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卓英罗香林 功勋卓著的儒将 罗卓英上将

2018-02-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896年出生于大埔县百侯镇渔洋坪,3岁时过嗣给湖寮镇岭下村的胞叔平林.渔洋坪的邻居罗百胜说,"听长辈说,罗卓英在渔洋坪兄弟辈有5个,当时带他们到湖寮的居岭下时

1896年出生于大埔县百侯镇渔洋坪,3岁时过嗣给湖寮镇岭下村的胞叔平林。渔洋坪的邻居罗百胜说,“听长辈说,罗卓英在渔洋坪兄弟辈有5个,当时带他们到湖寮的居岭下时,因为他特别聪明,最后就选上他留在居岭下平林叔家。”

平林家境贫寒,青壮年时常替本地钜商负运白镪,来往于漳潮一带,因感少读诗书之苦,故节衣缩食,供儿上学。罗卓英从小喜欢读诗词和古文,聪明好学,7岁入乡塾读书,后入大埔官学和大埔中学。

在大埔中学读书时,与颇负声望的原韩山师范文史教员饶爱荃过从甚密。中学毕业后,曾短期任教。1918年,北上投考保定军校,名落孙山。次年考上保定军校第八期炮科,在该校中与陈诚结成莫逆之交,因而他后来成为陈诚派系的主要骨干和智囊人物。

1922年6月毕业回到广州,先后在大埔中学任教务主任,在湖山官学任校长,并倡办湖山中学。1923年,罗卓英曾受邹鲁推荐,任湖梅军少校参谋,但旋即辞职。1925年,罗卓英正式投入军界。

率领千万将士与日寇血战沙场

罗卓英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将军,1937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当国家民族处于此危难的时刻,罗卓英率领千万健儿与日寇血战沙场,谱写了人生最光荣的一页。他率部先后参加了上海抗战、南京保卫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平满纳会战等重大战役。

1941年3月,日军发动了鄱阳湖扫荡战。由日寇三十三、三十四师团、池田混成旅团,及远藤少将指挥的第三飞行团组成的扫荡部队,共出动了四万余人,飞机百余架,坦克四十余辆,分三路合击第十九集团军的指挥中心上高。

罗卓英指挥刘多荃的第四十九军、李觉的第七十九军、王耀武的第七十四军和赶来增援的七十二军李良基师,共六万余人,与敌人作战。据当时战报说,日军毙伤24000余人,被俘72人。

大埔县县委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余敏说,“这场战役奋战了十四昼夜,尽管日军从东、西南北夹攻,而且有100多架飞机,但罗卓英充分发挥他的军事指挥才能,采取两翼牵制敌军,使其不能形成合围之势,并大胆集中重兵,转移外线,诱敌从中路深入,在上高一带歼灭敌人的战略,不是与敌人硬拼,使敌人军团全部被他歼灭,这也是在抗日战争中指挥作战中最大的功劳,也是中国人民八年抗战中,战绩最为辉煌、并取得关键性胜利的著名战役之一。

罗卓英因此役而获青天白日勋章。”

上高会战还被誉为:是“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开胜利之年胜利之先河”,受到了当局最高领导人的嘉奖和赞颂,李宗仁、蒋经国、何应钦等其他大批当局政要纷纷撰文予以表彰,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被罗卓英称之为“抗日铁军”,74军亦获得“飞虎旗”这个军队最高荣誉,张灵甫亦升任58师师长。

随后,王耀武、张灵甫率部参加了常德会战、长衡会战,均取得辉煌战绩,后王耀武升任第四方面军司令,张灵甫升任国民革命军第74军军长。

率中国远征军对稳定西南作用积极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侵占香港,出兵新加坡。随后又遣十万大军分三路进犯印度、缅甸,中南半岛形势日益危急。1942年4月2日,国民党最高军事委员会任罗卓英为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归史迪威和英军太平洋战区司令指挥。

