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竑锜讲课 圣贤文化改变命运——王竑锜讲座文字实录(之三)

2017-11-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接触到的人和事,其实都是自己多生多劫感召的缘分来的.所以,无论他们对我们做了什么,我们都不能对他生出恨.怨.恼.怒.烦.我们都要"认",只要认

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接触到的人和事,其实都是自己多生多劫感召的缘分来的。所以,无论他们对我们做了什么,我们都不能对他生出恨、怨、恼、怒、烦。我们都要“认”,只要认了,就了了。如果能找到对方的好处,这样我们就自然而然地“成”了。

我们的圣贤是如何做的呢?我们今天画个图,来感觉一下。我们人,正常的人,是具足(各种)。按照佛经里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之德能,皆因妄想、分别、执着而不能证得。”那就是说,我们本来具足佛性,但是因为我们妄想、分别、执着,这样就把我们的佛性给掩埋了。

我经常比喻为,我们人好比是一个核桃,具足着皮、壳还有仁,天在外边,地在外边,神在外边,佛在外边。我们的自性佛,和虚空法界的这个能量为什么接不上?就是因为我们有妄想、分别和执着。这叫啥?皮也好,壳也好,这叫障。我们通常把它叫“业障”,就像是一栋大墙。

那么我们的圣贤是怎么修成的呢?读过《圣经》的人就知道,耶稣当人把他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他的弟子要来救他,要打死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的人。耶稣当时跟弟子说,你们别怪他,他是最可怜的人。紧接着,耶稣在咽气前,对把他钉在十字架上的人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放心,我来世成神,第一个要渡的人就是你。

当年这个我都读不懂。包括读《金刚经》。读过《金刚经》的人都知道,释迦牟尼佛在未成佛之前,修忍辱仙人的时候,歌利王割解他的身体,一节一节地割,他能够不生恨、怨、恼、怒、烦的心,他知道自己要生了(这个心就要)堕地狱的,他不生。他在咽气前,也对歌利王说了,放心,我来世成佛,第一个要渡的人就是你。

我们现在想一想,我们学习圣贤文化,是为了什么?就是要明白因果,然后找对方的好处,我们才可以成性。耶稣也好,修忍辱仙人的释迦牟尼佛的前身也好,因为他们都知道一个道理:我身边所招的任何人和事,都是我多生多劫多世自己招来的业因果报,在我这里表演,我要是不认,我那叫不认因果,不认因果就遭恶报;我认了,我不仅认,我还知道他们在残害我的时候,就是给我扒皮,就是在给我去壳,就是在消我无量无劫的业障。

(掌声)谁的业障不消,谁就成不了。这就是他们要感谢残害他们的人——我们认为是残害,圣贤认为是在成就他——给他扒皮,给他去壳,给他消除业障,他的佛性才能与天地神佛的佛性融为一体。(掌声)

你看看人都是这样来修的,都是这样来成的。现实生活的人们,我们自性的佛,自性的智慧,为啥出不来呢?我们也涵盖着妄想分别之种。而在我们身边生活的人呢?有谁呢?父母、兄弟姐妹、爱人、岳父岳母、公公婆婆、朋友、同志、领导。

他们是谁,他们何尝不是一个核桃呢?就我们而言,他天天在我们周围高速的运转,天天在磨擦我们。磨擦的感觉是啥?先去削掉我们的皮,这叫消咱的业障,咱们的感觉是什么,不舒服,对他们生出了恨、怨、恼、怒、烦;去我们的壳,磨呀磨呀,磨呀磨呀,怎么了,不磨不成佛。

(掌声)对于耶稣也好,对于忍辱仙人也好,那种磨叫天考。而对于我们自身来说,天也绝不亏待我们,我们天考考不过去,派了很多使者来磨我们。所以说,人的成就有两个渠道,一个是天考,一个是人磨。往往咱们人,直接天考考不考去,咋办,慢功夫,人磨。所以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周围的人和事,都是为了成就我们而存在的。(掌声)

