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恺本土设计 崔愷:本土设计的核心是设计要与自然、人文沃土相联系

2018-01-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2年1月5日(星期四)上午9时,中国建筑学会主持召开的"发展和繁荣中国建筑文化"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北京厅举行.点击进入"发展和繁荣中国建筑文化"座谈会直播

2012年1月5日(星期四)上午9时,中国建筑学会主持召开的“发展和繁荣中国建筑文化”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北京厅举行。

点击进入“发展和繁荣中国建筑文化”座谈会直播页面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崔愷]大家好!很荣幸在新年伊始在这样庄严的地方和各位领导、前辈一起探讨建筑文化的相关问题。我发言的题目是《基于本土文化的建筑思考》。我们经济的发展以及前所未有的开放度极大的促进了我国与国际上在各方面的交流,也为文化的大繁荣搭建了宽阔的舞台。

当下的文化正在经历特殊的变化,使当代人们的选择权更加充分、自由呈现出多元化的现象。各种时尚文化、消费文化、娱乐文化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与过去的那种民族、革命解放运动时期的文化状态完全不同,反差很大。可以想见如今简单的将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参与弘扬,不见得能收到一呼百应的效果。

前人说建筑是反映一个时代文化的镜子,反过来说今天的文化也势必反映在今天的建筑上。的确,当今我们的建筑呈现出来的商业主义、娱乐化、时尚化的倾向非常的明显。而这种商业化的特点与品牌有关,而与地域无关。这种娱乐化的特点是装饰性,以吸引眼球为目的,与建筑创作本身应重视内涵的性质无关。

当建筑被等同于商品或者是一般的消费品的时候,它的价值就是好看不好看,而不是和谐不和谐。而建筑跟我们生活的最大的一同,就是在未来的时期内它还是建在土地上,不能随意的移动,所以建筑应该反映某种特定主义上的特定文化。所以说,我们要发展创新,保持特色是建筑跟这片沃土之间必然的联系。

我认为实际上没有纯文化之说,杂就是一种常态。这个永远是过去和现在的组合体,许多人认为建筑文化体现在建筑形式上,虽然这个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如果过多的从形式上看待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就会忽视更多方面更有价值的文化资源,而不利于建筑的创新。建筑文化的传统,也有很广泛的相关性,它跟生产技术、地域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当今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可以从很多方面吸取营养,而不拘泥与从建筑到建筑的传承模式。

产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建筑指导方针,是适应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提出的。那么在指导方针中是提美观好还是提文化更重要?当今的艺术更具有观念性、批评性,所以说美观并不是唯一的标准,我们不能明辩基本的是非问题,这个不是用美观能解释清楚的。

所以说我就提议,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归属感。这种地域的文化不见得是狭义的建筑文化,它应该从过去到当下。发展变化的活文化的概念,建筑以问的概念评判建筑,美国国会大厦再漂亮也不能搬到中国来。修复改造利用要有科学的历史态度和严格的技术规范。我们应该引导公众和业主,从技术创新、建筑美学等角度去评论建筑,而不是纵容时下社会给建筑起外号的庸俗现象。

两年前我提出了本土设计的概念,核心的意思是设计要与自然、人文沃土相联系,立足本土的建筑创作,将使其特色重新奠定中国建筑在国际上拥有的特点。它需要的是一种本土文化的自觉,反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虚荣性,它提倡的是对人居环境的责任。

主张的是对本土文化的创新,它追求的是保持和延续不同领域的建筑特色,反对千篇一律的雷同和平庸。本土设计可以比喻为一棵大树,它通过理性主义的创造,它可以从更多元的环境上创造出更好、更多的结果。以上是我对繁荣建筑文化一些浅显的思考,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