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仁心妙术 大医精诚——记河南省中医院名老中医毛德西教授

2017-09-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五参顺脉方.安胃清幽方.肝达舒方--这些毛德西研制的药方,如今仍是河南省中医院保留应用药品.临床经验丰富,善于融汇新知,让他的医术获得了业内同仁与患者的一致好评

五参顺脉方、安胃清幽方、肝达舒方……这些毛德西研制的药方,如今仍是河南省中医院保留应用药品。临床经验丰富,善于融汇新知,让他的医术获得了业内同仁与患者的一致好评。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毛德西共发表学术论文143篇,出版专著30部。但他却不敢懈怠,始终坚持勤学、善思。“国医大师任继学先生说过,‘不到六十不懂中医’,我只不过还是中医殿堂的入门人。”对于大家的赞誉,毛德西总是如此回答。

虽已逾古稀,如今的毛德西却仍保持着每天读书学习的习惯。特别是退休以后,每天上午应诊,下午专心看书、写作,“一日不看书,不提笔写点什么,就好像虚度光阴一样,食不甘味,卧不安席。”这样的习惯,也与毛德西的求学经历密不可分。

年轻时,爱好文学的毛德西阴差阳错地步入中医行业,但幸运的是,师从名家的经历让他终身受益。他的老师——张文甫先生为祖传六代世医,对经典与历代医家如数家珍,能通背《医宗金鉴》所有歌诀。初拜老师,就被要求背会“四小经典”(即汤头歌、药性赋、濒湖脉诀、医学三字经),“那时天气已冷,窗户四面透风,晚上冷风吹的飕飕响,几个学生就围着被子看书,夜以继日,两个多月终于背会了。

”他回忆说。熟背经典让毛德西的中医学习之路越来越顺畅。现在的他不仅能背诵许多经方和时方,还记录了许多民间验方、单方,在遣方选药时,常能随手拈来,运用自如。

一位进修生曾说:“毛老师的经验很丰富,方药很多,但不知从哪里入手。”在毛德西看来,现在许多年轻人读经典不够,记得方药不多,所以开起方来才会“临阵磨枪”。方剂和药物,犹如打仗的武器一样,只有记得多,记得熟,才能对付各种复杂病症。记得少,临阵只能孤注一掷,应付了事。

毛德西的另一喜好是买书、读书,家里的两个房间都被书占满了。“中医不只是一门医学,还融会了历史、文学等,只有不断读书才能让自己的知识得到更新。”他相信只有“入细”读书,才能品味出书中的真谛,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所言的“入细”让毛德西不仅读书粗中有细,治病也坚持精益求精。他自己也从不固守经验,坚持辩证思维。他的学生都觉得他经验难学,毛德西却道出了其中的秘密:“中医临床之魂就是‘因人、因时、因地’治疗。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所以经方时方都不宜照搬照用,要善于结合个体病证,选用最合适的方药。”

正是以此为训,从医57年来,毛德西融汇各家之长,师古而不泥,他“善用经方、不忘时方、积累验方”,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临床组方,并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对药”和“三味方”,创新经验方百余首,不仅针对自己擅长诊治的心脑血管病和消化系统疾病,还涉及内科、儿科等领域。

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他总结出辨证论治“八要”,即“明理、识病、辨证、立法、拟方、鉴药、养生、思误”。所以,他坚持治病求本,临证善于攻补兼施、寒热并用,如治疗冠心病,以气阴两虚夹淤立论创五参顺脉方;治疗消化性溃疡,以脾胃虚寒夹滞立论,创安胃清幽方;治疗慢性肝炎,以清补淡渗立论,创肝达舒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