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怎样能彻底治愈呢 5个治疗方法助你摆脱抑郁困扰

2018-04-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抑郁症产生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遗传基因:忧郁症跟家族病史有密切的关系.研究显示,父母其中1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抑郁症产生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遗传基因:忧郁症跟家族病史有密切的关系。研究显示,父母其中1人得忧郁症,子女得病几率为25%;若双亲都是忧郁症病人,子女患病率提高至50%~75%。

2.环境诱因:令人感到有压力的生活事件及失落感也可能诱发忧郁症,如丧偶、离婚、丢掉工作、财务危机、失去健康等。

3.药物因素:对一些人而言,长期使用某些药物会造成忧郁症状。

4.疾病:罹患慢性疾病如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癌症与阿兹海默症的病人,得忧郁症的几率较高。

甲状腺机能亢进,即使是轻微的情况,也会患上忧郁症。忧郁症也可能是严重疾病的前兆,如胰脏癌、脑瘤、帕金森症、阿兹海默症等。

5.个性:自卑、自责、悲观等,都较易患上忧郁症。

6.抽烟、酗酒与滥用药物:过去,研究人员认为忧郁症患者借助酒精、尼古丁与药物来舒缓忧郁症情绪。但新的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这些东西实际上会引发忧郁症及焦虑症。

7.饮食:缺乏叶酸与维生素B12可能引起忧郁症状。

抑郁症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疗法及自我调适。

抑郁症怎样能彻底治愈?

1.治疗目标

抑郁发作的治疗要达到三个目标: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关键在于彻底消除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预防复发。

2.治疗原则

个体化治疗;剂量逐步递增,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少,以提高服药依从性;足量足疗程治疗;尽可能单一用药,如疗效不佳可考虑转换治疗、增效治疗或联合治疗,但需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治疗前知情告知;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可联合心理治疗增加疗效;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他躯体疾病、物质依赖、焦虑障碍等。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目前临床上一线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代表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代表药物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代表药物米氮平)等。传统的三环类、四环类抗抑郁药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由于不良反应较大,应用明显减少。

4.心理治疗

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

5.物理治疗

有严重消极自杀企图的患者及使用抗抑郁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采用改良电抽搐(MECT)治疗。电抽搐治疗后仍需用药物维持治疗。近年来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物理治疗手段——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主要适用于轻中度的抑郁发作。

克服抑郁症的方法主要有多交良友,开解心灵:抑郁症患者的一个特点就是逃避现实,喜欢闭门独居自视过低、过分夸大自己的缺点等等症状,如果长期下去,会导致抑郁情绪加重,改变这种恶性循环的前提必须强迫自己走出去,多接触朋友,参加社会活动或出去旅游,尽管开始内心会很痛苦,但是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后,负面的情绪感受就会被外部环境慢慢消融,你的自信心就会重燃起来。

预防

有人对抑郁症患者追踪10年的研究发现,有75%~80%的患者多次复发,故抑郁症患者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发作3次以上应长期治疗,甚至终身服药。维持治疗药物的剂量多数学者认为应与治疗剂量相同,还应定期门诊随访观察。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本病复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问题,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