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存浩事迹 高能化学激光专家张存浩鲜为人知的事

2017-07-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纵观滨州所有能称之为'世家'的家族,无棣张氏家族无疑是最为特殊的一个.不像杜受田.吴式芬.李之芳等家族前中期兴盛繁荣,涌现出大批文人进士,其后人也多活在先人荣耀

纵观滨州所有能称之为‘世家’的家族,无棣张氏家族无疑是最为特殊的一个。不像杜受田、吴式芬、李之芳等家族前中期兴盛繁荣,涌现出大批文人进士,其后人也多活在先人荣耀的‘光环’下。无棣张氏家族自一世祖张管从明永乐年间来到无棣至二十世,族人均未在史册上留名。

然而,无棣张氏从二十一世开始涌现出张鸣岐、张镈、张存浩等知名人物。这三代的成就足以支撑张氏家族跻身滨州的名门望族。他们敢于改革,重视教育,认真敬业,品性和才华中显露的大家风范值得后人敬仰赞叹。

滨州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古往今来,这片土地上孕育了孙武、东方朔、范仲淹等绵延千百年的思想文化,更有李之芳、杜受田等家百年望族世家。

中国化学第一人张存浩:浩然正气天地存

今年对于张氏家族的每个人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1月10日更是最不平凡的一天。因为这天,86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存浩获得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无疑是要记录进张氏族谱乃至中国史册的一件大事。得知张存浩获得该项荣誉,无棣县车王镇段家村的张爱国心情异常激动:‘这是我们张家的大事!’他也在第一时间拨打了叔叔张存浩的电话。

张爱国今年40多岁,他是目前仍在无棣县车王镇段家村居住的与张存浩血缘最近的,但在农村里也是‘出了五服’的,他的高祖父张瑞云(二十世)与张存浩的曾祖父张凌云是亲兄弟。

说起叔叔张存浩,张爱国一脸自豪:‘他为人很谦虚,那么大的科学家没有一点架子。获得这么大荣誉,我们都为他感到骄傲。’由于张存浩出生在天津,很少回家乡无棣,所以与张爱国见面次数也不多,很多次都是张爱国去北京找叔叔。

‘去年去过一次,老人家身体还很好,就是手有点抖,每次去见了面都特别亲。’张爱国最近一次与张存浩见面是在济南,张存浩获奖之后参加一档节目的录制,张爱国等人来到录制现场向叔叔表达了祝贺之情。

张存浩院士说,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与年少时母亲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张存浩的母亲出生在一个哈尼族的封建家庭,虽然年少时读书不多,但很注重对孩子家风气节的培养。‘作为家中长子,我两三岁时母亲就手把手教我认字,一天认20多字,认不出就打屁股。这是母亲严教的一面。’

在张存浩的印象里,母亲胆子很大,别人害怕的事情她不怕。有一次她带着20多本反日书籍上火车,那情形不亚于‘过五关斩六将’,是个‘倔强’的妇女,这一点也让张存浩牢牢地记在心里。张存浩介绍,自己小时候正处在动乱年间,母亲从他2岁起就给他讲一些历史上岳母刺字、孟母三迁等故事,这不仅仅是说给张存浩听的,也是说给母亲自己听的。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母亲做出了一个改变张存浩一生的决定:让9岁的张存浩离开父母,跟随姑父姑母到大后方上学。‘我当时心里是充满迟疑的,但根据母亲常年的教导,我明白她不想让我在日本统治下受教育,她的意见是忠于民族大义的一种体现。’一分钟之内,张存浩做出了选择:去!于是他离开了父母,开始走上了独立的生活。

姑父姑母对张存浩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比父母的影响还要大。姑父傅鹰是著名的物理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是我国胶体科学的主要奠基人。让张存浩佩服的是姑父的远见卓识和爱国主义,他告诉张存浩不要忘记中国很深的传统文化,这让爱国之情一直扎根在张存浩心底。

受其影响,1950年,张存浩放弃在美国深造的机会、放弃多家单位给出的优厚待遇,在祖国最需要他的时候毅然决然回来,开启了他的科学研究生涯。

从研究‘合成石油’,到研究火箭推进剂及发动机,再到开创中国高能化学激光的研究,科学生涯中,张存浩一次又一次被‘改行’,一切只为国家需要。得奖之后,他也没有沾沾自喜,‘这是鼓励更是激励,我觉得还是把荣誉留给更多年将人更好。’谦虚、淡泊名利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