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良资料照片简介

2018-01-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陈国良中国常见人名,陈国良1938年6月3日生于安徽颍上,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无线电系计算机专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高

陈国良中国常见人名,陈国良1938年6月3日生于安徽颍上,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无线电系计算机专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中科院院士 并行算法、高性能计算专家

男,1938年6月3日生于安徽颍上,1956年考入交通大学(上海),1961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无线电系计算机专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1973年起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 1981年至1983年,在美国普度大学作访问学者。 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9年起任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院长 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全国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和安徽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 国际高性能计算(亚洲)常务理事。

是我国非数值并行算法研究的学科带头人,他围绕着并行算法的教学与研究,逐渐形成了“算法理论-算法设计-算法实现-算法应用”一套完整的并行算法学科体系,提出了“结构-算法-编程”一体化的并行计算研究方法。他率先创建的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是我国并行算法研究、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软件等的科研与教学基地,在学术界和教育界有一定的影响和地位。 80年代初在国内最早开展了非数值并行算法的研究。在该方面取得了许多国际同期最好的成果,包括分组选择网络、Ben陈国良 院士es网络选路算法、VLSI平面嵌入算法和网络最大流算法等;改进了某些图灵奖获主的研究工作,包括改进Yao的选择网络时间界、并行化Knuth的顺序串匹配算法和修正Karp的随机串匹配为确定串匹配算法;在国际上首次分析了(0,d均匀分布调和装箱算法和二维条形装箱NFDH算法的平均性能。

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 90年代初在国内早期开展了神经网络组合优化和遗传算法的研究,促进了交叉学科的研究与发展;与国际同期研制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并行神经信息处理系统,为我国神经网络的教学、研究与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工具与环境。 90年代中期开展了高性能计算及其应用的研究,率先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推进了我国该领域的发展;开发了自主版权的国产曙光并行机“用户开发环境”商用软件,为推广国产并行机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研制了基于曙光1000的安徽省防灾减灾决策支持系统,在安徽省灾害性天气预报和汛期淮河流域群库优化调度中起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他承担了国家级项目15项,已完成11项。发表论文170多篇(他和学生第一作者 110多篇),著作8册,他引540余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共12项,11项排名第一。培养了一批从事算法研究的高级人才,已毕业博士生26名。学风正派,为人师表。

并行算法,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和神经计算等

先后主持完成了10多项国家863计划、国家攀登计划、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博士基金等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被国内外广泛引用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著作7部,译著5部,参与主编计算机类辞典、词汇5部,主审、主编计算机类各种教材8部。 获国家级二等奖以及部、省、院级一等、二等、三等奖共14项。

1 陈国良等,《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陈国良,《并行计算:结构,算法,编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陈国良等,《遗传算法及其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1996。 4 陈国良,《并行算法的设计与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5 陈国良,陈峻,《VLSI计算理论与并行算法》,中国科大出版社,1991。 6 陈国良,《并行算法:排序和选择》,中国科大出版社,1990。 7 王鼎兴,陈国良,《互连网络结构分析》,科学出版社,1990。

陈国良,基于曙光1000的中尺度数值气象预报系统及其在江淮流域适用性研究,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Vol.21, No.11, p1121-1125, 2000.11。 陈国良,淮河中上游群库联合优化调度算法及其并行实现,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Vol.21, No.6, p603-607, 2000.6。 陈国良,林洁,顾乃杰, 分布式存储的并行串匹配算法的设计与分析,软件学报, 11(6), pp. 771-778, 2000.6 Chen gouliang,Heuristics for Line Capacity Design of PWE Assembly Systems,J. of China Univ.

of Sci. Tech.,Vol.30, No.2, p142-150, 2000.4。 陈国良,桂孝生,杨勃,Walch变换的截断方法及其并行实现,中国科大学报,Vol.28,No.3,pp.270-276,1998 陈国良,许锦波,LogP模型上的一类蝶式计算的通信策略,计算机学报,Vol.20,No.8,pp.695-701,1997 陈国良,熊焰,顾乃杰,面向应用的神经信息处理系统(NIPS),计算机研究与发展,Vol. 33,No.12,pp.887-892,1996 陈国良,李晓峰,黄伟民,并行FFT算法在3种并行计算模型上的设计和分析,软件学报,Vol.

