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 沈鸿根 海上名家沈鸿根

2017-07-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沈鸿根,别号江鸟,1943年生,现为世界书画家协会常务顾问,中华书法协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泰国中国画院顾问,上海民族画院名誉院长,

沈鸿根,别号江鸟,1943年生,现为世界书画家协会常务顾问,中华书法协会副会长,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泰国中国画院顾问,上海民族画院名誉院长,济南大学兼职教授,洛阳外语学院客座教授,

《硬笔书法天地》网站高级顾问。

擅诗文,精书法,以“独标风骨艺坛上,濯古来新成一家”的书风和出版四十多种书百万字的专著与字帖称雄艺坛,蜚声四海。

书法作品不仅荣获台湾&ld

..更多去博宝艺术家网

□ 北京 朴德斋主

素有“三沈”之称的沈鸿根先生系笔者多年的师友。所谓“三沈”,即指沈尹默、沈鹏、沈鸿根。

沈鸿根,别号江鸟,1943年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书法协会副理事长,洛阳外语学院和江西行政学院的客座教授,济南兼职教授,上海市政书画会会长。善诗文,精书法,以“独标风骨艺坛上,濯古来新成一家”的书风和出版五十多种,数百万字的专著与字帖称雄艺坛,蜚声四海。书法作品被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曾多次担任全国、国际书画大赛评委会主任,并应邀到各大学讲学,东渡日本传艺。

早在1973年,沈鸿根30岁时,他的作品就已经和陆维钊等大书法家的作品共同陈列于上海书画名店朵云轩。1976年倡议创办书法杂志,并于是年在青年宫做“王羲之研究”学术报告。沈鸿根先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成名以来,德惠八方,艺业精进,声名日隆,驰誉海外。如菲律宾《商报》把沈鸿根先生作为文化名人整版向世界介绍。

沈鸿根先生的书法艺术创作涉及面非常广泛,论字体,有楷书、行书、隶书、草书和篆书;在这些不同的字体中,包含着以魏碑《张黑女》为体,掺以钟繇的结构和智永的笔法且体现作者审美情趣追求的佳作,这些富有新意的作品在《江鸟书法作品选》里令人感到新切,颇有韵味。沈先生的积极探索,从发表的作品来看,成多于败,喜多于忧,值得称道。这种新的尝试,其实也是沈先生有选择地进行书法艺术创作,用于调节性情的一片新天地。

书法同道以往对沈先生及其作品的评价颇多。早在沈先生而立之年,海上名家真泠月即以“笔致好”夸赞沈先生的行草书;其所作小楷,陈祖范先生认为“格调高雅,有晋

唐风韵”;日本书家柴田木石先生说沈先生创作的书法“内容广泛,研究甚深,分类形式好”而“作为珍贵资料永久保存着”;日本书道学院院长石川芳云则认为沈先生的碑帖临摹作品“于学书者大有裨益”并“深表敬服”;其章法“布局似无意间精心为之,左顾右盼,承前启后首尾呼应,笔似断而意实连,点画皆映带而生,错落有致,繁简适宜,气势贯畅,意态活泼”(刘亚丹《意态纵横笔力健小记——著名书法家沈鸿根先生》。“沈鸿根先生的书法,其笔放纵处若马踏绿野,流转时似珠走玉盘,线条柔且质,壮而朴;结体莫测其起终,究极搭配之道;章法顺畅若山间清泉,或涌、或飞、或注、或淌、或走、生动而又自然。无一不悦目。特别是线条的质量有肉,有骨,有血气,有韧性,用笔收得住,放得开,八面使转变幻宛似天成,笔法清劲道健,将至炉火纯青之境界”。(刘亚丹,《含筋抱骨,蕴藉风流》——沈鸿根《仙境》鉴赏)“沈鸿根先生先前书作以骨力见胜,其骨力雄强书坛罕比,然其注重骨法用笔,以至少了血肉的滋润,精神太过外露反倒伤了神采。但就近年来书作特别从此幅作品来看,沈先生已修炼到了含筋抱骨的境界,其运笔收留如意,放敛随心,行笔动静相生,端庄中寓鹰击长空之姿,飞动中流鱼翔浅底之态,每笔下去入纸三分,沉劲入骨。笔笔讲开合,重起承,有生发,势由气生,气由力发,力由笔出,故而笔笔有气势,有活趣,有意态。笔墨干净明丽,神采奕奕且文质彬彬,一洗往日凌厉之风,但豪气依旧,不减当年耳。”(丑牛《藏筋抱骨,风致雄逸》)

