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冕评再别康桥 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

2017-05-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 爱,美,以及自由 -------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 在中国新诗史上,其人其诗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要算徐志摩了. 作为

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 爱,美,以及自由 -------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 在中国新诗史上,其人其诗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要算徐志摩了。 作为新月派的领袖人物,徐志摩以其横溢的才华,潇洒的个性,诗 化的生活,短促的人生灿烂于诗史。

喜爱现代诗歌的人一定不会对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感到陌生,这位才子诗人凭借其东方传统 的含蓄情感和西方现代的诗歌技巧,让读者在短短不到三十行的 诗句中充分领略到了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

《再别康桥》是诗 人徐志摩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此诗因真挚的情感、圆熟的技巧、 流丽的音调、浓郁的诗味而风行于世,流传甚广。 让我们轻轻地徜徉在美妙的诗里行间,慢慢品味其意境吧。 静谧的夕照余晖下,一个孤独的身影正徘徊于康桥上。

他, 就是徐志摩。 此时, 他是在寻觅早年求学剑桥大学时的欢声笑语? 或是静品康桥悠然逝去的水面叠影?还是思念岸边柳荫下的婷婷 倩影?流水无声,心在诉说: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 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缱绻着, ” 踟蹰着,思绪在绚丽的晚霞中曼舞,缥缈……这情景,是 1928 年 诗人在欧洲旅游途中重回剑桥时的画面。

当他乘船离开马赛归国 的航程中,面对万顷波澜起伏的大海和浩瀚深邃的星空,写下了 这首情深意长的浪漫诗篇——《再别康桥》 。 《再别康桥》的意境很美,一如诗人的人生追求。诗人怀着一 -1- 颗梦幻的心,来到昔日的康河,在夕阳的光泽下冷却那颗火热的 心。

康河汩汩而逝,诗人仿佛一位沧桑的诗人,昔日的狂热尽逝, 只有默默地珍藏对康桥的依恋和对人生理想与美的叹息。 作品的基调很平静、清爽、深沉、……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 天的云彩。

” 诗歌起首连用三个“轻轻的” ,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 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 竟在挥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三个“轻轻的” ,节奏明 快,旋律柔和,抒发了诗人对剑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眼前这 一景一物,都是诗人所熟悉和喜爱的:夕阳中的垂柳,艳影婀娜; 清澈的潭水,流光溢彩;荡漾的柔波里,荇草招摇……诗人赋予 了康桥以生命和灵性。

他曾经说: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 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 。古往今来,文人的别离都 是销魂断肠的,徐志摩总想借助轻松的语言来承载沉重的心情。

因此,诗一开头,就让这种情如云一般飘渺在空中。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 星辉斑斓里放歌。 心在缠绵,思在飞扬。诗人想象着自己撑一支长篙,向远方 草色深处漫游,迎着和风,沐着星辉,纵情放声歌唱。

大自然的 优美,宁静,协调,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地沁入人的 性灵。这是甜蜜的回忆,也是美丽的憧憬…… -2- 但是,诗人无法放歌,因为离别就在眼前——“悄悄是别离 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 “悄悄的我走了” , 他不带走一片康桥的云彩,却将无限的依恋永远留存心里,浓缩 成一帧帧永不褪色的珍藏。 这首诗从淡淡的开头,又淡淡的结尾,却包含了几多复杂的 情绪,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回味。

我们似乎看到了:晚霞满天, 清风徐来,诗人出神地倚在康河边的桥栏上痴情向西天凝望…… 纵观全诗,是一首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情的短诗,诗人是 崇尚、赞美自然的。

诗中景物的描写真实细腻,可见康桥在诗人 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不仅如此,而且康桥是诗人的理想。他 说: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 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然而,满目疮痍的中国,是非颠 倒的年代,艰难的民生,使诗人的康桥理想逐渐破灭。

这首诗写 于 1928 年诗人重返英国后归国途中。故地重游,昔日之景勾起作 者昔日之忆,而离别在即,诗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荡起阵阵伤感 的涟漪!