7,增刊, pp.57-63,1996 陈国良,并行算法的可扩放性分析,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Vol.16,No.2,pp.10-16,1995 陈国良,梁维发,沈鸿,并行图论算法研究进展,计算机研究与发展,Vol.32,No.9,pp.1-16,1995 陈国良,更实际的并行计算模型,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Vol.16,No.2,pp.1-9,1995 Chen Guoliang,Zhu Song-chun,Chin Shao-ou,On the Master-Slave Neural Network Models,proc.IJCNN’92,Beijing,1992 陈国良,熊焰,方祥,通用并行神经网络模拟系统GP2N2S2,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Vol.

13,No.12,pp.16-21,1992 陈国良,神经计算及其在组合优化中的应用,计算机研究与发展,Vol.29,No.5,pp.1-21,1992 陈国良,朱松纯,秦小鸥,主从通用神经网络模型,电子学报,Vol.20,No.10,pp.24-32,1992 陈国良,张永民,改进的多层栅格嵌入算法,计算机学报,Vol.14,No.5,pp.332-339,1991 陈国良,韩雅华,Benes网络的半自动选路法,计算机学报,Vol.13,No.3,pp.161-173,1990 G.L.Chen,An O(n) Switch setting Algorithm for the Benes Network,PPCC-3,Beijing,China,Vol.

8,pp.16-19,1989 陈国良,VLSI并行计算,计算机工程与应用,No.2, pp.1-35,1989 G.L.Chen,H.Shen,A Bitonic Selection Algorithm on Multiprocessors,J.of comput. Sci.Tech.,Vol.4,No.4,pp.315-322,1989 陈国良,非数值计算的并行算法(下),计算机研究与发展,Vol.25,No.12,pp.1-10,1988 Chen Guoliang,A Partitioning Selection Algorithm on Multiprocessors,J.

of comput. Sci.Tech.,Vol.3,No.4,pp.241-250,1988 陈国良,刘峻,多处理器上的分组选择网络,计算机研究与发展,Vol.25,No.8,pp.1-9,1988 陈国良,王忠良,并行归并选择算法,计算机学报,Vol. 11,No.1,pp.14-21,1988 陈国良,沈鸿,SIMD机器上的双调选择算法,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Vol. 25,No.1,pp.1-14,1988 陈国良,沈鸿,双调选择网络及其在多处理器上实现的双调选择算法,计算机研究与发展,Vol.

24,No.9,pp.1-10,1987 陈国良,熊焰,两个不同机种局部区域网络Cnet和Omninet网际互连,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No.2,pp.1-8,1987 K.L.Chen and H.Shang,Bitonic Selection Algorithm on SIMD machine,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 On computers and applications,Beijing,China,pp.176-182,1987 陈国良,数据流计算机的互连结构,计算机研究与发展,Vol.

23,No.9,pp.2-10,1986 陈国良,计算机网络互连研究,计算机研究与发展,Vol. 23,No.11,pp.2-10,1986 陈国良,选择网络的比较研究,中国科大学报,pp.109-120,1985 陈国良,多处理机系统的互连网络,计算机研究与发展,Vol. 28,No.8,pp.30-50,1985 陈国良,计算机网络拓扑(上),计算机研究与发展,Vol. 22,No.10, pp.37-45,1985 陈国良,计算机网络拓扑(下),计算机研究与发展,Vol. 22,No.11, pp.7-15,1985 陈国良,数据流计算机的互连结构,计算机研究与发展,Vol.

