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的抗日英雄故事

2017-11-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雷德容(又名刘岩),1913年出生在平遥县城内的一个没落地主兼资本家家庭.兄弟姐妹较多,她是最小的一个.童年时,她身材瘦小,眉目清秀,聪明好学.她三哥雷任民当时

雷德容(又名刘岩),1913年出生在平遥县城内的一个没落地主兼资本家家庭。兄弟姐妹较多,她是最小的一个。童年时,她身材瘦小,眉目清秀,聪明好学。她三哥雷任民当时在北平上学,是我党的地下工作者。

雷任民特别喜欢他这个小妹妹,每逢回家就给她灌输进步思想。有一次,哥哥给她讲清末杰出的女革命家、女诗人秋瑾从容就义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她。她向哥哥当即表示:一定要做一个杰出的女性。

雷德容小学毕业以后,渴望读中学。但当时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不允许妇女再入学。为了读书和谋求妇女的平等权利,她率领女友到县衙说理,要求开放县中。由于她们的坚决要求和平遥县广大群众的支持,县政府不得不开放县中学。这一次斗争的胜利,使小德容明白了一个道理:在黑暗的社会里,只有斗争才能取得妇女平等的权利。

雷德容十七八岁时,由家庭包办把她许配给本县的一个吴姓地主家。婆婆怂恿丈夫经常凌辱她。她因不能忍受而决计逃出虎穴同家庭决裂。可是第一次出逃遭到了挫折,被家人跟踪抓回,又陷囹圄。几个月以后,她再次逃出,辗转流浪在北平、天津、塘沽、河南,在各地小学、中学服务。

民国24年(1935)在北平参加“一二·九”运动,奔走于女师大、中国大学、协和医院等处。在知识界、教会及劳动妇女中宣传救国救民道理。以唤醒妇女摆脱封建枷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由于她立场坚定,态度明确,能联系群众,又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于同年12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为共产主义事业而自觉奋斗的无产阶级战士。

1936年“西安事变”前夕,党为了建立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领导组织了晋绥代表团,雷德容参加了这个团体,并在其中积极工作。在太原,她们同阎锡山的“守土抗战”‘进行了面对面的说理斗争,并要求阎锡山出兵绥远,增援傅作义,力求促成绥东抗战的新局面。她们的这个行动,对后来形成的抗战空气,以及与阎锡山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过一定的影响。

民国28年(1939),雷德容又入四川在重庆参加了邓颖超等人领导的新生活妇女运动指导委员会,任战时乡村服务队指导员。在她的领导下,大家深入工厂、农村,开展抗日宣传,组织妇女抗日,有力地推动了四川的革命运动,为我党培养了一批有经验的妇女干部。

民国30年(1941年7月),雷德容又奉命赴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参家华俄抗日宣传工作,与在马来西亚任大使的著名文学家巴人(王任叔)结婚。从此,这一对患难夫妻在异国的土地上同命运,共战斗,直到回国前夕。同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又转移到印度尼西亚积极筹组苏东妇女总会,棉兰华侨妇女联合会等抗日妇女组织,与日本侵略者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并积极参加“中国民主同盟苏东支部筹委会”活动。

在“妇总”成立时,雷德容不顾医生和同志们的真诚劝阻,以坚强的毅力支撑着虚弱的身体,在代表大会上作了慷慨激昂的发言。

会后,她又不停地奔波各地,组织领导“妇总”的同志们学习,并亲自创办了一个图书馆,购买了许多进步的书刊,作为提高妇女文化水平和传播革命思想的场所。

民国36年(1947)9月,雷德容带病回国汇报工作,她那病弱的身体被一路颠簸,到香港就病倒了。医生诊断为小肠癌,曾两次为她做手术。南洋妇女和学生们赠送了医药费,并自愿输血3000cc。但不幸的是,癌细胞已经扩散,雷德容就在这将要离开人世的时候,仍坚持着最后一次向党组织汇报工作,并把朋友送给她的许多纪念品(戒指、金链等),一件件拿出来摆好,作为党费交给了当时香港党组织的负责人苏慧同志。

民国37年(1948)5月24日,党的好女儿雷德容同志眼望祖国,怀着对未来的无限希望和人民永别了。临终前,她还嘱咐巴人和家人:“要对革命尽忠到底。”被革命前辈马叙伦,沈钧儒,郭沫若等人誉为“奋战在海外的抗日英雄”。

追悼会上,胡愈之介绍了生平事迹,宣读了遗嘱,沈钧儒致悼词。遗体葬于香港跑马地天主教1131坟位。6月6日,苏东华侨妇女总会在棉兰也召开了追悼会。18个华侨及妇女团体600余人参加,挽联写着“香岛青山埋玉骨,苏东姊妹悼英魂”。

悼词称其为“革命的女儿,人民之友”,“为了民主而奋斗”。同年7月,郭沫若同志在香港撰文并书写《大众之友刘岩墓志》在墓志中记叙了她的光辉生平,赞扬了她为革命献身的精神。民国38年(1949)5月24日,华北人民政府追认雷德容同志为革命烈士。

雷德容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反法西斯战争60周年之际,她的英雄事迹,仍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永远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