有一句话叫啥?叫“逆来顺受天加福”。这句话在这里就可以解读了,恨、怨、恼、怒、烦是不是逆着来的?我们感恩它,是不是顺过来了?逆来顺受,我们和天地神佛融为一体,天地神佛的能量我们都能接壤上,再用到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对象,我们不就是拥有大福报的人了吗?(掌声)

这块要懂啊,这个非常重要。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经典文化这个恨你、怨你、恼你,他的这个表演,叫“相”。你要跟他一样了,不知道这是招来的,你就着了相。这个境界就叫“着相”。你要知道一切的人和事都是自己招来的,我绝不上当,这就叫“不着相”。

如果能找到对方的好处,生出感恩的心,这就叫“离一切相”。谁能做到不着相、离一切相,谁就是贤人,就是菩萨。所以经典文化告诉咱们,“凡所有相”,都是跟咱们玩呢,“皆是虚妄”,不要把它当真的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把它一直在转,不接恶果,再转;认账了,还再转;一直到结了菩提果,咱才算完成任务。(掌声)这太重要了。

咱们把坐姿调整一下,我看有些人困了,这时候你要困了就容易被抬出去。(笑声)这时候最容易困,这大老远来的,你听不懂这个,可毁了。你将来要被抬出去,那阎爷爷不得找我吗,说你当时作报告咋做的?看看周围有没有困的,有困的叫一下,要不然都到那边去了,就毁了。(笑声掌声)

你看我今年五十岁,我比较年轻吧?可回到农村,看我那些同学,都成小老头了。我每天照照镜子,感觉不错,一看就像三十五。(笑声掌声)为啥年轻呢?相随心转!今天告诉咱们了,谁要学传统文化,谁要学了转日常的恨、怨、恼、怒、烦为慈悲喜舍,找对方的好处,跟谁无论发生了啥,都能生出感恩的心,你就永远年轻。(掌声)

我当年,十四五年前,我上一千个台阶的山,我都休息五六次,上不去。后来,下还下不来,腿肚子直哆嗦。当时我坐在那里就开始悟道,我说这是为什么呢?当年说白了,也不会找。后来就再想,任何一个人,就像我,我跟一个人过不去,跟一个人想不开,我就被困在这里;我要是跟人能想得开,我就解放了。

看看吧,各位亲人们,我们在生活中跟任何一个人想不开,困住的是谁?(观众:自己)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跟任何一个人都想得开,解放的是谁啊?(观众:自己)你说人多缺心眼,所以任何一个人,如果你还有想不开的事,纯粹就是精神病。(掌声笑声)

我今天举个例子,我咋翻得良心。我当年考大学之前,自己做饭吃,还差二十一天就要考试了,我的亲姨父找到我——我的姨姨和姨父现在都还健在——找到我说:小锜,往老姨家吃饭去,这二十一天,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别自己做(饭)了。

我就往人家里去了。那时候吃得多,这么大的大饼子一顿得四个,早晨;中午,高粱米饭,或者二米饭,二大碗,得四碗;晚膳,棒子碴粥,二大碗,得六碗。你说我姨姨肯定不知道我这么能吃。结果吃饭吃到到第四天中午,我记得是二米饭、大头菜炒土豆丝,还有点蘸酱菜。

我跟我姨父正坐在炕上吃呢,我姨就在地下念叨了:小锜啊,我们家这粮食一点也不够吃,这农村人来了太能吃啊。你说你往不往下咽吧?含着眼泪往下咽啊。这时候啊,就那一瞬间,那两三秒钟,有三个念头出来了:

――老姨啊,我不就是个穷孩子吗?我要是个县长,你敢这么说话吗?看看,怨有了,烦有了,恼有了。

――第二个想法,我吃你的,到年底我家分粮,我加几倍还你,感情上我欠你,数量上我不欠你,这是第二个想法。

――第三个想法,等着瞧,老姨,我让你想请我都没机会,王竑锜,你要不活到那个份上,你就别在世界活着。(掌声)