4月5日,罗与蒋介石乘飞机到达腊戌与史迪威部署平满纳会战,打算将日军引到该线的有利地带歼灭。计划定下后,正准备施行,但英军决定撤往印度,已全部集中西线,原有防地均放弃。罗部接替防务,进行了皮尤河前哨战、同古战斗和斯瓦逐次抵抗战斗,掩护了英军的撤退,救出亚历山大将军及其所部英军7000多人,也对中国西南稳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大埔县文联原副主席林旭稳说,“当时中国西南部只有一条运输线,所以日军拼命堵绝我们,罗卓英率兵在缅甸战争 ,这样也战出了名。”

三进南海 策划收复南海诸岛

罗卓英在沪东前线、江西上高、长沙会战、保卫武汉、印缅等地英勇杀敌抗日已名闻遐迩,抗战胜利后回粤主政时,三进南海策划收复南海诸岛一事却鲜为人知,这是他主政广东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南沙群岛在郑和下西洋前,为我国统称"七洲洋"之一部,1931年前称团沙群岛。1933年,法国人对西沙群岛怀有野心,曾照会我国驻法国大使馆,声称西沙群岛隶属安南(今越南,当时为法国殖民地),被我国政府严厉驳斥,法人自知理屈,此事自行平息。

法人在向我交涉西沙群岛同时,出兵占领我南沙群岛,并向全世界宣布。当时,法国报纸报道:"在安南与菲律宾岛之间,有一群珊瑚岛,浮沙暗礁错杂,航行者视为畏途,未敢轻易接近。但该地也有草木繁多之处,广东一带的中国人,有居于该岛以从事渔业为生者……"

我国政府当时向法方提出严正抗议,并据法人自己的报道:"岛上居民都是从事渔业的中国人",并非无人居住,依照国际惯例,凡新发现岛屿,其居民属何国人,即可证明其主权属于何国,南沙群岛隶属中国,不容置疑。

收复太平岛

1939年春,日军在大举进占江西上高、高安等地,妄图扫除占领长沙障碍的同时,出兵侵占了我国西沙及南沙群岛和台湾,驱逐了原驻岛法军(前被法人占领)。同年四月将南沙群岛改名为新南沙群岛,同时将东沙、西沙一并划归台湾总督管辖,隶属高雄县。

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抗战,终于使日军臣服,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罗卓英先生因抗战殊功升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罗上任伊始,即受命前往南海诸岛,收归广东省管辖。

罗卓英先生受命后,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接收南海诸岛事宜。他亲自过问,选派工作人员,拟定接收计划,指定省府三名高级官员负责监督实施。省政府从有关各厅局抽调技术人员数十人,又在海南岛崖县及榆林等地征雇渔民及石工近百人。渔民经常进出诸岛,熟悉航道。石工则在军舰上勒制地名石碑,供上岸后各岛立碑定名使用。

11月5日,接收人员由榆林港乘“太平”、“中业”两舰出发,中途遇大风暴而两次折返榆林。12月9日,再次启航,经过三天三夜艰苦航行,12日晨6时抵达南沙群岛,在当地居民欢呼声中,登陆执行任务,日军自行退出。其主岛原称长岛,改为太平岛,以示我海疆太平之意,在岛上立碑升旗。有关人员留在诸岛上两月有余,分别从事各岛之测量、调查、立碑等,还采集动、植物标本,满载而归。

罗卓英三进南海诸岛,从始至终都十分关注,经常垂询,听取报告,提出意见,果断决策,使之圆满完成,为维护我国领土主权完整,及今后开发南海诸岛作出重大贡献。国民政府中央特指定一岛命名为“南威岛”,以作罗先生接收之纪念。

才华洋溢 既武又儒

罗卓英是颇有文学修养的儒将。从军期间,在炮火弭漫,战况紧张之际,也从不辍笔。在上高战役中,他写下了纪念词:

《上高会战奏捷》

上高会战总指挥罗卓英

又报前线战鼓催,

寇气直犯上高来。

休夸扫荡侵三路,

且看包围奋一锤。

诸葛阵图终有价,

临淮壁垒不容开。

应知万马埋轮日,

莫使虾夷片甲回。

同时,他还著有诗集《呼江吸海楼》。

历史不会忘记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的时刻,这位从客家乡村走出的将军——罗卓英率领中华儿女与日寇血战沙场,谱写了人生最光荣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