数十年来,沈鸿根先生的书法“稳中求变,变中求异,异中求韵,韵中求趣,趣中求神,这是‘江鸟体’成名之道。”(李金河)他曾说:“书法是一种心灵的艺术,书法要表现自已,我喜欢书写我的自作诗就是如此。”以自己所写的诗词为书法创作的主要内容,这对于作者的性灵抒发无疑是再好不过的,而沈先生许许多多的精品妙作就是在这样的条件和心境的完美结合(有机融合)下一挥而就的,“诗言志”“书寄情”,这也从中体现了沈先生所具有的宽广胸怀和丰富的学识。

作为一位著名书法家,沈鸿根先生诗文与评论俱佳,如其撰写的《千古绝唱兰亭序》正选入上海初三《语文》。用书家艺文作范文来教,恐怕当今社会是不多见的。沈鸿根先生同伟人毛泽东是同一天生日,在其60华诞之时,《中国书法家》报社曾从其数百首诗中精选出60首诗作予以刊载,从这些诗里反映出作者对传统格律的精研和对自身情思的融注。其诗作特点清丽纯和、意韵空灵、妙语禅机、神幽情深。沈鸿根先生平生爱茶,一杯茶、一卷书、一支笔,构成了他平日的生活世界,这里附其所作茶诗六首,以供同好共赏。

灯影茶香远市声,图书满架一支春。

依然弄翰小窗下,诗砚只教莫积尘。

炉香一炷袅青烟,读帖品茶松竹轩。

岂只年来人好静,还缘秋水碧云天。

小诗有味吟灯下,奇石无言立案前。一缕书香心自远,清茶淡墨共怡然。

蕉影幽幽绿染窗,墨华一砚伴茶香。

挥毫拂纸随心意,难得好书有几行。

日长陋室垂蛛丝,满架图书绝妙词。

闲品绿茶幽梦远,尘心洗尽好吟诗。

每将健笔写心声,茶味书香化墨痕。

留得清名伴翠竹,石为风骨玉为魂。

近年,沈鸿根先生完成了一套10本二百万字的巨著《中国书法名作鉴赏系列》。作者从创作学、美学、史学角度进行评鉴,既赏优又指疵,古今中外,正草隶篆,软笔硬笔,尽在其中。蔚为大观。书出版后,反响很大。任何一位成熟的书家,在学习中每个不同的时期都有自己选择的标准和追求目的,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固有艺术创作模式;然而任何一位成熟的书家又都应力主创新,打破这种已有固定模式,即多吸收,勤修炼等等。旧有的模式一旦被打破之后,新的模式随之又可能会产生出来;在多数情况下,这种新旧模式之间又是相互交织着渐变着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成熟的书家总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否定着自己。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创作和取法的圈子不断扩大。沈先生在不断向前登攀书法艺术高峰的同时,也在不停地扩展自己的学习取法范围,这是任何一位大师所应具备的胆略和学识基础。“观干剑而后识器”,学富五车方能运用自如,一个人如果具备了一定量的积累,并遇到发展突变的契机,则质的变化亦可瞬间宣告完成。这也是量变到质变的精义所在。

集诗文、创作、评论于一体的沈鸿根先生让笔者给其选登的书法作品予以点评,水平所限,这里仅是抛砖引玉,有感而发。如金文“道”圆融厚重;行书“佛心”沉逸雅致;简隶“茶禅一味”风格别致、韵味天成;横幅“茶道”风神洒落;对联“古墨”笔墨凝练,形简意丰;中堂“带水”墨色讲究变化(白纸黑字,墨分五彩或墨分五色),整体气韵贯通。所谓佳妙之书作,即此也。诚然,见仁见智,还是请读者去欣赏品评吧!

愿沈鸿根先生具有“江鸟”一样的雄姿,畅翔太空。愿江鸟先生具有大海一样的胸怀,心融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