看到没,就这一瞬间,恨气就出来了,怒气就出来了。所以整个一件事,恨、怨、恼、怒、烦全有了。就这样,考大学差两分没进录取线,我估计与这个事也有关,受影响。因为被人瞧不起的滋味,非常的难受。结果我去当兵了,走之前去姨家看一看,姨在家正吃饭,后来也经常到姨家去,但是每次去,每当想去的时候,都有一个念头:哼,当年吃点饭,还那样!

这叫啥,心有余悸。可是姨看不出来。去了,待个一天半天的就回来了,姨觉得我对她不错,姨父也觉得不错。

我自己下海了,搞企业了,报纸上有字了,电视上有影了,广播里有声了。初中的同学、小学的同学,有人找到我,让我给他办事。我给他办完了,中午请他吃顿饭,下午让司机开车给他送回去。从他嘴里我知道了,我小学初中的同学,就是一个学校的,好几百人,百分之九十五,都在家种地呢。

我回到办公室就想,我手拄着嘴巴子,眼看着天花板,我在想:我和同学都生活在农村,为啥我出来呢?为什么我走向成功了呢?我就在想,这个人帮了我,那个人帮了我,那个人帮了我,我全想正面的。

突然我又一想,有没有刺激过我的人?唉呀妈呀,这一下就想到老姨了。(掌声笑声)我这不是误解老姨了吗?老姨确实是这么说的,但是,老姨说的话,起的作用太大了。为啥?因为他激发了我成人、成才的那颗心。

就这一瞬间,对老姨的那种爱,这良心一下子就翻过来了,找到老姨的好处了。逆着来的,来成就我的,当时是把我那颗成才的心激发了出来。要知情。后来再去看老姨,这多少年了,十五六年了,我良心翻过来的时间,看老姨,那真是欢天喜地的去,高兴啊,特感激老姨。

她从另一个角度成就了我。我老姨不知道啊。你看我今年去,我正月初五出来的,在这之前我还抽出时间去看老姨,她家距离我们家将近一百公里,我开车跟我爱人去的,还有我姐。

老姨一看到我,这么多年,都是一会摸摸头,一会摸摸我后背,一会摸摸我腿,边摸边说,你看我这老外甥,越看越招人稀罕,比我儿子对我多好。到今天,我老姨都不知道我为啥对她这么好。

(笑声掌声)去年,在吉林省德惠市有个论坛,我组织的,后来我老姨知道了。她就问我,宝贝啊,你咋不叫老姨跟老姨夫去呢?我咋寻思的?你去了,我咋讲这个故事呢?(笑声掌声)你说听完这个故事,你万一转不过来,我可遭罪了,造孽啊。(掌声笑声)

这就是翻了良心之后的快乐。你跟别人想不开,困住的是自己。你翻了良心,对方也很快乐。所以今天啊,亲人们,给大家留个作业。因为当年的我认识到这个问题,有一次我在单位拿了一个笔记本,回家就开始跪在地板上,开始回忆,我都对不起谁了,跟谁生过恨、怨、恼、怒、烦,谁跟我生过恨、怨、恼、怒、烦,我就一条一条的写。

我爱人在旁边说,你要写就坐在床边写,你还跪着干啥呢?我说必须有恭敬心。跪着写,大概有三个月,我就回忆啊,从小到大,我跟谁打过仗啊,我都怨过谁啊,我跟哪个老师过不去了,我跟哪个领导过不去啊,我就咔咔地往上写。

写了多少张?写了大的条目,三百多条,涉及到的人,最后查了一下,一千多人。(掌声)你就想吧,你跟一个人过不去,你就背一个人走,跟十个人过不去,天天背十个人走。

你看现在大街上,人走道为啥那么费劲?背的人太多了。(笑声掌声)今天留个作业啊,听好了,回去拿个笔记本,就开始回忆,看看我都对不起谁,往下写,我们跟十个人过不去,我们就被套了十圈;跟一百个人过不去,套了一百圈;我们跟一个人过得去,就解放了一圈。

