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为天津大学 北洋大学第一任中国总教习王邵廉侄孙访问天津大学

2018-04-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档案馆馆长常辽华向王鸿绪先生赠送天津大学<历史档案珍藏图录.王鸿绪先生参观我校校史博物馆本站讯(通讯员于克建摄影 孙晓军)5月31日,北洋大学第一任中国总教习王邵廉侄孙--王鸿绪先生访问天津大学,并向我校赠送了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王邵廉--北洋大学第一任中国总教习>文章复印件.校档案馆馆长常辽华接受了馈赠,并向他回赠天津大学<历史档案珍藏图录>.档案馆副馆长李京霖,校党委统战部副部长于克建等陪同客人参观了天津大学校史博物馆.王鸿绪先生原在天津市政协工作,任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常务

档案馆馆长常辽华向王鸿绪先生赠送天津大学《历史档案珍藏图录。

王鸿绪先生参观我校校史博物馆

本站讯(通讯员于克建摄影 孙晓军)5月31日,北洋大学第一任中国总教习王邵廉侄孙——王鸿绪先生访问天津大学,并向我校赠送了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王邵廉——北洋大学第一任中国总教习》文章复印件。校档案馆馆长常辽华接受了馈赠,并向他回赠天津大学《历史档案珍藏图录》。档案馆副馆长李京霖,校党委统战部副部长于克建等陪同客人参观了天津大学校史博物馆。

王鸿绪先生原在天津市政协工作,任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现已退休。他撰写的《王邵廉——北洋大学第一任中国总教习》一文,详细介绍了“北洋大学的由来”、“北洋大学首任外国总教习——丁家立”、“北洋大学第一任中国总教习王邵廉”等。这篇文章对研究考证北洋大学校史,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弥补了我校研究第一任中国总教习王邵廉的历史缺憾。

王邵廉(1866-1936),字少泉,天津人,祖居河东,与严复(字又陵)为邻。少时就读于北洋水师学堂,为该学堂第一期毕业生。王为严复得意两弟子之一(其中一人为武光建)。他于北洋水师学堂毕业后,被派赴英国深造,学习造船工程兼学法律、政治。

由于王不仅通晓西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风俗,且熟悉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及文化教育,因此被盛宣怀等器重,1906年经北洋大学总教习丁家立推荐,王邵廉得以调入北洋大学任总教习(同时改为中国的称谓,为教务提调),至1914年。

王邵廉在北洋大学任职9年期间对校务严格管理,办事认真,不讲情面。治学严谨,要求严格,教授有方,对“为学术努力,为教育尽瘁”,“处理校务措置尽当,富于责任心”。学校教师同仁评曰:王“有毅行,富果决,事之认为可者,绝不犹豫”。同时,他清正廉洁、不取不义之财,为校方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