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办杜世成 杜世成政绩工程的命运

2018-02-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随着杜世成被"双规",民怨迅速沸腾起来或许杜世成本人都不知道,他在2006年12月23日被"双规"前,已经像动物感知地震一样有了异常反应.2006年12月21日

随着杜世成被“双规”,民怨迅速沸腾起来

或许杜世成本人都不知道,他在2006年12月23日被“双规”前,已经像动物感知地震一样有了异常反应。

2006年12月21日,原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出席杭州支路—鞍山路快速路主线竣工通车仪式;12月21日,杜世成出席中国与西班牙合作的青岛百发海水淡化示范项目奠基仪式;12月22日,杜世成出席招商局国际青岛集装箱码头开港庆典仪式。

“印象中他那两天一直在马不停蹄地出席活动、剪彩发言,好像时间很紧迫了一样。”青岛某报党政记者张路(化名)告诉《望东方周刊》。

杜世成热衷于政绩工程,在青岛并不是什么秘密,大手笔有不少,当地百姓耳熟能详的就有东西快速路、杭鞍快速路、滨海公路、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大炼油、丽东化工、造船厂等等。

由于杜世成对舆论工作抓得很紧,所以其在任期间,无论是公开媒体还是网络论坛,都鲜有对大项目质疑的声音。但随着杜世成被“双规”,民怨迅速沸腾起来,直至2008年2月5日其被判处无期徒刑之后,才略有平息。

尴尬的快速路

高加林是青岛市的一位出租车司机,与已故作家路遥的小说《人生》中主人公最终无奈地面对生活中悲喜交加一样,这位同样姓名的出租车司机谈及杭州支路—鞍山路快速路时,脸上也写满了无奈。“这些事都是当官的说了算,咱只是个普通老百姓而已。”

总投资22.7亿元的杭鞍快速路是青岛市第二条东西快速路,西接胶州湾高速公路,北接建设中的跨海大桥北桥位,南接规划中的青黄海底隧道,东接辽阳路直至滨海公路,是青岛市综合交通规划中“三纵四横”的重要一横。

高加林的无奈,一方面是因为这条名义上已经竣工通车的道路,至今还遗留着内蒙古路出口问题没有解决;另一方面则是他觉得从人民路出口到终点的这段道路实际上没有多大用处,“一般的司机都会走瑞昌路上环胶州湾高速路,而不会走八号码头这个入口。”

2007年4月底,青岛交警部门称杭鞍快速路沈阳路西向东上桥匝道、人民路西向东上桥匝道、人民路东向西下桥匝道、山东路西向东下桥匝道和山东路东向西上桥匝道已经通车,仅剩内蒙古路下桥匝道还在施工,预计最晚在当年5月底将全部畅通。

时隔一年之后,本刊记者2008年3月25日在内蒙古路下桥匝道工地看到,此处出口仅剩几十米的距离就可以完工,但却早已不再施工。由于地处内蒙古路长途汽车站,这短短的一段工地已经变成一个垃圾场。

对于内蒙古路匝道的现状,出租车司机张俊东也是牢骚满腹。“出口问题牵涉到一栋居民楼,因为政府没有与楼上居民就补偿费用达成共识,双方已经僵持了近两年时间。”

林女士就是这栋内蒙古路50号居民楼上的一位住户。“如果任由政府在楼前开通匝道,我们楼下就一边是24小时通行的车辆,一边是早上5点多就开始发车的长途班车,在这样一个嘈杂的环境生活有什么质量可言?”“居民去年闹得最凶,今年我听说有两个方案:一是将现在的居民楼改建成廉租房;二是给居民直接补偿。但这些方案还没见到政府通过公开方式征求居民意见。”

在此栋居民楼周边,依稀还可以看到居民们去年的“战果”。其后侧的54号楼上至今仍悬挂着“法治离我们有多远”条幅,内蒙古路匝道一侧的桥头上则悬挂着“庆国庆、盼和谐、依法执政人民爱”条幅。