解放了一圈,解放了一圈,这个过程,就叫解脱,就叫自在。空间越来越大了,就叫把自己给放下了。如果我们都想得开了,恭喜你啊,大自在、大解脱成就了。

(掌声)咱们今天表个态,谁能回去这么做的,把手举起来。我看咋还有没举的呢?(笑声)还有睡着的。睡着的赶紧叫起来,抬出去就麻烦了。(笑声)感谢所有的亲人们。(掌声)

这回我们就知道了,放过别人,解放自己。那么今天,我们看一看,我们就明白了这几个关系,我们当儿女的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公公婆婆,就决定了我们生啥孩子。儿女的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公公婆婆,这是在种因;我们就有啥样的孩子来,这就是结果。

这就是人世间的因果轮回。几世的?我们这一世,父母这一世,孩子这一世,三世的因果轮回。我们是啥样的兄弟,就感召啥样的姐妹;我们是啥样的姐妹,就感召啥样的兄弟;我们是啥样的男人、丈夫,就找啥样的媳妇、女人;我们是啥样的女人,就找啥样的丈夫;我们是啥样的人,就交啥样的朋;我们是啥样的人,身边就有啥样的友,这又是个轮回;我们是啥样的人,去上班,就感召啥样的领导;我们是啥样的领导的时候,就感召啥样的下属。

这是几个轮回?五个因果的轮回。

这就是孔老夫子发现的五伦的关系。

发现这个关系干啥了?要找他们的好处,无论我们扮演那个角色——看看多少个角色,一共十个,我们正常人能扮演几个?当儿女,是不是一个?将来当父母,是不是?上班,又当领导,是不是?兄弟姐妹是不是?朋和友是不是?唯独不能掺和的,是夫妇,变不了性,是不是?我们能扮演几个角色?九个角色。

比如我们扮演第一角色,儿女,我们对自己的父母、公公婆婆孝敬,这就叫把一个角色扮演好了。无论对方跟我生啥样的心,我都找对方的好处,生出感恩的心,这个时候,您这个角色就扮演彻底了,这就叫这个时候您的足下,您的法身的脚下,就生出来了一品莲花。

我们现在好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今天上午讲了吧,阿弥陀佛,他的血脉就在我们体内存着,你念阿弥陀佛,你就在开发这个莲花。

你做真了一个,您的足下,您的法身的足下,这个莲子开了,就开了一个把。您这九个角色都是如此这般的扮演,恭喜你,九品莲花,阿弥陀佛成了。这叫啥?这就叫把五伦尽分做到最好,临终前一念阿弥陀佛就好用。(掌声)所以这个我们一定要懂。

我们在这种心境下,我们的这种爱积累的这个能量——这种境界下,不叫以德报怨吗?——只有在这种心境下,我们积累的这个能量,才叫德啊。这就是孔老夫子讲的,五伦和八德。

哪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今天咱看看这八德,咋出来的。谁要有德,谁的德积得厚,谁就事业有成,叫厚德载物,载物就叫事业有成。对修行人来说,啥叫载物,到极乐世界成神成佛。还有呢?谁家的祖德厚,谁的子孙就兴旺发达,叫德荫子孙。

今天我们看看,这德是咋来的。

――我们儿女对父母的爱,对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对天下父母的爱,恭喜你,第一能量产生了,孝,这就是第一德。

――天下的兄弟姐妹之间的爱,第二德出来了,悌。

――我们对我们聊城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热爱,恭喜你,忠出来了。

昨天晚上住宿,我没让刘会长安排我,自己找了一个小的快捷酒店,离凤凰台很近。我第一次来,也不知道这凤凰台是干啥的。我寻思早上起来去看一看、拜一拜。早晨起来我去了,我看有七八个老人吧,在那里打太极拳,放着音乐,可是我到那里一看,凤凰台周围全是烟头。