描写康桥的自然美,表现作者对康桥的眷恋及心底的惆 怅,是这首诗的主题。 这首诗情感深挚含蓄,构思精巧别致。诗人以康桥的自然风 光为直接抒情对象,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人景互化。 通读整首诗,无一处不是在写景、又无一处不是包含着诗人那淡 淡的离别愁绪。

而诗人构思之精妙体现于取裁的巧妙。诗的开头: “轻轻的,我走了” ,诗的结尾: “悄悄的,我走了” ,两个一前一 -3- 后的“我走了” ,说明诗人截取的是“走”这一瞬间,而并非从来 到走这一个较长的过程。

这一瞬间已在诗人心中永远定格,诗人 的一系列情感与他所描绘的康桥的一切意境都在瞬间中完成。瞬 间便是永恒。也许,这也正是《再别康桥》这首诗在众多的离别 抒情诗中脱颍而出,为世人所喜爱,经久不衰的原因。

从结构上来看,全诗共七节,每节四句,各描写一个景物一 个意境,而节与节之间是相互联系,承上启下的。以第二、第三 节为例。

第二节中,前两句诗人描绘了河畔的金柳,后两句采用 层进深化情感。第三节则承第二节所写的“波光”来写“水底的 青荇” 。可见句子之间、诗节之间的环环相扣。诗人非常重视诗行 本身的美感作用。他的诗作很考究诗歌的外形整齐。

这样的整齐 偏重于诗的整体排列顺序的整齐规划,至于诗行长短并不做呆板 限制。使人在视觉上产生一种诗的参差错落的图案美及严谨稳定 中内含变化的和谐感。 诗人还说: “诗歌的美妙不在于它的文字意义,而在于它的不 可捉摸的音节里。

”可见,诗人追求的是音节的音律和节奏。在其 诗歌里,音节与内容达到了自然完美的统一。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两个“轻轻的”叠用,与其说是意境的渲染, 不如说是诗人在有意增强节奏的轻盈。

诗人将节奏视为诗内在的 生命,他所谓的“内含的音节的均整” ,更多的是追求诗行间“顿” 的数目大致相等,而非字数的相等。顿,即按句中不同成分来区 分音节。如诗的最后一节按意群可作这样的划分: “悄悄的,/我/ -4- 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 诗的每一句之间的顿数是大致相等的,使得整首诗富有整体一致 的节奏感。在音韵方面,这首诗偶句押韵,同一节二、四句押相 同的韵,造成了一种迭宕起伏的音韵美。

在诗人有节奏有韵律的 吟唱中,诗中的意境、诗人的愁绪也在变化、扩散开来。 这首诗采用现代白话形式,继承了中国古典传统诗歌的含蓄、 典雅,又采用了英语中的语法调式,可谓中西合壁。

而绘画的色 彩美在诗中也有明显体现,诗中的云彩、金柳、青荇、清泉,天 上虹,一组组物象的颜色鲜明,写出了康桥之美 。这样一幅色彩 明艳的画卷,与诗人的心情并不矛盾,正是因为它的美,才令诗 人如此难以割舍!

诗人闻一多上世纪 20 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 “音乐的美” 绘 “ 、 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 、 , 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读《再别康桥》 ,如观楼如吟歌如赏画,而感受到的是诗人那 淡淡的离别之恋之愁之哀。 时光流逝,匆匆一个世纪走过,那瑰丽的晚霞依旧映照在康 河上,河水依旧轻拍着河岸,舟子依旧系在垂柳的岸边。

然而, 老故事随着时间在发黄,在变淡,在遗忘。惟有河水仍在倾听, 仍在诉说。当无数绚烂的霞光投射到河心时,那一抹志摩的光焰 是否仍在随波泛光? -5- 参考文献: [1]徐志摩《志摩的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年版 [2] 《徐志摩名作欣赏》 谢冕 中国和平出版社 2010 年 10 月出版 [3] 《中国新诗萃》 谢冕、杨匡汉主编 1988 年版 [4] 《中国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5]徐志摩《我眼中的康桥》 人民文学出版社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