23,No.9,pp.2-10,1986 B.W.Wah and K.L.Chen,A partitioning approach to the design of selection networks, IEEE Trans. On-computers,Vol.c-23,No.3 pp.261-268,1984 陈国良,平衡递归选择算法,计算机研究与发展,Vol. 21,No.4,pp.7-17,1984 陈国良,并行排序算法,计算机工程与应用,pp.62-72,1984 B.W.Wah and K.L.Chen,Generalized parallel selection networks,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 On computers and applications,Beijing,China,pp.406-413,1984 数据流计算机,计算机研究与发展,Vol. 21,No.9,pp.34-46,1984 陈国良,平衡分组选择网络,计算机研究与发展,Vol. 21,No.11,pp.9-21,1984

男,江苏宜兴人,生于1934年3月。现任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1年考入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冶金系, 1952年因院系调整到清华大学, 1953年后再到北京钢铁工业学院金相热处理专业学习, 1955年9月毕业并留校工作至今; 1979~1981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和研究。 1989~1990年在田纳西大学和德国马普所学习和研究。 历任:讲师、副教授; 曾任: 北京科技大学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曾多次组织国内和国际专业会议任会议主席及做特邀报告, 是中国知名学者。 兼任INTERMETALLICS杂志编委和美国金属学会MATERIALS REVIEW委员会委员。

已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50多人。 50年代和60年代,为了解决国家急需的高温合金高级技术人才,共培养了高温合金本科生及进修教师480名,并建设了高温合金实验室。 80年代,在发展研究生和建设学位制度方面取得重大的进展; 1987年通过国家教委金属材料专业博士点全国评估,名列第一。 90年代,以较低的成本组装了一台高水平雾化喷射成型装置,建设了一个高水平的新金属材料国家级研究基地,1995年顺利通过国家验收,1998年通过了国家教委的评估。目前该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水平已与国际同步,有些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主要从事高温合金物理冶金、高温部件力学冶金及寿命估算、金属间化合物新型结构材料、大块金属玻璃及其他新金属材料、雾化喷射成型技术等材料置备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第一代涡轮盘的研究:60年代后期,冶金部确定其牵头合作研究,生产高质量的轮盘以替代原有老合金涡轮盘。同有关单位进行联合攻关,全面研究了生产和应用中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生产出了高质量的技术上有自己特色的轮盘和环件,经过试车、试飞并大量成功使用。 2. 第二代涡轮盘的研究: 70年代中后期中国炼油工业烟气能量回收装置的核心是烟气轮机,当时烟机大型涡轮盘质量有问题,1981年底受石油部委托负责试制,本人及研究组在第一代涡轮盘研究成果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生产工艺路线、关键工艺参数和国际先进的技术条件,又研制出了新一带烟机转子材料,使中国能量回收装置的发展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高性能钛铝合金的研究:80年代后期,对钛铝新型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取得重要创新成果。1980年作为第一作者获得第四届高温合金国际会议(美国)唯一最佳论文奖,取得国家专利。1995年第一届国际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合金会议(美国)主席在大会报告中认为,中国发展的高铌TiAl合金是发展高温高性能TiAl合金的“首例”,应邀在 1999年2月第二届国际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合金会议上做特邀报告。目前发展高温高性能钛铝合金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还发展了疲劳蠕变交互作用系统的理论和热端部件寿命估算方法,并已应用实践。 4. 大块金属玻璃的研究:90年代中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普通铸造大块金属玻璃的研究并取得突破,获得“863”研究项目,在国内召开首次大块玻璃国际会议,取得很大成功。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奖四等奖2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专利4项。发表《有序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物理金属学基础》等著作和译著,学术论文300 多篇。

第二军医大学教授 卫生勤务学专家

男,1951年9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现任第二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教研室(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学科、“军队2110工程”航海医学重点建设学科重要组成部分、总后“53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总后优秀科研人才工作站)主任。

被评为解放军总后勤部优秀教师, 总后勤部优秀共产党员, 获总后勤部育才奖“银奖”, 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奖”, 第二军医大学优秀基层干部标兵, 校特级优秀教员等荣誉。立三等功一次。 曾先后被解放军报、科技日报报道先进事迹。 兼任全军卫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军历届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 中华航海医学会委员、航海卫生事业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国家级、上海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评审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国家教育委员会学科学位评审组专家等, 任《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杂志》、《解放军卫勤杂志》、《国防卫生论坛》等4本杂志编委。 在科研方面能够结合部队实际和军事斗争准备需要积极开展研究,先后进行了《S-l型全自动伤员搜索仪研究》、《战区联合作战海上卫勤保障研究》、《渡海登岛作战海上伤病员医疗救治与后送研究》、《舰艇部队战伤救治能力评估及提高战伤救治能力的对策研究》、《战役卫勤组织与保障训练模拟系统研究》、《山地进攻战斗减员模拟模型研究》、《医疗风险对医生医疗行为影响的研究》、《大联勤体制下特勤人员卫生保障跟踪研究》等20余项课题的研究。