所以这个时候,我从我兜里面拿出一张纸,然后我就把这些烟头一个一个捡起来,最后有四五十个烟头吧,我用纸包起来,扔到垃圾箱里去。有两个老人看着我,看了半天,(可能是在)寻思这个人是不是疯了,他捡啥烟头啊。

他一看我扔到垃圾箱里去了。两个老人在那里看了我半天。后来我想,你说咱修行,啥叫修行?遇着啥事做啥事,别天天念假经,念那个假佛,我们得真做啊!对不对?你今天去看看吧,那里肯定没有丢烟头的,全让我捡完了。我捡烟头的时候,我在想啥啊?这哪是在捡凤凰台的烟头啊,这不是在捡我心里的烟头吗?(笑。掌声)

我们聊城所有的修行人,所有学习传统文化的人,如果都能以这种心态——你走路的时候能够去把垃圾捡一捡;看到谁困难了,就去帮一帮——说句心里话,我们的聊城不就是人间天堂吗?所以修行不能停留在嘴上,一定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你像今天早上,如果我只是去看一看,拜一拜,如果我连烟头都不捡,我那是假的。落到实处啊,这是最重要的。你就像咱们今天,散场的时候,如果学校一检查,所有人脚底下一点垃圾都没有,咱才配是学经典文化的。对不对?所以要从点滴做起。

所以说啥叫忠啊?我们理解的是战争起来了,我们去冲锋陷阵,那叫忠。和平年代啥叫忠?时刻能够想着社会,想着他人,能够为他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就是忠。

――我们(有了)对同志的爱,信出来了,第四德。

――论语中讲,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父母对儿女的爱,又可以解读为师生的爱,师生的爱产生的能量不叫礼敬吗?不是第五德吗?

――我们对身边朋友的爱,天下朋友的爱,第六德嘛,义嘛。

--我们有了权势,不吃拿卡要百姓,这不是第七德、廉吗?

――中国的文化讲啥?修身齐家!就是丈夫管好自己,妻子也要管好自己。丈夫向圣贤学习,给妻子做一个做人的榜样,这叫男人领妻修道。女人要助夫成德,说白了,就是丈夫对妻子要忠诚,妻子对丈夫要忠贞。再说白一点,就是彼此不出去找情人,不找情人就是要脸,找情人就叫不要脸,学了传统文化还去找情人,臭不要脸!(笑声,掌声。)找情人那就是有漏啊,就把德去了,失了,所以夫妇之间要保持道德的底线,知耻啊。

守好五伦,就积厚了八德,孝弟忠信礼义廉耻。有了八德,我们就有了出息,事业有成,有了八德,儿孙兴旺发达。

我们为啥要给孔老夫子鞠躬。你像我在学校讲课,大前天在五千多人的学校讲课,给孔老夫子鞠躬是为啥?有的学生说,他妈的给他鞠啥躬!他不知道,还骂人,说“他妈的给他鞠躬?”我在课上讲了,你看看吧,我们为啥给孔老夫子鞠躬。

孔老夫子发现了五伦的关系,又把它的规律延伸到能量这边来,我们谁处理好了五伦的关系,谁把爱给了对方,谁就积德,有了德,我们事业有成,有了德,儿孙兴旺发达。谁不希望自己事业有成,谁不渴望子孙兴旺发达?那就老老实实地去守五伦吧!

