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媜电子书 看台湾作家简媜新书 品味生命如此深

2017-12-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人看生命如此深,亦看痛苦如此深.翻看台湾作家简媜的新书<谁在银闪闪的地方 等你>,心中浮现的就是这两句话.大陆的读者对简媜不熟悉,在台湾她也

人看生命如此深,亦看痛苦如此深。翻看台湾作家简媜的新书《谁在银闪闪的地方 等你》,心中浮现的就是这两句话。

大陆的读者对简媜不熟悉,在台湾她也未大红大紫。几年前翻开她的《女儿红》,惊艳。文字有4D的效果,写雨便水雾氤氲,咖啡便香暖袭人,特别是她的视角,于亲子、夫妻间捕捉到众人忽略又至关重要的点滴,写无奈、疲惫、困惑、失落等人生种种,往往达到别人心中早有却口不能言之处,“像每一滴酒回不了葡萄,我回不了年少”,绝对不是俗手!让我对她毕业的台大中文系不敢小视。

出身宜兰农家,考上台大中文系,学生时代就开始出书、获奖。因为细腻,因为幽深,虽然独到,但总脱不了“寻寻觅觅”的闺阁气,容易把她归为“女子文学”,妙则妙矣,终究有闺阁的狭窄和象牙塔的唯美。

这本新书,气象一变。直面老、病、死,提出“老与病,是考验一个社会文明与否最具鉴别度的题目”,用26万字探讨养老、丧葬、遗产等问题,以她惯常的敏感犀利驾驭社会题材,可成为全社会的“变老”课本。

简媜不仅批评“什么样的社会,会让老人独自老着、病着、活着?”,而且向每一个人建议:“老,是一门高深奥妙的学问,必须学习。”她认为,我们3岁进幼儿园,7岁上小学,“却从不认为满65岁的人也应到老年学校报名,学习如何面对紧接而来的老病死联合课程。” “一个毫不准备的人是不负责任的,他把问题留给家人及社会。”

关于长寿,简媜在书中提出自己的观察,“一个人惊惶恐惧地企求长寿,却把活着的每一天用来惊惶恐惧。这样的长寿,意义何在?”难得的是,她一脱以往的脆弱无力感,文字间激发出乐观与力量。她以老师齐邦媛和公爹姚鸿钧为例,证明老人可以修得“高学分”,尊严地老去。

齐邦媛80岁那年选择改变人生,住进老人院动笔写自传《巨流河》,将孤独化成创作养分,她说死是“服务期满”,“我希望死的时候,是个读书人的样子。” 简媜也记录了自己公爹生命最后的时光,他得知肺癌病情后,不怨不泣度过最后8个月。简媜问他:“一生有遗憾吗?”他回答:“我充满感谢,没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