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东美生命美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文章——生命美学:崛起的美学新学派

2018-03-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生命美学,在中国有源远流长的传统.从20世纪初开始,就出现了王国维的"生命意志".鲁迅的"生命进化".张竞生的"生命扩张".宗白华的

    生命美学,在中国有源远流长的传统。从20世纪初开始,就出现了王国维的“生命意志”、鲁迅的“生命进化”、张竞生的“生命扩张”、宗白华的“生命形式”等观点,还有吕澂、范寿康、朱光潜、方东美等人对于生命美学的提倡。

自从中国社会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个体生命在历史演进、时代变迁和观念更新中如何安身立命,以探索人的生命存在与超越如何更富有意义为旨归的生命美学迅速予以理性的思辨和理论的求解。

一批年轻学者敏锐地将美学的研究视野牢牢地锁定在了感性鲜活的“生命”对象上面。《美与当代人》(即后来的《美与时代》)在1985年第1期上发表潘知常题为《美学何处去》的论文,正式提出:“真正的美学一定是光明正大的人的美学,生命的美学。”此后随着研究的逐渐拓展和深化,生命美学作为一种美学流派开始在学术舞台上绽放出光彩。

迄今为止,收录于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关于生命美学主题的论文近700篇,潘知常、封孝伦、范藻、黎启全、陈伯海、朱良志、姚全兴、雷体沛、周殿富、陈德礼、王晓华、王庆杰、刘伟、王凯、文洁华、叶澜、熊芳芳等学者撰写的生命美学主题专著也近40本。还有不少硕博研究生,都将生命美学的研究作为学位论文的撰写选题。在当代中国美学的园苑里,生命美学,已经成为继实践派美学之后的又一重要的美学学派。

生命美学的出现,迅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先后有国内一流的美学家,如阎国忠、周来祥、劳承万,以及一批中青年美学家,或在中国美学历史总结的专著里,或在美学最新发展动态的文章中,充分肯定了生命美学及其学派的地位和意义。

生命美学的研究,不但成果琳琅满目,内容丰富多彩,而且有其内在的一致之处,即美是生命创造活动的自由表现。这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本体论上看,审美活动与生命同一。既往的美学理论认为,人类的审美活动是在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基础上产生的,审美是依附甚至游离于人类生命本身的物质或认识活动的。而生命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进入审美关系之际的人类生命活动,这是一种以审美愉悦,即“主观的普遍必然性”为特征的特殊价值活动、意义活动,因此,美学应当是研究进入审美关系的人类生命活动的意义与价值之学。

由此,在解释生命存在的超越意义和自由追求的问题上,生命美学就与以“认识”为核心或者以“实践”为核心的其他美学观点截然区别开来。

第二,从认识论上看,生命体验与审美同在。在包括实践美学在内的其他美学那里,它们都是从“反映—认识”的框架出发,审美活动依赖于物质实践活动,是对现实“反映”出来的美的认识,于是,审美成了证明社会认识活动的附庸,人与对象的关系被颠倒了。

而在生命美学这里,却是从“体验—意义”框架出发,一切有意义的生命活动都表现于审美活动,而这个“美”是在生命活动中被生命本身所真实体验到的,从中进而感受并领会到了生命自由创造的意义,这不但是生命存在的意义,而且是人类文化的意义。

第三,从方法论上看,美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生命美学通过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对于实践美学的批评,成功实现了从“概念”事实向“生命”事实的根本转换,这正是生命美学应运而生的意义之所在,并且由此走向了广阔的现实“生命”世界。

例如,从“生命”美学走向身体之维,去进而建构“身体”美学。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从“身体”的延伸、身体的意向性结构去展开具体的研究。例如,“生命在世”、“身体在世”的日常生活世界,构成了生命美学的生活之维,也就是生活美学之“生命在世”、“身体在世”的城市与自然世界,构成了生命美学的环境之维,也就是环境美学,更是为生态美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由此可见,生命美学有着无限的发展前景。

同时,生命美学的研究,也已逐渐形成了一个人气旺盛的团队。志同道合对于学术研究的团队而言,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在研究人员的集中、内容指向的统一、学科成效的显著、学术影响的大小等方面是否形成了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学术团队和学术梯队,也是判别一个学术流派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可喜的是,在这一方面,国内的生命美学研究都成绩骄人。首先是研究内容的完整性。不论是基本原理研究,还是实践运用研究、历史阐释研究,生命美学的研究都已经广泛涉及,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其次是参与学者的广泛性。从大学教授到中小学老师、从学者到在校学生、从理论专家到艺术行家,国内的研究者在没有学会等组织机构统一组织的情况下,能够齐聚生命美学殿堂,也意味着生命美学的研究已经日益走向成熟。

再次,是学术研究的长期性。从1985年至今30多年中,生命美学紧紧跟随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滥觞于80年代的改革开放进行时,兴盛于世纪前后的改革开放深化时,围绕社会变革的阵痛和文化转型的冲突而产生的生命困惑,始终不渝地去进行深入思考,或主攻基础理论以提出崭新的学术观点,或总结发展历史以启迪当下的大胆创新,或从事应用研究以指导现实的审美实践,孜孜以求,无怨无悔,这也是生命美学研究作为一个崛起的新美学学派的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