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刘文忠 立根破岩 咬定青山——记山西农大教授刘文忠

2017-06-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华网太原5月14日电(记者刘轶芳.张平锋)在山西农业大学,动物遗传与繁育科学系主任刘文忠创造了许多"第一"和"最年轻"的记录.他是山西农业

新华网太原5月14日电(记者刘轶芳、张平锋)在山西农业大学,动物遗传与繁育科学系主任刘文忠创造了许多“第一”和“最年轻”的记录。

他是山西农业大学招收的第一个残疾大学生,也是第一个留校的身有残疾的老师,山西农业大学第一个博士后流动站的第一个博士后科研人员,该大学最年轻的教授(36岁),主讲的课程去年被评为山西省第一批精品课程。

在科研领域,他同样是硕果累累。截至目前,他共主持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12项。其中,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三项,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3项;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120余万字;先后被评为山西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一连串第一,一系列科研成果,一大堆荣誉。这些都是一般健康人都不容易获得的成功,这位因小儿麻痹症患者而造成左腿残疾的人却有了。

(小标题)因残疾差点被勒令退学

刘文忠出生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3岁时,一场高烧带着小儿麻痹症夺去了他左脚行走的能力。此后,他便不得不拖着一条没有知觉的双腿,走上了颠簸的人生之路。

童年的刘文忠虽然拄着拐杖上学,但并没有遭受淳朴的乡亲的白眼。他的自我感觉与其它孩子没什么不同。然而,当他在1982年9月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高中重点班时,他才发现,身体的残疾注定了自己和肢体健全人群的不同,也注定了求学之艰难。

因为残疾,入学才两天,他就被学校以“身体残疾会影响升学率”为由勒令退学。面对这样不公正的待遇,伤心的父母及亲朋好友反复向学校求情。经过多方交涉后,刘文忠才得以在3个月后被获准复学。

失而复学的机会,让他感受到了苦痛,更让刘文忠明白学习机会得来之不易。这也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三年的高中生活,他一直都刻苦学习,以超出常人的毅力获取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在1985年9月以全校第二名的入学成绩被录取至山西农业大学畜牧专业。

(小标题)“单腿”跳到泰山脚下

进入大学,意味着崭新的机遇,同时也意味着刘文忠不得不离开父母的怀抱,去全新的城市,承担更大的压力。

这些都对他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为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刘文忠决心离开拐杖,学会“单腿”走路,“单腿”上下楼梯。一开始,他一阶一阶上下以平衡重心,后来觉得这样太浪费时间,于是又尝试着两阶两阶地起跳。经过无数次的摔倒和爬起,他终于实现了自己“单腿”走路的梦想。

1991年,刘文忠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在泰安参加学术讨论会时,他竟从泰山顶上“跳”到了泰山脚下。

在自己的求学生涯上,刘文忠也以“单腿跳台阶”的勇气和毅力开始了不停歇的攀登。

1992年7月,刘文忠以优异成绩取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在常人看来,这都已经是了不起的成绩。然而,他并不满足。为提高教学和学术水平,他一直试图圆自己的博士之梦。在1996年报考西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因残疾原因被拒后,他毫不气馁,并在经过冷静选择后于1998年在职攻读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并在2001年通过答辩。

(小标题3)心底的话:奋斗创造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

无数成绩的背后则是一颗拼搏的心。

在山西省第三次自强模范暨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上,刘文忠回顾了自己所走过的满是荆棘和光荣的征程,也说出了他心底的话:

“残疾人依靠的不仅仅是手中的拐杖,而是全社会的支持。残疾是一种不幸,也是一种财富。它是生活赐予我们的一份考卷,我们可以通过拼搏画上圆满的句号。人的成长没有一个标准的模式,但可以通过奋斗创造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