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晓文李达球 李达球(贺州市委书记):创新机制以人为本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2018-02-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农村幅员广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研究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对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农村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农业是一项弱质产业,由于长期以来的以农建工政策,使得我国农业长期处于欠债经营的状态;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不时还有扩大的趋势,使得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大难题.农村经济能否发展,农民利益能否实现,农村社会能否稳定,将直接影响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

农村幅员广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研究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对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

农村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

农业是一项弱质产业,由于长期以来的以农建工政策,使得我国农业长期处于欠债经营的状态;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不时还有扩大的趋势,使得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大难题。农村经济能否发展,农民利益能否实现,农村社会能否稳定,将直接影响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不可能有全面的小康社会,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城乡的和谐,就不可能有中国的和谐。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们必须从制度的、经济的、社会的层面进行综合分析与考量,要以系统、全面的视角,才能从根本上寻找到综合解决办法。

农村发展是构建我国农村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农村发展是构建我国农村和谐社会的前提和物质基础。我们只有把农村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最大限度地加快发展,才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之道。

首先,选准新时期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路子。我国农业存在着生产能力不稳定、规模小、产品质量难保证、销售不畅等问题。而长期的实践已经证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每一步,都是以在农业中投入的工业要素为主要支撑的,工业对于农业具有很强的消肿、强身、增力的作用。因此,今后农业的发展必须走“围绕工业办农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路子。

其次,完善和创新新时期农业经营体制。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进步,现行的农业经营体制的弊端逐步呈现,因此,完善和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已迫在眉睫。

第一,实行农业企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目前,小农家庭经营方式以及过于分散狭小的耕地面积规模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21世纪中国农村经济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和任务,就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是以企业为核心,农业企业化作为农村经营体制的一种创新,具有更高的组织程度。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组织而言,农业企业有较大的经营规模,采用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组织和管理,按企业化经营进行经济核算,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便于操作和管理,具有较高的组织化程度,从制度的层面上看,也更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农业企业做大做强,农业产业才能变广变深。另一方面,企业化经营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微观基础,其核心就是把农业经营主体由农民提升为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复合主体。

由于一个个农业企业的形成、发展和壮大,才最终构成了农业的产业化进程。农业企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和前提,是产业化的高级阶段,企业化寓于产业化之中,没有企业化,产业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推进农业企业化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第二,实行农业企业化经营,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企业化的“三化”互动。工业化是城镇化、农业企业化的核心和根本途径,城镇化是工业化、农业企业化的载体和支撑,农业企业化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基础和条件,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实质上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过程,也是用工业理念和现代技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因此,当前的重点就是要围绕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以城镇化、工业化建设为载体,为农村各个要素的流动提供平台,达到分化农民、减少农民,使农民逐步市民化的目的。

第三,拓展新时期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基尼系数显示我国的两极分化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因此,必须在更大范围内寻找提高农民收入的新途径。第一,靠农业企业化提高农业效益,提高农民从结构调整、优质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等方面的收入;第二,靠农业国际化、知识化和信息化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既保证国内农业生产的安全,又让中国农民赚国外的钱;第三,靠我国的强农惠农政策和WTO下的“绿箱政策”,让农民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提高农民从国民经济的二次分配、各种补贴和税费减免所获得的收入;第四,靠工业化、城镇化减少农业人口,使“土地制度、城市化和农民利益”三方面统筹和谐起来,为农民提供就业、养老、子女入学、医疗和各种社会保障,让农民获得规模经营和外出务工方面的收入;第五,积极开辟投资渠道,为农民和农村资本提供多种多样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为农民投资和获取合法收入提供切实的法律保护;第六,让农民从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的机构改革和体制改革中减轻负担,让农民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中,在广大农村干部、党员的带动下提高收入。

此外,还要强化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动力支撑。一是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农业科技要适应农业的新变化,重点为农村提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技术、农民增收技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技术、保障食物和农业生态安全技术;政府要解决农业科研与生产、推广相脱节的问题,要保证农业科技能下得去并进村入户,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动力。

二是为农业发展提供资本支撑。要解决农业投入长期欠债的问题,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政府、金融部门和信用社、企业、农民、外资、民间资本等多元化的农业或农业企业投入体系,要保证农民贷款渠道的畅通和贷款规模,做到手续从简、费用从优,只有这样才能打击地下钱庄和各种高利贷,防止出现不合理的两极分化,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动力。

三是为农业发展提供保障支撑。要参照国外的经验,提供各种优惠政策,使我国的农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能尽快建立、形成体系并持续提供服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支撑。

坚持以人为本,重构乡村和谐

坚持以人为本,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思想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解决执政理念问题。以人为本是执政理念的本质和核心。提高执政能力,首要问题是抓发展。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只要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就应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干。

具体来说,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要有三个根本性转变:一是由行政性指挥为主转变为信息指导和技术服务为主,充分尊重企业和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避免生产上的瞎指挥。

二是由以生产性指挥为主,转变为以项目带动、市场引导为主,着力培育、扶持、发展农业企业,加快向农业产业化转变的进程。三是由以一般的号召和普遍的宣传为主,转变为分类指导、典型带动为主,要指导农民抓住有利时机,选择好的投资项目,帮助他们发展农村经济。

其次,要抓住重点解决突出问题。解决农村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基础手段。对此,广西贺州市的做法就是全面实施五保村建设、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社会稳定等六项民心工程,重视群众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把机关效能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作为解决问题的保障。从目前农村情况看,有几个带共性的问题必须重视解决好:

一是要以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化冲突为和谐。农民是我国最大的一个群体,客观地说,他们在经济、政治、社会各个领域处于劣势,缺少与强势群体博弈的能力,需要政府利用公共权力来保护他们的利益。二是要建设生态家园,治理人居环境。

和谐社会包括与和谐生活相适应的生态社会,因此必须按照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的要求,大力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努力实现生态文明村经济结构好、人居环境好、道德风尚好、生活方式健康的目标,建设富裕、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是要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才能激发活力。

毫无疑问,教育才是最重要的长期投资。因此,首先要保证包括贫困儿童和流动儿童在内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这需要国家承担起更多的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费用;第二,加强培训,重点是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培育农村能人,提高农民就业本领和适应市场经济社会的能力;第三,必须保证农村低收入阶层子女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第四,要建立有利于吸引各类人才、有利于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的农村用人机制。

再次,要培育扶持农村社区组织,巩固农村基层政权。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农民是主体。当前农村出现的非政府、非赢利性质的社团组织,社区志愿者组织也在不断扩大。社区组织程度的提高,社区间或农民间沟通的平台和渠道就越多,信息传播的成本会大大降低,使冲突更容易得到调节,更容易达成妥协。

当前,社区组织应当努力克服依赖性,增强自主意识;政府应当正确引导,扶持引导社区组织,让公民、公民性的社区组织以主体姿态、以自助、自治的方式组织起来,参与社会管理,参与社会矛盾的解决。

此外,要标本兼治,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和特征是社会稳定。要能够一心一意谋发展,首先就得千方百计保稳定,稳定压倒一切。要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的要求,完善职能,打防结合、专群结合、标本兼治,全力构建长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网络,把考核办法和考核成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举报监督,打造平安农村;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培育信用农业、信用农村、信用农民三大主体,以“诚信做人、诚信做事”为重要内容,深入开展群众性的诚信教育活动,形成讲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良好社会氛围和诚信环境,着力打造信用社会;建立健全社会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