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如意大学 张如意——与中国机车一起前行的“80后”大工匠

2017-07-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提起"大国工匠",在我们的印象中应该会是一位两鬓斑白的老师傅,至少也应该是一位略带沧桑感的中年人,而张如意却是一位如假包换的"80后".张如意虽然是"80后"但

提起“大国工匠”,在我们的印象中应该会是一位两鬓斑白的老师傅,至少也应该是一位略带沧桑感的中年人,而张如意却是一位如假包换的“80后”。

张如意虽然是“80后”但却不是一个“手机控”,张如意说,自己不爱玩游戏,更爱钻研跟机车相关的技术知识,把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当做是“通关打怪”,从中得到不少的乐趣。

张如意的车间主任王瑞说,机车调试这个工种想要干好不容易,光是聪明是干不好的,必须得有责任心,能沉得住。张如意能去的今天的乘机,与他不断坚持努力严格要求自己是分不开的。

责任心成就技术大拿

刚到车间,张如意只有18岁,他十分好学,经常向厂里很多老师傅虚心求教,老师傅们看到张如意勤奋好学也都愿意把技能诀窍教给他。不久,张如意被分配到试运班担当起机车试运调试工作。全国劳动模范、高级工人技师毛正石风趣地说:“这是天降大任于小张啊!”

当时公司正在试制生产5546型电力机车,张如意面对复杂的机车计算机、电子、机械、液压等相关技术一时茫然不知所措,他暗下决心要努力成为一名优秀机车调试员,为大连机车走向世界做出贡献。

机车调试是整个机车生产的最后关键阶段。张如意说,作为一名机车调试的工作人员,就是要严控质量,做好每一个细节,力求完美,把好机车出厂最后一道关,把故障率降到最低,做到机车零缺陷出厂,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尽自己的一份力。

从车体、转向架、柴油机、电气柜、微机,从接线、测量、故障诊断,他潜心研究机械原理,心无旁骛沉淀下来逐一攻克技术难点。他从生产实践中学,及时归纳总结并记录,逐步掌握了机车调试技能。

北京HXD3B型机车环铁试验中,国外技术专家在检测主变压器接地故障时,采用了机车微机技术,通过一套软件来检测机车传输波型,推断主变压器接地是否正常,这让张如意大为惊奇。张如意逐渐掌握了机车微机工作原理,学会了利用软件诊断机车主变压器接地故障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机车主变压器接地故障的判断速度。

2006年,张如意奉命参加公司首台HXD3型国产化机车的调试工作。当时HXD3型机车是一种全新产品,采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面对新挑战,张如意暗下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在对HXD3型机车调试过程中,他发现风笛电磁阀使用时易烧损,如果烧损会造成机车控制保险断开,机车微机系统断电,甚至导致制动显示屏断电造成机车紧急制动,机车无法继续牵引运行。

张如意果断提出风笛电磁阀改进建议,使问题得到解决,确保了首台HXD3型机车顺利通过试运。

在首台HXD3型机车调试中,张如意积累了大量经验。不久,新的挑战又迎面而来。HXD3B型机车是目前世界上单机功率最大的电力机车,和以往的电力机车相比技术更加先进。当领导把第一台HXD3B型机车调试的任务交给张如意的时候,他面对的困难超乎预期:庞巴迪公司采用的是全新的机车设计标准、工艺流程、调试步骤,对于习惯于按照国内标准调试的张如意来说是难上加难。

张如意决定从零开始,学习国外的设计标准,熟悉工艺流程,很快成为HXD3B型机车调试的行家里手。张如意发现机车库内电源保险经常烧损。他采集了大量的数据证明是设计缺陷,冲击电流过大,造成电源保险烧损。他提出了更新软件的想法,提供给设计人员。改进设计后,电源保险烧损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不仅如此,他熟练运用监控软件,在试运前就把电力机车隐藏的故障排除掉,避免反复调试,确保了首台HXD3B型机车调试成功。

HXD3C电力机车是我国铁路运输的急需车型,即可客运,又可货运。2010年7月,张如意参与了首台HXD3C型机车的耐压调试工作,他发现在网下调试时升弓,闭合主断后TOMS微机显示屏就报APU2接地,APU不动,APU频率异常,切除APU2只投入APUI重新闭合主断还是不行,断电重启故障一样存在。

张如意将由APUI,APU2到各个负载的大线用万用表进行校对,发现有一组大线交叉错接。为了确认判断,他把变流柜到滤波柜,再到控制电器柜的所有大线依依拆除进行校对,终于发现了控制电器柜内的接触器上的113和213是一线两号,于是问题迎刃而解。

机车调试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台机车有成千上万个机械零部件,电气系统像是人的大脑神经中枢,电气柜像一个个中转站,密密麻麻的电线像是人的神经系统。快速地从千丝万缕的关系中找出机车故障需要真功夫。从HXD3型机车,到HXD3B型机车,再到HXD3C型机车,张如意不断攻克制高点,成为掌握了电力机车世界先进技术的专家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