共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 主要方向作战后勤保障法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全军后勤学术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 在教学方面,该同志为人师表,严谨治学,除胜任学校教学外,经常深入部队进行教学和指导部队卫生战备训练,并经常被外校聘请讲学。已培养硕士毕业研究生 31名,博士研究生14名;指导在读硕士研究生8名,博士研究生6名。获军队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编写出版专著教材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18篇。

男,1954年生于江苏宜兴,高级工艺美术师(宜兴市职改办评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会员。1972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拜制壶技术全面的何道洪习艺。1983年开始茗壶制作,先从事于花盆等紫砂陈设陶艺制作,作品曾作全国性的展出。 1983年开始制作茗壶,曾入中央工艺美院研习造型设计课程,精炼技艺。被称为新生代的代表之一。 1995年创作的《葫和壶》获陶瓷艺术新品展评三等奖;2001年、2002年作品《待放壶》、《阳羡溪头》分获第三、四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 对于茗壶制作讲究实用与收藏价值兼顾,不拘泥于流派,从不专做某些风格作品,依创作灵感发挥。作品颇具个性,端庄秀雅且富情趣,既有传统韵味,又能别树新姿。

原中共辽宁省盘锦垦区党委副书记

(1905~1981) 曾用名李静,河北省唐县人。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四十年代初,到延安中共党校学习。 1945年,派往东北,历任中共辽西省委第一任组织部长、辽北省突泉县委组织部长、中心县委组织部长。 1949年南下,任江西省广昌县委代书记兼县长,后任于都专区总工会主席、江西省盘寨山钨矿矿长。 1956年,调回东北,任辽宁省华铜矿党委书记。 1960年,任中共中国科学院辽宁分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 1963年,任中共盘锦农垦局党委副书记。 1966年,任中共盘锦垦区党委副书记。 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诬为“特务”、“死不改悔的走资派”,肉体和精神受到严重折磨。 1981年病逝。中共营口市委于1981年为其平反昭雪。

锦州铁路中心医院院长、副主任医师

男,1944年1月出生,沈阳人。中共党员。1967年毕业于南京铁道医学院医疗系。 曾任职于齐齐哈尔铁路局、加各达奇、伊图里河分局医院,锦州铁路中心医院。 1986年任锦州铁路中心医院纪委书记; 1987年任大虎山铁路医院院长; 1992年至今任职于锦州铁路中心医院。现任院长。 曾获分局科研先进单位称号。 在能源管理上,成效显著。 医院被辽宁省评为节水先进单位, 个人被评为节水先进个人。 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活动,经济效益逐年增加,医院自1993年连续8年获分局先进企业称号,1996年又荣获铁路局先进企业称号。撰有论文多篇。1997年当选为辽宁省医学会第四届理事,还被锦州市评为十佳医院优秀管理者,并被铁道部评为全路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发展方向:在企业分立、医疗体制改革中迎难而上,锐意进取,持续发展,再创辉煌。

陈国良 男,一级作曲。浙江嵊县人。1949年8月15日出生。1964年进嵊县越剧团,先后任演奏员、作曲、团长。1983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理论作曲系,经深造并结合艺术实践,成为越剧作曲后起之秀,也为音乐作曲家。曾为嵊县(嵊州)越剧团、上海越剧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浙江越剧团、浙江绍剧团、浙江电视台、绍兴电视台、绍兴市电视制作中心等创作戏曲音乐及电视剧音乐百余部(含合作),如越剧《汉文皇后》、《大义夫人》、《寒情》、《孔乙己》、戏曲电视剧《严兰贞》等,多次获浙江省戏曲会演与戏剧节优秀作曲奖、作曲一等奖等。其中越剧戏曲电视剧《秋瑾》(合作),于1996年获中宣部 “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曲音乐第三届“孔三传奖”优秀作曲奖、第十一届全国戏曲电视剧“STV”杯优秀音乐奖,专家评论为“淋漓尽致地发挥了越剧音乐的抒情性和歌唱性,生动而精炼地塑造了秋瑾的艺术形象。