“对于居民悬挂条幅的情况我们也表示理解,但后来一些情绪比较激动的居民开始悬挂辱骂某人的条幅,我们就配合其他部门进行了清理。”曾亲自参与调解的青岛市北城管执法局刘副局长告诉《望东方周刊》。

3月19日,当地媒体再次对内蒙古路匝道问题进行了关注,青岛市建委答复称协调工作已交给市北区政府。但本刊记者3月24日致电市北区城建开发办时,辗转了办公室、开发科、拆迁办等几个科室,工作人员均表示对此一无所知。

“出现这种局面,反映出当时的决策不是首先考虑老百姓的利益,或者说没有充分考虑内蒙古路50号楼上老百姓的利益。”青岛市社科院研究员刘同昌说。

刘同昌认为,杭鞍快速路的问题还不仅限于此,在第一条东西快速路越来越拥挤的情况下,杭鞍快速路并没有起到有效分流的作用,“工程设计阶段没有将两条快速路便捷地连接在一起,是造成一边拥挤不堪,一边门可罗雀的主要原因之一。”

“南京路交叉口的设计也有很大问题。下了快速路接着就是信号灯,车辆因此经常堵在快速路上,应该建设一座引桥来解决这个问题。”张俊东说。

道路如何设计才能更方便行驶,似乎不能迷信专家的观点,更不能只是听从主要领导的意见,出租车司机的建议往往有很大的建设性。“可是当官的听我们的吗?”张俊东说。

PX项目后遗症

青岛PX(paraxylene,即对二甲苯)项目被推到前台,似乎是受厦门的“拖累”。

2003年12月19日,青岛丽东化工有限公司即青岛PX项目正式成立。该公司投资5.44亿美元,年生产芳烃类产品100余万吨,预计年销售额10亿美元以上。

2006年12月3日,宁化411号货船满载着1万吨货物驶离丽东化工公司码头,这是该公司主要产品PX的首次出货。

其间,厦门PX项目于2005年7月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环评报告审查;2006年7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11月17日,腾龙芳烃年产80万吨PX项目与翔鹭石化年产150万吨的PTA(对苯二甲酸)二期项目同时动工。到12月18日,80万平方米的土地才平整完毕。

“由于青岛PX项目已经试生产,当地居民开始表示关注,并频繁在‘黄岛论坛’上发帖讨论。”青岛开发区政府官员杨东(化名)说。

针对迅速升温的事态,开发区有关部门于2007年2月8日组织10余家当地媒体前往丽东化工公司进行了采访,旨在“打消市民疑虑”。

青岛市环保局黄岛分局2月14日发布的政务信息坦陈,丽东化工自开始建设以来,就引起了附近居民的恐慌,特别是试生产以来,居民投诉不断。对此,黄岛分局一方面加大媒体宣传,一方面组织召开区人大代表、街道办事处领导、附近居民、企业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向公众通报相关情况,同时加强了废气监测,并称上述措施“基本消除了人们的恐惧心理”。

“座谈会没准还会起负面作用,因为2006年6月举行的青岛芳烃项目环保公众听证会曾经对老百姓造成过伤害,政府官员冒充社区居民的行为最后被发现。”杨东说。

2007年3月,中科院院士赵玉芬等105名全国政协委员就厦门PX项目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指出距离居民区仅1.5公里的PX项目存在泄漏或爆炸隐患,厦门百万人口面临危险,必须紧急叫停项目并迁址。5月30日,厦门市政府宣布暂缓项目建设。

“在对政府逐渐失去信心之后,当地居民开始密切关注厦门PX项目的进展情况,并把网络和手机当成了主要阵地。我清晰地记得,5月30日当天,身边的许多人都收到了厦门暂缓建设的短信。”杨东说。

后来,开始采取堵的措施,对网络论坛是能关则关、能删则删,对各路媒体则进行劝阻和公关。“市里、区里已经多次召开会议,严禁接受媒体采访。”开发区区委官员张瑾(化名)告诉本刊记者。

在青岛采访期间,本刊记者从侧面了解到,丽东化工对这种绝对不接触媒体的做法是持保留意见的,“我们也希望能把我们积极的一面宣传出去,逐步消除公众对我们的误解,但这样做的前提是必须征得市委或者区委的同意。”丽东化工公司某部部长郑祥直言。