(掌声)五伦的这些角色是谁啊?不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俩字么,人民么。孔老夫子让咱们敦伦尽分,不就是说全心全意吗?当我们把爱全贡献出来的时候,不就是全心全意吗?所以孔老夫子讲的,守好五伦、敦伦尽分,和我们党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回事吗?(掌声。)

谁说传统文化过时了?你看咱们结合的?对不对?所以我的课一定会讲到中央党校。为啥,因为现在那些教授都没我结合的好。(掌声)在这方面,敦伦尽分,我们老祖宗有一个突出的代表,是谁啊?(大家回答:范仲淹)。他的著作是,“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现在我们来解读一下。当年我也读不懂,后来我猛地一下读懂了。

――“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是不是大慈大悲?具足了菩萨的境界。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叫不叫大忠?尽大忠的时候一定是在尽大孝啊。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不是大仁大义?这一下积了多少德?

所以,范仲淹他老人家做了宰相,而且他把皇上给他的俸禄——他做的贡献咱不说了——皇上给他的俸禄,他自己不花,儿孙也不让花,给谁花?给家乡考上秀才的,考上进士的,考上状元的,供了无数个状元。结果人家的祖德,到今天,我们可以去网上去查,老范家,从范仲淹他老人家一直到今天,一共77位副宰相级别的干部,你看看人家的德!(掌声)

我们呢?经常眼巴巴的想管自己的子孙,想让他有出息,我们还不去积德,不去守好五伦,你想想,孩子是培养出来的吗?孩子不是祖宗德行——祖宗做好了,父母做好了——感召来的吗?(掌声)这不是王凤仪(音)他老人家说的话吗?是儿不用管,全凭父母的、祖宗的德行感。所以说这点上,我们一定要清楚,要明白,我们要守好五伦,积好八德,这是最重要的。不管你信啥,守五伦就是修行的基础的基础,这是最重要的。

我们今天再看,看他们是谁,我们体内流淌的四种能量:圣人的、贤人的、善人的、恶人的,这四种能量在我们人生当中起啥作用呢?这就是从根上说了。

――孟子他老人家讲,人之初,性本善。这个善指的是纯净纯善,在哪里来的呢?就是在我们的血脉里,圣贤的血脉凝聚成的能量,这叫天性,纯善的。这回我们就找到了思想基础,就是我们的人为什么是善呢?在这儿呢。有能量在。

――荀子他老人家讲,人之初,性本恶。这个性指的是我们体内的流淌的负能量,污染人的血脉,产生的能量,这就是我们的秉性。这就是丑恶的。

――郜子他老人家讲,人之初,性本善恶。既有善的一块,又有恶的一块,这个能量在哪里呢?就是我们体内储藏的善人的血脉产生的这种能量,就是我们的习性,有善有恶。

我们今天懂了,人性当中,有三性:天性、秉性和习性。

我们人为什么能成人?就是人可以开发自己的天性,这个是纯善的,会把自己的爱奉献出来。看看吧,各位亲人们,这马上就出来了,人的爱延伸的四个阶段。人为啥能修成,人为啥能幸福快乐?在这里就找到答案了。

――先爱谁呢?爱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兄弟姐妹,自己的家人,自己的老师和同学,这是人生的第一阶段。

――学有所成的时候,就步入到了人生的第二阶段,把这个爱去延伸,参加工作了,爱领导,爱同志,爱朋友。人缘不错,有人给你介绍对象了,就有了一个亲爱的她——爱人。亲爱的他(她)有父母,这就是爱亲友的父母,男人的岳父岳母,女人的公公婆婆。还有啥?生了孩子,这是人生的第二阶段。

――人为了把爱继续延伸,延伸到天下的父母,天下的兄弟姐妹,天下的孩子,这是人生的第三阶段。

――人可以把爱继续延伸,延伸到爱聊城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天地万物,一切众生,达到这个境地(是第四阶段)。

最后我们看,我们爱自己的父母,孝的能量出来了;

爱自己的兄弟姐妹,悌的能量出来了;爱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家人做得好,我们鼓励他们做的更好,恭喜你,随喜功德的心出来了。人这个随喜功德的心是在这个时候出来的,不生仇恨心了,别人做的好,不生仇恨心了,这就行了。

