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云调研垃圾 基层调研:垃圾分类处理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一种有效形式

2018-03-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党的十七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实现"村容整洁"的要求.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

党的十七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实现"村容整洁"的要求。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环保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为更好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最近,我就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一事作了一些调研,通过实地考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我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市各地采用"村收集、镇运输、县(市)区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按照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这种处理方式在现实运行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一是运行费用高。有些偏远山村,离中心镇较远,垃圾从村经镇中转站再到县(市)垃圾填埋场距离长达上百公里,运输费用高,镇村负担重。

二是与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各种垃圾混在一起没有做到分类收集,垃圾中可再利用资源回收率不高。许多有回收价值的报纸、纸板、塑料袋等没有充分回收,特别是减量效果不明显。而填埋时又要占用大量土地空间,同时浪费可再生资源。

三是做不到所有村全覆盖。部分偏远山村偏远地区至今还未实行垃圾收集统一处理,垃圾乱堆放现象依然存在,二次污染依然十分严重,特别是有些饮用水库区内的村,其污染水源的影响更大。

四是县(市)级垃圾填埋场的压力较大。大部分县(市)级垃圾填埋场,原来的选址与建设规模都是以中心城区的生活垃圾量为前提的,当实行"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这种方式后,大量的农村生活垃圾向县填埋场集中,垃圾量大量增加,原有的填埋场的负担加重,其使用年限大大缩短,面临着新建与扩建的压力,而建设垃圾填埋场是一项占地多,投资大,群众难接受的老大难工程。

"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运行模式另外还存在管理难度大,二次污染严重,渗滤液难处理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加以完善。

二、施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

一位基层干部针对"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说:"一块西瓜皮,要拉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地方去填埋,实在没道理,真的没必要",他所说的"西瓜皮"代表的是农村生活垃圾中可降解的生物类垃圾,如菜根、菜叶、剩菜、剩饭等。这些垃圾占到农村生活垃圾总量的80%左右,这些生物类垃圾经处理是可以降减的,应当就地处理。

在调研中了解到,近几年余姚市的大岚镇,象山县的西周镇,北仑区的黄家麓村,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他们都采用了简易太阳能垃圾处理设施对生物类垃圾就地进行处理。具体办法是,聘用一名环卫工人将收集来的垃圾实行简单的分类,把可降减的有机生物类垃圾分拣出来,集中放入简易太阳能垃圾处理室内,利用太阳光热能,加速室内垃圾腐烂。

在出气口处装上活性碳进行除臭,喷一些刹虫剂可以灭蚊蝇。因为室内温度高、蒸发量大,因此几乎无渗滤液产生,不会因渗滤液而造成二次污染。

采用简易太阳能垃圾处理室,其特点:一是建设工艺简易。每个村可建造一至二个不同容量的混凝土池室,工艺非常简单,只要有相应建设资质的建筑单位都能建造。二是投资少,建造一个垃圾处理室一般在5-7万元左右,使用年限长,一次投入永久使用。三是分类要求不高,处理效果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与观察,我认为,采取垃圾分类处理的方式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推广价值。其社会意义在于:一是减量效果明显。农村生活垃圾中80%左右为有机生物类垃圾,这些垃圾可以就地降解处理。

如果再进一步细分,把可降解的彻底在当地降解处理,把可回收利用的全部回收利用,把可燃烧的运送至垃圾发电厂焚烧,这样就可把垃圾完全彻底处理掉。二是运输费用大大节约。以象山县西周镇的某村为例:实行垃圾分类前2-3天就产生一卡车垃圾,而实行分类处理后3-4个月才产生一卡车垃圾,可见运输费用大大降低。

三是县市区一级填埋场的使用期大大延长。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后,进入县(市)区一级填埋场的垃圾量明显减少,可延长原有填埋场的使用期,减轻再建填埋场的压力。

由此可见,实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既减少了土地占用面积,又节约了政府投资,更改善了生态环境,其社会效果是不言自明的。如果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并加以引导,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处理方式。

三、对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几点思考

(一)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基层干部群众认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意义。生活垃圾分类是资源化利用的前提和基础,不从源头上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资源化利用就无从谈起,减量化的目标就无法实现。要利用多种形式向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环保教育,帮大家算好几笔账:一是经济账;二是资源账;三是生态环境账。

大力开展"变废为宝"的绿色环保行动,大力倡导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促进农村干部增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主体意识,促使村民养成自觉分类的习惯,努力营造农村居民关心环保、参与环保的浓厚氛围。

(二)地方政府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又要出台垃圾处理收费政策。地方政府一方面要加大经费扶持力度,对建设简易太阳能垃圾处理室的村要作适当补助,特别是对偏远山村及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的村镇,在经费补助上要给予倾斜,切实减轻农村负担,调动村委会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要按照有关规定出台相关的收费政策,对未经垃圾分类直接由地方政府统一处理的垃圾收取一定的处理费。

(三)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长效机制。城管部门要加强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监管,各县(市)区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方面的技术指导,适时推广先进经验。各县(市)区要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并把它作为考核街道(镇)新农村建设工作,街道(镇)评比文明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依据,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做法,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工作。

(四)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涉及面广,工作要求高,工作的难度较大。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先选择路途较远、运行成本较高的山区、海岛农村进行试点,渐次推开;同时,还要根据各乡镇的规模、产生生活垃圾的主要成份等特点,合理建设垃圾分类处理装置,使生活垃圾在源头输出端就合理有序地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求分类输送,提高运行的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