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4两院院士多少人】目前中国有多少院士?

2017-11-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核心内容:全国2014两院院士多少人,院士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截至目前,中科院有院士676位.2003年增选了58位院士

核心内容:全国2014两院院士多少人,院士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截至目前,中科院有院士676位。2003年增选了58位院士,他们的平均年龄是自1991年院士增选工作制度化以来最低的一次,年龄最小者37岁。  中科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每次增选,先要推荐院士候选人,然后进行学部评审和选举。 推荐候选人有院士推荐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两个途径,不受理本人申请。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首先院士不是学位称呼,我国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有院士这个称呼院士,他是经过两院的评选出来的在某个领域有深入研究或造诣很深的科学家。

院士(Academician)源于Academy。 Academy是古希腊传说中的一位拯救雅典免遭劫难而牺牲的英雄。希腊人为了纪念这位智慧勇敢的英雄,建立了一个以Academy命名的幽静园林。在建园后的916年的时间内,受到Academy智慧勇敢感动的学者,纷纷在园内讲学,进行自发的学术活动。

因此,其后的许多学术团体都自称为“Academy”。1666年,法国成立了皇家科学院,到科学院工作的著名科学家首次被称为院士“Academy”。此后,英国皇家学会、普鲁士皇家科学院、彼得堡皇家科学院纷纷使用“院士”这一称谓来命名自己国家最杰出的科学家。“院士”成为学术界给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号。

院士在中国,原来称为学部委员,就是在某一领域内的资深专家。现在的院士评选需要提名,提名资格一般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需要经过大概三轮评选才能成为院士。 中国最早的院士产生于1948年3月,通过层层选拔,81人当选为第一届中国院士。

1955年,中国科学院选聘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上述81名院士中,包括华罗庚、苏步青、郭沫若、李四光、竺可桢、茅以升等46位著名科学家进入新中国第一批院士(学部委员)的行列。1994年,中国工程院开始选聘工程院士。目前全国的两院院士已有1000多人。

院士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截至目前,中科院有院士676位。2003年增选了58位院士,他们的平均年龄是自1991年院士增选工作制度化以来最低的一次,年龄最小者37岁。  中科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每次增选,先要推荐院士候选人,然后进行学部评审和选举。 推荐候选人有院士推荐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两个途径,不受理本人申请。 

每位院士最多推荐2名候选人。2003年增选时,要求65岁以上的候选人需有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被推荐人相同方为有效。

学部评审要进行两轮,第一轮评审产生初步候选人,第二轮评审产生正式候选人。从2003年起,第一轮评审全部采用通信评审。评审院士们通过阅读被推荐人的有关材料,独立判断,行使选举权利。

然后就是选举,由各学部常委会组织本学部院士对本学部的正式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获得赞同票超过投票人半数的候选人,按本学部应增选名额,根据获得赞同票数依次入选,满额为止。如遇有获得赞同票数相同而超过增选名额时,则对票数相同者再投票表决,以增选名额为限,取票数多者入选。

中国工程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2003年新当选的院士包括两名女性,她们是解放军南京军区总医院的刘志红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血研所的陈赛娟。新院士平均年龄62岁,60岁以下的占35%,50岁以下的占9%,其中年龄最小的44岁,他们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欧进萍和南京军区总医院的刘志红。

至此,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总人数达到663名,其中女性36名,平均年龄为69.6岁。  两院院士指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

今天,2014年两院院士大会在京隆重开幕。1000多名代表着中国科技界最高荣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济济一堂,将在为期4天的时间里,承载党和人民的殷切期盼与嘱托,就各学部工作报告和院士制度章程修改等议题展开讨论。

大会还将奉上一场场最高规格的学术报告,为创新驱动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国家命题作出强有力的响应。我们对与会各位代表充满期待,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一项科技创新可以改变世界不同的表述,相同的意涵。当我们为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的召开而感到鼓舞与振奋的同时,更为酝酿中的新一轮工业革命中,中国科技正在腾起的矫健身姿而感到自豪。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要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去年以来,******在考察中科院、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地时,曾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就在刚刚落幕的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再度表示,发展科学技术是人类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一项工程科技创新,可以催生一个产业,可以影响乃至改变世界。

审时度势才能把握机遇,赢得主动。人类社会进入崭新的21世纪,在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创新驱动,已然成为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当前,科学技术创新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道路上,科技创新是真正的驱动与引擎,是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正因如此,以院士为代表的广大科技人员,无疑是实现科技强国梦的最具活力的实践者,智慧火花、动力源泉和创新实践也必将来源于他们。

近年来,在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涌现了一大批享誉世界的原创性成果。一批又一批的科学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工厂,从象牙塔走向民间,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普通民众的生活。

回顾过去,两院院士的诞生,从来就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休戚与共。而今,时代同样赋予两院院士更多的责任、更强的动力、更迫切的使命。在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科技人员,正以自己的智慧、努力与汗水,树起科技报国的丰碑。从火车头到思想库,从科教兴国到创新驱动,中国的两院院士及院士大会制度,走过了一段辉煌的历程,也必将在未来的国家使命与民族重托中揭开崭新的一页。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曙光若隐若现,世界各国科技领域的竞争已呈白热化态势,中国科技人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也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把科技创新潜力更好释放出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

创新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动力。要把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党和国家对于创新驱动的期待,更需要院士为代表的科技人员来实现。

广大院士是我国科技界的优秀专家,科技创新是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寄语勉励。

院士当为国家谋。作为中国数以千万计的科技人员的杰出代表,在共筑中国梦的历史实践中,寄望两院院士能够以一个又一个创新,为祖国留下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脚印。

【免责声明】本文均由网络转载收集。本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果某些 新闻影响到事件本人,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或者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