得好,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她读书读得少。人家一直在草原上惬意生活,没什么压力。她的文字,看问题的眼光就和多数人不一样。”

在现场,周涛用自己的写作经验印证了自信的重要性。卢一萍请周涛回望他的长篇散文代表作《游牧长城》的发表背景,周涛这样回复:“写完《游牧长城》后,自我感觉良好。我那时候很狂妄,就寄给了《中国作家》,当时冯牧是主编。

他用了一宿时间读完了13万字,彻夜未眠。次日晨给我发来了很长的电报。其中有几句话,使我印象深刻:‘我阅人多矣,未见此才。’可是有一件事使我不高兴,《游牧长城》没法全文发表。正因为这个原因,我去北京时,回绝了冯牧的面见。后来《人民文学》名誉主编刘白羽听说了这部作品,终于一字不差地发表了全文。”

有读者提到周涛的另一篇散文《巩乃斯的马》。周涛说:“我一直想把那匹马牵到草坪上自由驰骋,可它终究还是在马圈里。”

活动尾声,沈苇感慨道,这场对谈生动活泼,“周涛谈到阅读和文学的关系。写作不仅是才华和语言的凝结,更是呕心沥血的体力活。周涛是当代文学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