家里人有了困难,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家里人开启了我们一颗“舍”的心。家里人都是来救咱的,你看看,心存孝心、心存悌道、心存喜、心存舍。老师呢?爱老师,礼敬之心出来,爱同学,仁义之心出来了。这个时候,我们最终信仰,积累的叫福报。为啥呢?我们只爱自己的家人,这个时候是个好人做的。

如果我们能把这种爱延伸到领导,恭喜你,忠的能量出来了;

爱同志,信的能量出来;

爱朋友,义的能量出来了;

爱自己的爱人,不出去找情人,知耻的能量出来了。

爱亲友的父母,能守孝,到了中孝。

爱自己的孩子,孩子做得好,鼓励他做的更好,慈心出来了。孩子有了问题,一定是自己存在问题,孩子才出问题,我们改正了,孩子就改好了,在这个同时,我们对自己孩子犯的错误,能生出悲悯之心,放过孩子,这个时候,我们就生出来了一颗“悲”心。看到了吧,慈悲之心是从自己孩子身上生出来的。孩子都是来救我们的。当我们能够去爱亲友这些人的时候,我们就能积福报,达到了积善。这个能量就增加了。

如果我们能够爱天下的父母,大孝出来了;

爱天下的兄弟姐妹,大悌的能量出来了;

天下的孩子做得好,我们像祝愿自己孩子做得好那样,祝愿天下孩子做得好,大慈的心出来了;

天下的孩子有了问题,我们像悲悯自己孩子那样放过天下的孩子,大悲的心出来了:这不叫大慈大悲吗?我们老百姓经常说一句话,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指的就是这种胸怀、这种境界的人呐!(掌声)

这个时候,这种心,我们积的能量就比善还要大了,这个时候,积的能量就叫德了。啥叫积德啊?这种心境下积的能量才叫德。如果我们能够用爱父母这个心爱天地万物,爱聊城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切众生,这个时候就叫巨孝、巨悌、巨慈、巨悲、巨喜、巨舍,达到这种心量,您积累的能量就由德上升到功德圆满、智慧流淌。

很难吗?一种新的思维又出来了,谁不想有智慧?智慧从哪里来?功德圆满、智慧流淌。德从哪里来?积善成德。善从哪里来?百善孝为先!(掌声)

看到了吗?《孝经》里咋说的?“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最后就明白了:孝啊,孝啊,是德的根啊,通过教育——看看这个“教”是咋写的——通过孝的文化,可以把德生出来呀!(掌声)你说咱们老祖宗多了不起!

那么今天咱们现在有个思维就出来了,一比较就出来了,一个人爱自己的家人,这叫自私;爱亲人这叫半私半公;爱天下的父母,大公无私;爱天地万物,一切众生,就叫达到了无我的状态。

看看吧,一个人同样做一件好事,你的心如果只为自己的家人去做,你最多是在积福报;为亲人做,最多实在积善;为天下人做,您大公无私,积的就是德;如果达到了做了就像没做似的,你流淌的就是智慧!(掌声)

看到么?一个人把爱延伸的过程,就是把私转公的过程。说白了,啥叫修行?你看这件事,利于别人的事,你咋干?你就像当年自私自利的时候,为自己干事那样不择手段,去为天下的父母去干一干,这就叫由积德到精进,由不解到自解。为什么能这样做?圣人不是讲了么?这些人最终和我们是啥关系,最终都是亲人。所以伟大的佛陀说了一句啥话?众生一体,同体大悲。这种思维理念实在是太可贵了,太重要了。

那么我们今天看――

儒家如何来评价这些境界的人呢?我们一比较就出来了,把爱自己父母的人叫好人;把爱自己公公婆婆、爱岗敬业的人叫做善人;把爱天下父母的人叫贤人;把爱天地万物、一切众生的人尊称为圣人。

