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薛荣年 专访平安证券总裁薛荣年:5年杀入投行第一方阵

2017-12-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平安不像别的券商,我看好它的市场化团队运作模式."广州一家拟上市企业负责人日前对记者如是说.随着创业板等中小盘新股的不断发行,专注于中小企

“平安不像别的券商,我看好它的市场化团队运作模式。”广州一家拟上市企业负责人日前对记者如是说。随着创业板等中小盘新股的不断发行,专注于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平安证券投行,越发受到业界关注。  据理财周报投行数据:2008年平安证券股票主承销家数13家,与中信证券相同居第3名,股票及债券承销金额179.

32亿元,排名第10;2008年平安证券的证券承销业务净收入5.1亿元,占到全年14.7亿营业收入的1/3强;平安证券中小板公司的承销保荐总数已经达到37家,目前其共计有56名保代,排名第4。

  平安证券投行的比较优势在哪里?是如何形成的?投行业务的流程是如何设计的?未来有什么样的计划?就这些问题,理财周报记者日前专访了平安证券总裁、投行业务领军人物薛荣年。

  5年杀入投行第一方阵  理财周报:平安投行目前的总体情况如何?  薛荣年:我们在中小板这一块还是有比较突出的优势,今年7月新股开闸以来一共发了8家公司,到年底应该会发到9家,这样中小板将一共发37家。

现在中小板整个市场也就350家左右。而创业板40多家我们就占了5家,年底应该还会有两家。大项目方面,2007年我们主要参与了平安集团IPO;2008年在市场大幅下调的情况下,做了海螺水泥115亿增发;今年更把握了创业板开板之前的市场机会,完成国元证券99亿元增发。

从平安投行的发展来追溯,2000年-2004年这一个阶段做了各方面的积累。

  理财周报:这5年具体是怎样的一个积累?  薛荣年:从项目上来看,每年都有4个左右的项目,很平均。那个阶段做项目的很多人员都是现在的业务骨干。

第二个方面是客户资源,那几年我们在山东、安徽、江苏,包括大连、厦门这些地方做项目,积累了很多客户资源,所以2004年以后的项目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地方。对于民企客户,我们知道在地方做成一个项目再找第二个项目比较容易,能起到示范作用,这是我们的特点。

第三方面的积累就是项目运作经验。  理财周报:那个时候平安的保荐代表人有多少?积累阶段以后的发展又是怎么样的?  薛荣年:2004年的第一批保代只有7个人,2005年-2006年又引进了18个。

平安与其他券商不同,我们当时坚持了严格的报考条件,尽管人数上吃一点亏,但是投行的秩序没有打乱。2005年做股改,我们一下子做了80家公司,把信心振作起来了。

到了2006年重新做新股又发了8家。2007年一下子发了19家,发展非常迅速。从发行的家数、规模上说,2006年-2009年这4年是快速发展期。可以说,平安已经迈入了投行的第一方阵。

债券项目主攻“两头”  理财周报:除了IPO、增发,平安投行的固定收益业务这块表现如何?  薛荣年:在IPO保荐循序推进的同时,平安的债券业务在2006年以后也成为增长极。

2006年以前我们没有固定收益业务,2006年我们引进了固定收益团队,这块收入开始稳步增长,大的比如说承销中铝、铁道债。债券业务我们“一高一低”,10亿-20亿的城投债和100亿以上的大央企项目做得多。

  理财周报:平安投行的最重要经验是什么?是否强调平安集团的优势和内部交叉销售?  薛荣年:平安特别注重销售客户的积累。我们更愿意与地方金融机构,比如地方信用社、地方商业银行加强联系,这些小机构大的券商看不上。

我们把目标盯在地方金融机构,这是一个策略。这样的小机构有好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平安集团有保险业务网点优势,可以通过保险分支机构下到地方找客户。我们能拿到的城投债项目,与城投公司绝大部分是平安保险的客户有关。

  理财周报:投行这块的组织架构是怎么设计的?流程、周期有多长?  薛荣年:现在有一个投行事业部,下面分成上海、北京、深圳三大中心,以及主要做并购的共4个一线业务部门。

我们是团队运作,项目由公司确定,在资源和人员配备上会比较均衡一点。所以平安的项目总体水平都差不多。我们在配备人员时,会考虑保代的项目、从业经验以及对项目的掌控能力,这样对项目的控制力会比较强。

项目从头开始就是在公司的整个体制下运转。而项目筛选是由一个团队去负责,但是参与这个项目筛选的保代不一定会做这个项目,这样可以保证公正和客观。平安投行坚持以项目为核心的导向管理,强调公司资源与保荐人才资源的配备。

不存在保代挑项目、不签字的情况。  平安投行工作流程分“五步走”:首先,项目小组筛选;然后报到区域事业部负责人,判断是否立项;事业部负责人如果觉得没问题就申请立项,直接报到质控部;质控部认为可行,就进入改制辅导的实操;然后是公司层面的立项会议,审查并上报证监会。

一个项目的周期是半年到一年。  投行利润20%-30%  理财周报:我们统计了近3年主流券商保荐项目的过会通过率,平安的92%通过率排名居前。

平安投行是否有什么“背景”?  薛荣年:看投行实力,不能单纯看通过率,有些项目少的券商,通过率自然就高。我认为项目比较多的那种通过率才是有价值的。

证监会有一套非常完备的体系,通过所谓的公关是很难过会的,过会与否最终要看公司的实力和前景。目前的发审制度是公正公平的,像预审就有多达7名专业委员。  理财周报:怎么看待平安投行对整个公司的利润贡献率,满意吗?未来有何计划?  薛荣年:投行利润的一般贡献率在20%-30%,基本上符合我们的预期。

投行业务由于市场有容量限制还有客户积累方面的问题,目前保持在这个贡献率。

对于未来主要有三点期望:一是和客户共同成长,注重对客户的持续服务;二是看中小项目的成长空间,提高单产规模;三是利用集团的资源做大项目融资。  理财周报:平安目前有多少投行项目储备?  薛荣年:现在中小板和创业板各自还有100多家项目。  (本文由记者采访整理,未经薛荣年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