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绍琴治肾病 赵绍琴治疗慢性肾病的经验

2018-04-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国家级名老中医赵绍琴出生于三代御医之家,自幼在其家父指导下阅读古典医籍,后又拜师于御医韩一斋.瞿文楼及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汪逢春,尽得三家真传

国家级名老中医赵绍琴出生于三代御医之家,自幼在其家父指导下阅读古典医籍,后又拜师于御医韩一斋、瞿文楼及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汪逢春,尽得三家真传,又经60余年临床,在学术上自成一家,创见颇丰。他尤其对现代医学中肾系慢性疾病的中医治疗有深入研究,对中西医学关于慢性肾病的传统观点提出质疑,并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理论。笔者学习其著作¨ J,试对其经验作一探讨。

1 慢性肾病实者多,虚者少

中医之肾在生理上藏精,主骨生髓通脑,与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密切相关,在病理上有“肾无实证”之说,在治疗学中亦有“肾无泄法”之论。这里的肾,于人体至关重要,称之为“先天之本”。然而现代医学之肾,主要是一个泌尿器官,二者不能等同,因此赵氏认为,现代医学之慢性肾病不能套用中医肾主虚的理论去认识和治疗。

从症状上看,慢性肾病确会有一些虚弱证候,如贫血貌、神疲乏力、四肢倦怠、腰膝酸软等。但虚弱证候并不等于疾病本质属虚。

《内经》云:“有者求之,无者求之,虚者责之,盛者责之。”具体辨证可从四方面人手:其一,从病史看,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衰竭等多由急性转化而来,又常因感冒、感染而反复发作或加重,据此可知其为邪实致病。

其二,从症状看,多有烦躁、多梦、便干尿赤、皮肤瘙痒等热象,若非严重贫血,还有舌红苔厚,是热郁血分之象。其三,从脉象看,或濡滑,或弦细而数,且重按有力,若病至尿毒症期,其脉弦滑有力,愈按愈甚。

其四,从化验指标看,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持续阳性,血尿素氮与肌酐上升,均是邪在营血的标志。总之,慢性肾病病机多是邪入营血、多热多瘀,故其病属实。至于神疲乏力诸虚象,多由邪气阻滞、功能失调所致,不可概以脾肾亏虚而大投、早投温补。

2 慢性肾病基本治则为凉血化瘀

慢性肾病患者,心烦多梦,便干尿赤,为热郁于内;舌绛而干、尖部起刺,脉弦滑细数,为热郁营分而阴分已伤;舌质淡胖而舌尖红绛为热郁湿阻;腰膝酸困乏力、脉濡软、苔白腻为湿郁气机不畅,等。如此错综复杂,绝非单纯肾虚一途,必须强调辨证。

赵氏在治疗上以凉血化瘀为大法,兼热郁者清透,湿郁者芳化,热郁阴伤者,一方面宣透解郁,一方面甘寒育阴,湿热内蕴下焦,日久波及血分者,注重清化湿热,凉血化瘀,气虚不运者,补气助运,舌根苔腻者,健脾消积导滞。

凉血化瘀,药用生地榆、炒槐花、丹参、茜草、赤芍等,若兼心烦急躁、夜寐梦多、脉弦滑数等肝经郁热之象,则加柴胡、黄芩、川楝子清解郁热,便干体壮者加大黄以通达郁滞、清化热毒;皮肤瘙痒者加地肤子、白鲜皮、草河车,清热燥湿止痒;恶心呕吐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为主因,治以旋覆花、代赭石、半夏、大黄,酌加藿香、佩兰芳香止呕,清降为本。

慢性肾病免疫力低下,易感外邪而发高热,此时上有热郁于肺卫,下有湿热郁滞于下焦。

清解肺卫当用辛凉轻宣之品,如淡豆豉、炒山栀、金银花、前胡、杏仁、枇杷叶等,湿郁下焦当以苏叶、藿香开其湿郁,杏仁、前胡开宣肺气,丹皮、茜草、赤芍、大黄清解瘀毒。气虚不运者加黄芪补气助运,然须分清层次,先清后补,先小补,再大补。肾阳不足、寒凝水滞者,用家传三淡汤(淡附片、淡吴萸、淡干姜)加味。

