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张绪通 张绪通:道的管理学

2017-12-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周朝后期,中央大权旁落,地方诸侯割据称霸.经过多年争战,最后只剩下七个王国.七国之间虽又互相进行征伐并吞,而大家却具同一的竞争目标,就是自己

周朝后期,中央大权旁落,地方诸侯割据称霸。经过多年争战,最后只剩下七个王国。七国之间虽又互相进行征伐并吞,而大家却具同一的竞争目标,就是自己的"富"和"强了(这与现代企业公司的发展演变模式情形很相似)。

为此目的,各国都十分重视,也十分需要管理方面的专门知识与人才,从而产生了九个不同的学派,主张九种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中国历史称之谓:"九流"。一般也称为"九家"。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博大精深、光辉的部份。现将这九家关于管理的学说归纳简述于下:

一、儒家学派

儒学是以孔子为首所提倡的主张,其管理的理想强调"社会秩序"。以忠、信等道德规范为维持"秩序"的基础。因此,所有的管理者,包括王侯士大夫,都必须对其团体或组织绝对尽"忠",而彼此之间对待则绝对讲"信"。个人的需要和利益应置之于团体组织之下,个人应尽一切可能确保团体组织的利益和成功。

团体一旦受益,个人的受益自在其中。而一个成员的荣辱得失,也即是整体的荣辱得失。并允诺:"人人可以为尧舜",只须埋头苦行--孝梯,忠信。

所谓团体,其基本型态就是家庭。家庭要求其成员的规范与社会团体组织要求其成员一样并无差别。因此,一个管理者应该从童年起就受到绝对忠信的熏陶和教育。对家长能尽责尽孝的子弟便是将来对国家社会能尽义务尽忠的干部。

史实证明:那些对国家社会立大功、出类拔萃的人物,没有不是从小就学习道德规范有素、尊敬长者、爱护家人的好儿童。所以就有这样的谚语:"忠臣出于孝子之门。"从表面乍看之下,这是很有逻辑的理想。但从实际来说,这些规范要求,是比较片面的。

臣要忠,子要孝是绝对的规定;而对君是否要正,父是否要慈,却并无严格的要求。到了极端的情形,君要臣死(即使是完全无正当理由,甚至于是违法或不道德的),臣不得不死(绝对服从);父要子亡,子不敢不亡。

这样片面不公平、不合理的发展,史实同样证明:不但不能绝对维持团体组织的利益成功,反而促使尽早崩溃败亡。封建帝王们很喜欢奉行这样的理论,他们一再地努力推行这个理论,却也一再地证明它的缺陷。片面性要求的本身常会导致既得利益者对权力的滥用。权力滥用则迫使多数人牺牲。过分的牺牲则必使整体力量削减,以致获得反效果是无可置疑的。

事实上,这种用绝对"忠信"的道德规范来维系一个秩序井然和有效能组织的理想,也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因为绝对忠、孝,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对所谓"忠、孝"的依赖过程,实在是鼓励弄虚作鬼,假冒为善。其结果就一面是威武十足,人吃人的礼教;另一面是欺骗诡诈,鬼哄鬼的伪装。一个团体组织的实质内容,可能就是愚昧、腐败、无能、落后、虚假的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