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觉哉家书 谢觉哉家书中的原配

2017-08-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谢绝哉家书>呈现的是"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鲜为人知百余封家书.该书谢觉哉之子谢飞近年潜心整理其父谢觉哉同志的家书选编,涵盖谢觉哉先生从20

《谢绝哉家书》呈现的是"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鲜为人知百余封家书。该书谢觉哉之子谢飞近年潜心整理其父谢觉哉同志的家书选编,涵盖谢觉哉先生从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的115封家书。

第一辑是1920到1960年代,谢觉哉写给宁乡老家夫人何敦秀及子女的书信,文字生动,情感真挚,书信中除了表达对家乡妻子的惦念、对子女的谆谆教导与对乡亲故友的感怀之外,还涉及了当时的历史事件与时代变迁,包括军阀混战、延安生活以及建国后的土改政策等,具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

第二辑是1950至1970年代谢觉哉同志写给王定国夫人及子女的书信,主要内容是夫妻之间的关爱、对子女的教育开导等,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优良作风。书信中涉及读书、养生、提倡节俭等话题,展现了谢觉哉先生的生活态度以及为人处世的个人原则,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第三辑是1950至1960年代谢觉哉写给家乡干部和友人的书信,通过书信了解家乡的情况与变化,对于当地干部的浮夸风等不良行为多有批评教育。

全书百余封书信,纵贯近半个世纪,集亲情、乡情于一体,也从一个家庭的变迁映射出一个时代的动荡与革新。

谢觉哉家书中的原配

"1976年前,我们兄弟姐妹都没有听说过父亲第一任夫人何敦秀的名字,更没有见过她,"在《谢觉哉家书》的序中,谢飞谈到谢觉哉元配夫人的情况。"(我们)只知道在老家湖南宁乡,父亲还有几个孩子,年纪都很大了……知道我们的一些侄儿、侄女,不少比我们年纪都大,许多也在北京上学。"

通过阅读父亲家书,谢飞才渐渐理解了父亲为什么要谨慎地瞒着他们。

1899年,年仅15岁的谢觉哉与近20岁的何敦秀结婚。女方比男方大4-5岁,是当地习俗。何敦秀出身中医世家,家教敦厚。

谢觉哉与何敦秀共同生活了21年,生育了四男三女。

1920年,36岁的谢觉哉离家赴长沙,任《湖南通俗报》主编。正是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比自己小9岁的毛泽东。

1921年,谢觉哉写信给何敦秀,语气亲昵地"汇报"自己每天的生活:"我在这里每天的事也不少,早晨六点多种起来,洗面呀,操八段锦呀,屙屎呀,差不多要点多钟。"

到了1937年,离家已十多年的谢觉哉,时年53岁,被"组织安排"与24岁的王定国结婚。

两年后的1939年,正值何敦秀六十大寿。谢觉哉写信给发妻祝寿,写了满满的四张大纸,都是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四十一年前的秋天,我和你结婚了,那天,不记得谁在房里唱‘送子’,我的外公拉我进去,说是什么‘大事’。"那时的"大事",就是家族的传宗接代。

在《谢觉哉家书》中,从1939年后到1951年,谢觉哉一共给发妻写了八封信。

何敦秀的后代、谢觉哉的孙女谢延仁说,这些来自丈夫的信,何敦秀特别宝贝,又怕虫子咬,又怕受潮,都是一封封特别小心地放在阁楼上,所以保存得特别好。而谢觉哉离家后,敌人多次到家里抓人、抄家,家里"鸡犬不宁",家人东躲西藏,只有何敦秀一个人在家里顶着。

1951年9月,谢觉哉给何敦秀写去最后一封亲笔信,明确表示:"我的意见,你不来北京为好。理由如下:第一、我们离开了二十多年,我在外又有了家。你如来,很不好处置,要发生纠纷。现是新世界,和旧世界不一样。你我都是上七十的人了,经不起烦恼,对我不好,对你也不好。"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八十岁高龄的何敦秀被小儿子接到北京居住,谢觉哉和王定国曾请她到家里,也多次去看望她,并经常送去生活费。但王定国的七个子女,却对何敦秀一无所知。

近90高龄的何敦秀于1967年去世,王定国亲自过去帮助料理后事。谢觉哉在四年后也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