当地居民或许可以慢慢适应恶劣环境,媒体也可以渐渐失去耐心,但受拖累的企业可就没那么容易度过难关了。

青岛市凯华房地产公司曾一度受惠于杜世成提出的“跨海大桥”、“青岛港西移”等概念。2003年12月,由该公司开发的占地11万平方米的“盈泰嘉园”项目开盘,当月即突破百户签约,其后又接连创造了开盘即售出90%以上的业绩。

正当凯华公司憧憬着到2005年底建设13万平方米楼盘、2006年全部交付的时候,丽东化工厂区在仅隔一条秦皇岛路的对面落户,消费者的心理恐慌使其楼盘销售顿时一落千丈。本刊记者3月21日前往丽东化工采访时,发现“盈泰嘉园”小区内到处是出售信息,小区西侧一片早已围挡起来的地块没有丝毫开发的迹象。

“去年周边楼盘曾发生疯狂抛售的情况,今年受拆迁政策的影响,有了一些回暖。”青岛青房置换中心崇明岛路分部高经理说。

“区政府这边的房子可以卖到六七千元/平方米,而黄岛那边2000多元/平方米都不好出手,一个来自台湾的房地产项目因此决定暂缓投资。”杨东说。

桥隧之争

由杜世成主导的两大跨海交通工程,在其被“双规”后次第开工,继续向世人炫耀其政绩。“热衷形象工程的他,看来是注定要在工程上扬名了。”青岛市社科院研究员刘同昌说。

2006年12月26日10时38分,山东青岛海湾大桥第十合同段钻机轰鸣,备受关注的青岛海湾大桥项目主线工程在黄岛正式开工,该项目业主法人山东高速集团青岛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同时揭牌。

12月27日,总投资31.8亿元的青岛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项目开挖第一铲。该工程全长6170米,按时速80公里的行车速度设计,预计4年内完成建设。

2000年12月,海湾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国家计委。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评估后于2001年11月上报,并将湾口桥位(团岛—薛家岛)作为推荐桥位。但建桥还是建隧,专家们提出了不同意见。

“当时的专家大多主张建设海底隧道,因为它造价低,技术成熟,可全天候通行,不受天气、战争等因素影响。”刘同昌说,杜世成当时力主建桥,因为桥更显眼,更能体现他的“工作成绩”。

青岛海湾大桥(北桥位)项目,是国家高速公路路网规划中“青岛至兰州高速”青岛段的起点,工程全长35.4公里,海上段长度26.75公里,总投资99.38亿元。大桥按双向6车道的标准设计,设计时速为80公里,行车通过时间比环胶州湾高速公路节省22分钟。大桥建成后,使青岛至黄岛陆路距离缩短近30公里,车程缩短约22~25分钟。

为节省这20多分钟,青岛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因为在海里建大桥,近100亿元的建设成本,相应需要500亿元的维护成本。

“由于大桥建设在海水里,防腐设施的投入比较大,加上青岛属于冰冻海域,平时海风较大等因素,需要的维护成本确实比较高。”山东高速青岛公司宣传干事王晓坤告诉《望东方周刊》。

早在2005年6月30日,青岛海湾大桥(北桥位)工程就举行过奠基仪式,但主线工程却直到一年半之后才开始施工,以至于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前主干道建成通车的计划最终落空。究其原因,是建设资金影响了进程,来自英、法、日等地的财团经测算后感觉得不偿失,决定放弃参与计划,青岛市政府只好求助于国内企业。

经杜世成“做工作”,山东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最终无奈地获得了海湾大桥25年特许经营权。山东高速集团青岛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取得胶州湾高速公路收费经营权,同时拥有大桥的广告经营权和旅游开发经营权,以及胶州湾高速公路的广告经营权。

对于得不偿失的说法,山东高速青岛公司董事长周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根据估算,收回投资成本需要约15年,剩下的10年将是投资回报期。这段时间内,预计能有100多个亿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