道家如何来称呼这些境界呢?把爱自己的父母的人也称为好人;把爱公公婆婆这个境界的人也叫善人;把爱天下父母的人也叫贤人;把爱一切众生的人也叫圣人。他们是一样的。

那么我们来看《圣经》是如何称呼这些境界的呢?《圣经》里有一句话,爱自己孩子的人是人,爱别人孩子的人是神。好了,按照这个来推理。爱自己父母的人是人;爱公公婆婆的人呢,是神;爱天下父母的人呢,是至神;爱天地万物、一切众生的人呢,是圣人,耶稣的境地。

我们看《古兰经》如何来评价这些人呢?把爱自己的父母的人也称为好人;把爱公公婆婆、岳父岳母、爱岗敬业的人,叫善良的能为自己做主的人,这叫主;集所有人的善良于一身,达到大公无私的境地,这就是真正的找到自我的人,叫做真主;爱天地万物、一切众生,这就是圣人,默罕默德的境地。

我们再看看佛经如何称呼这些境界呢?把爱自己父母的人称为初善之人;把爱公公婆婆、爱岗敬业的人叫做善男子、善女人;把爱天下父母的人尊称为菩萨;把爱天地万物、一切众生的人尊称为佛。

那么我们党如何来称呼这些境界呢?把爱自己父母的人叫好人;把爱岗敬业的人叫高尚的人;把爱天下父母、爱党爱民族的人叫纯粹的人,雷锋、孔繁森、焦裕禄都是这个境界;那么爱天地万物、一切众生的人叫道德模范、回归自然的人。

在这里面我想多说一句,因为现在信神的也好,信主的也好,信佛的也好,百分之八十以上都不明白这个道,然后修的特执着,都修偏了,很多人都修偏了,这是很可悲的。我在辽宁讲课,有人往上递条子,我都讲了六个半小时了还往上递呢,递给主持人,要念的。

写的啥呢?写的王老师啊,你说我们吃不吃肉啊。他就把吃不吃肉当成了修行的标志,就是吃斋念佛。我说我读到的经典不多,儒家、道家、圣经、古兰经,这些我都拜读完了,佛经我拜读的不多,摞起来能有我一个人高。

但是,所有的佛经里面,几乎都在说一句话,就是善男子、善女人,什么人配得上去修学佛法呢?得对自己的父母好,对自己公公婆婆好,岳父岳母好,这个境界的,爱岗敬业的,这个境界的才有资格说去学佛。

我说你如果不把这个当标准,你天天把吃不吃素当标准,我今天告诉你,吃素我赞成,我们要吝惜生命,我们要培育这种慈悲心,以便于放过身边更多的人。但是,如果你不孝父母,不爱公婆、岳父岳母,别说你吃素,就是你吃空气,照样下地狱!(掌声)

多可怕啊,现在修的,太可怕了。所以在这点上,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白,不要搞迷信。看到吗?儒家啊,道家也好,圣经也好,古兰经也好,在说啥啊?其实不都在说怎么能够把爱延伸吗?他们说的不全是一个字吗?“爱”吗!(掌声)全是这么说的。

啥时候说的,儒家道家距离我们现在2500年,圣经距离我们现在1900多年,古兰经距离我们现在1300多年,佛经距离我们现在2500年。从国家来分,儒家道家中国的,圣经西方的,古兰经伊斯兰的,佛经印度的。看看这些称呼咋来的,叫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地域,圣人们对于不同的爱心的人的各种尊称没有任何迷信色彩。(掌声)

比如说,我们说雷锋。雷锋在我们现在就说他是纯粹的人,我们这么称呼他。那在佛教里呢,他就是菩萨级别的,就是菩萨;那在古兰经里呢,他是真主这个境界的;他在圣经里呢,神的境界;在儒家道家里呢,贤人的境界:这就叫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对于爱心相同的人,不同的尊称。

所以我们一定要破除一切迷信色彩。像我的课,要讲到北京了,头些日子,8月19号,我在北京的国际会议中心,六千人的会场,我讲了两个半小时。你想想,现在这课,能被国家认可,也真是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