赵氏还喜用辛温轻浮之风药,如荆芥、防风、苏叶、白芷、独活、浮萍、杏仁等,少量轻投,取治上焦如羽之意。凡泌尿系急慢性感染、尿检异常、小便不畅、浮肿不消,苔厚腻,均可将此类风药合人方中,可增强利水之功。概以风药配方,不仅可宣展肺气,提壶揭盖,还兼有理气机、畅三焦、助脾运、胜湿邪、散火郁之功效。

3 注重饮食调摄、运动调护

慢性肾病常有尿蛋白的大量丢失。赵氏经过大量临床实践,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发现,凡是采用高蛋白饮食的患者大都长期不愈,甚至不免于死,而那些进低蛋白饮食并配合中药辨证施治的患者却往往出人意料地好转。于是他要求患者禁食高蛋白饮食,同时禁食高脂高糖、辛辣香燥的食物,强调控制饮食量,以减轻。

肾脏负担,一般每日不超过250克主食,辅以新鲜蔬菜。他认为此乃甘甜肥厚有助于增湿生痰,辛辣香燥每多化火伤阴,加重郁热生成,阻碍气机通畅。现代医学发现,低蛋白饮食不仅可使血尿素氮下降、症状减轻,还有利于降低血磷和减轻酸中毒。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病的运动调养原则是静养为主,轻证者可下床活动,严重者要求绝对卧床。但赵氏根据中医理论认为,恒动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从宇宙天体到人体内环境,无处无时不在动,动而中节,则生生不息。慢性肾病,不论是肾脏微循环障碍,还是肾小球硬化萎缩,以及透析后出现下肢麻木,在中医看来,都是血行瘀滞,脉络瘀阻,治则之一是活血化瘀行气,患者的日常调理也当以此为准。

静则血滞,动则血行,是慢性肾病宜动不宜静的原因所在。

药物治疗只是综合治疗的一个方面,还需要患者密切配合,坚持进行主动的自我运动锻炼,通过身体肢节的活动以促进脏腑气血的流畅,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清除血中瘀滞,促进。肾脏修复,防止。肾萎缩。具体而言,视患者体质和病情,每天散步1—2小时,3—4小时更好。实践证明,走路运动和饮食禁忌,在辅助药物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4 典型病例

褚某,男,35岁,1982年患急性肾炎,未得根治。1992年初查血肌酐273tsmol/L,血尿素氮8.4mmol/L;B超示双肾萎缩,左肾9.2cm×4.1cm ×3.7cm,右肾7.7cm×3.8cm×4.

1cm。确诊为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于1992年4月就诊。即刻尿蛋白少。腰痛乏力,恶心纳呆,下肢浮肿,脉濡滑而数,按之有力,舌红苔白腻。证属热入血分,络脉瘀阻,湿郁不化。先用凉血化瘀、疏风化湿法。

药用荆芥、防风、白芷、独活、苏叶、半夏、陈皮、生地榆、丹参、茜草、赤芍、焦三仙、水红花子、茅芦根。水煎服,1日1剂。并嘱其严格控制饮食,坚持走路锻炼,每日不少于3小时。二诊:患者服上方一周后,湿郁已开,呕恶已除,精神转佳,但尿蛋白未减,余症仍在,仍以前法进退。

前方去白芷、独活、苏叶、陈皮、半夏,加大腹皮、槟榔,14剂。三诊:又服二周,自觉诸症皆减,身感有力,尿蛋白降为( ),尿素氮降至正常范围,4.

9mmol/L,血肌酐降至202t~mol/L,患者喜出望外,信心倍增。后又依法坚持治疗一年余,尿蛋白维持在(±一 )之间,尿素氮与血肌酐也维持在正常范围,B超示双。肾明显增大,左。肾9.2cm×4.9cm×3.7cm,右。肾8.2cm×5.3cm×3.7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