绍剧《大禹治水》(合作)1996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第六届“文华”音乐创作奖。越剧《琵琶记》(合作)1995年获第四届中国戏剧节优秀作曲奖。绍兴莲花落电视剧《翠姐姐回娘家》获全国第十一届戏曲电视剧“STV”杯一等奖。2001年越剧《洗马桥》(合作)获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音乐奖。他的戏曲音乐创作严谨精细,追求风格、感情、创新的一致性。在许多越剧音乐中,既保留风格,又吸收融化民歌、兄弟剧种的音乐成分有所创新。另外创作了《绿柳叠翠》等器乐曲10余首,其中《水乐天韵》1986年获浙江省首届音乐舞蹈节器乐创作一等奖与全国民间音乐舞蹈调演“丰收奖”。著有《试谈浙派越剧“男调”的艺术特色》、《戏曲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动”“静”处理》、《谈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的创腔艺术》等论文,发表于《浙江戏曲音乐论文集》等书刊中。为中共党员。中国剧协会员。1993年始任职于嵊州市越剧博物馆。1999年2月,随傅全香赴澳大利亚悉尼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当地政府授予“中国越剧首次赴澳艺术使者”的称号。现任职于浙江文艺音像出版社,为《中国越剧大考》执行副主编。

陈国良,浙江省丽水市梅山中学书记、副校长(主持工作),中学高级教师,省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先后荣获市教科研先进个人,区优秀教师,区优秀党员,区先进工会工作者等称号,先后主持6个市级课题获奖,组织编写《闲暇读书》等教辅读本,参加由《钱江晚报》组织的“名师作文坐堂”活动。 自从教以来,坚持课堂一线,在课堂中注重挖掘生活资源,擅长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努力探索“有效阅读”的课堂结构。多次在市、区开设语文教学专题讲座。所培养的多名青年教师,均已成为骨干教师。

陈国良,副董事长,男,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曾任华光集团熔制车间副主任、主任,总经理助理。现任安徽方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华光集团副总经理。

男,原名:陈国梁,英名文 :AlaxChen.1985年4月1日出生。湖南娄底市涟源人,2006年毕业于湖南铁道技术学院,中级(专业)职称,二级建筑师。参加工作5年以来,勤恳工作,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不论在本专业还是在相关行业,都能深入学习,讲究工作效果。 现从事钢结构工程设计,对门钢结构性能与设计原理相当熟悉,对结构选型及布置经验丰富,对门式钢架结构厂房与桁架结构尤其熟悉。曾参与某企业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任专业技术责任人兼工程部主管,并评为该项目技术精英,获得劳动模范与先进个人称号。 这个青年看上去不到三十岁,两条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机灵的眼睛,一看就知道是个能干的人。在一只挺标致的鼻子下面,却是一张大嘴,生得两片厚厚的嘴唇。人们常说:“厚嘴唇的人笨嘴拙舌” 。其实他却能说会道,是个健谈的人。性格开朗,谦虚,自律,自信,乐于接受挑战。具有强烈的服从意识与团队精神。善与人交往,富有创造性思维,对工作有极高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心。

微软最有价值专家(MVP for Excel)

陈国良,男,工程师,1978年出生于福建省南安市,2000年毕业于华东交通大学交通土建专业(铁道工程方向),先后参加了漳州至诏安高速公路、邵武至三明高速公路施工管理和温福、福厦铁路建设管理,2007年度荣获“火车头奖章”。

在出色完成工作之余,陈国良一直致力于Excel学习研究,精通Excel函数与公式,任ExcelHome、Exceltip、Officefans等知名论坛版主,热情解答疑问,参与《Excel实战技巧精粹》、《Excel函数与公式实战技巧精粹》、《Excel2007实战技巧精粹》等书编著,2010年1月荣获微软MPV(Microsoft Most Valuable Professional微软最有价值专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