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在这个寒冬去西藏的十四个理由

2018-01-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该岛上有数个别墅式小区为仙足岛花园小区.仙足岛生态小区.中区安居园.东区安居园.南区等几个生活园.该岛因近百家家庭客栈而闻名,很多‘藏熬’‘拉漂’混迹于此.而西藏唯一一家藏文化主题庄园酒店.世界海拔最高的庄园式酒店也座落于仙足岛上,那就是闻名中外的----拉萨市仙足岛庄园.住进仙足岛的家庭客栈,每天早晨让第一缕阳光透进你的窗口,倚靠着阳台的坐垫喝一杯酥油茶,在音乐声中眺望远山,清新.纯净的空气足以弥补你最初两天的高原反应. 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

该岛上有数个别墅式小区为仙足岛花园小区、仙足岛生态小区、中区安居园、东区安居园、南区等几个生活园。该岛因近百家家庭客栈而闻名,很多‘藏熬’‘拉漂’混迹于此。而西藏唯一一家藏文化主题庄园酒店、世界海拔最高的庄园式酒店也座落于仙足岛上,那就是闻名中外的----拉萨市仙足岛庄园。

住进仙足岛的家庭客栈,每天早晨让第一缕阳光透进你的窗口,倚靠着阳台的坐垫喝一杯酥油茶,在音乐声中眺望远山,清新、纯净的空气足以弥补你最初两天的高原反应。

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长明,留下了岁月和朝圣者的痕迹。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在大昭寺前看磕长头的朝圣者的虔诚身影,也看假装朝圣实为要钱者如何行骗。

布达拉宫坐落在海拔3700米的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因其建造的悠久历史,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民族审美特征,以及对研究藏民族社会历史、文化、宗教所具有的特殊价值,而成为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

布达拉,在梵文里是“普陀”的意思,是观世音菩萨的应化眷爱之地。人们或许会抱怨高原的缺氧,气候的无常,满大街的酥油味和脏乎乎的饭馆,可是谁会体会到这种纯净的快乐呢?

藏历新年、雪顿节、驱鬼节、仙女节、酥油花灯节等,不仅能看到展佛仪式、朝佛、传昭法会等,还能观赏藏戏表演、木偶表演、花灯、对歌比赛、传统舞蹈……感受热闹又快活的拉萨。

藏历年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但藏历年的推算法与农历春节有差异。2010年的藏历新年是2月14日,和农历春节是一天,2009年藏历新年是2月25日,春节是1月26日,所以时间上较春节晚1个月。2008年、2015年藏历新年和春节是同一天。

藏族人民生活在高寒地区,造就得热情的性格,膘悍的气质,质朴而豪爽,并勇于改造环境。广袤的西藏高原,人居稀少,但只要是人口聚集之地,就自然创造出一种热烈的环境气氛。这样的气氛也体现在建筑、环境色彩的应用上。建筑外墙以白色为主,毛石经过粗加工后,涂白色浆,每年冬季开始,择吉日上一次白灰,由于西藏建筑外墙上窄下宽,墙体形成一个小小的斜坡,人们站在屋顶或墙上,用装满白色涂料的桶,从上往下倒浆浇涂,极为豪放粗犷。

大的贵族庄园在房屋上沿,有一圈边玛树枝束顶线,涂成土红色。一般民居外墙上沿有二条约5厘米左右宽的红、黑色带,沿围墙交圈。屋室门廊前有黑色矮墙。门廊檐下红、黄、绿、蓝原色艳丽彩画。室内梁枋艳丽彩画,结合家具用色,形成热烈的室内色调,与藏民淳朴、热情的性格成正比。

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掩在条条小巷深处的藏式房才是拉萨的灵魂,行走其中,扑朔迷离的光线与影调似乎将自己也揽入了这神秘的意境中。

行走在人来人往的拉萨小巷,你不仅能够最直接地感受生活的气息,还能享受到暖暖的阳光。拉萨这座古城承载了太多历史的变迁,随着时间的沉淀,这里更加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古城中的一条条小巷就像一个个挚友,靠近她,你能听到动人的故事;感受她,你能悟出生活的真理。

不在拉萨老街那些弯弯绕绕的小巷子里转过,不在小巷子里的甜茶馆泡过,和拉萨人一起喝着4毛钱一杯的甜茶、吃着两元一碗的藏面,又怎么能说体会过真正的拉萨?

拉萨是座神圣的城市,同时也是一座慢节奏悠闲的城市,最能体现慢节奏和悠闲的莫过于甜茶馆了。甜茶馆是藏民休闲的好去处,来到甜茶馆的藏民随意自然,喝茶聊天,侃侃而谈,个个像时间的富翁优哉游哉,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神圣的地方也有接地气的百姓生活。

与内地人的想象相反,冬季的西藏并非冰天雪地、寒气逼人。西藏地处低纬度地区,冬日暖阳遍及每年的11月至来年的3月。

主要城镇白天平均温度为10摄氏度至18摄氏度,高于北京3-5摄氏度,并不十分寒冷,空气反而更纯净,能见度高,景色更壮美。

来西藏的游客主要集中在5-9月,与旅游旺季相比,布达拉宫、大昭寺等景点少了喧嚣的人群。

游人能够以闲暇的心情、四方的步履细品布达拉宫的红白建筑和日光金顶,不会为买不到布达拉宫门票而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