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授陆谷孙逝世 悼《英语世界》顾问陆谷孙教授

2017-09-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陆谷孙曾在2007年专门写过一篇<我的父亲>,怀念他的父亲陆达成先生,他在文章开头说:"我始终扮演不好什么委员啊.劳模啊.名师啊之类的角色,

陆谷孙曾在2007年专门写过一篇《我的父亲》,怀念他的父亲陆达成先生,他在文章开头说:“我始终扮演不好什么委员啊、劳模啊、名师啊之类的角色,但我一直想做个父亲的好儿子,以长驻记忆的父亲的修身言行,当作绳墨,努力‘克隆’出一个无愧于他的儿子来。”

这段话是对陆谷孙内心世界的最好描述,他出生书香门第,虽不是什么名门世家,但父亲陆达成因爱国从香港返回大陆,在铁路局中为比利时人做办公室职员,其间自学成才,精通法文,后来成为比利时人的主要翻译,一生未离开过法文,后来为中科院翻译过都德的《星期一的故事》短篇集。从小陆谷孙过得一直比较孤独,父亲忙碌,常年不能在身边,但凡是父子相处之时,陆达成总是教育陆谷孙做人要正直。

陆谷孙深厚的古文功底也和父亲有极大的关系,陆达成做的是法文翻译,但他要求陆谷孙从小就背诵唐诗,看朱子家训,古文观止,父亲在翻译《星期一的故事》时誊抄的蝇头小楷令许多人赞叹不已。但因为陆谷孙少时与父亲相处时间不多,未能学习法文,大学时期才接触英文,后来对照着英文版,陆谷孙小心翼翼地校对好几遍,才敢把英文版译出的《星期一的故事》与父亲的版本合并出版。

陆达成一生爱穿唐装,虽出入洋人企业,一口流利法语,但在思想上完全是中国传统文人,在这点上,陆谷孙继承了父亲这一“矛盾”的特点,爱评论时事,跟得上流行,却又固守传统道德和个人原则是许多人对他的印象。

虽然陆谷孙没有继承父亲的衣钵,继续法文事业,但从小对于语言的爱好和习惯对他今后的事业却有重要影响。陆谷孙最好的时代,从迈进大学时,终于开始了。

进入复旦大学外文系后,陆谷孙才开始接触英语,这其中最大的影响便是培养了他对莎士比亚的兴趣,使他日后对莎士比亚的研究造诣颇深。

“大四的时候,林同济教我们精读,引莎士比亚的独白,对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读懂,他就逐字解释。他跟我们讲这个字有多少种可能的解释,背景如何,然后再讲音韵、节奏,讲得非常地道。他讲一段我就背一段,我现在还能背好多好多段。

”在林同济的课堂上,陆谷孙第一次认识了莎士比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痴迷于此,可以说,他现在孤傲执着的性格一方面来自于父亲的传承,另一方面,就是对莎士比亚的研究。他是中国第一个对莎翁研究颇深的学者,可以说他对莎士比亚的研究在国内是和编词典齐名的。陆谷孙说,最美好的日子就是在学校里与同学同演莎士比亚的戏、朗读莎士比亚的作品。

关于他对莎士比亚的痴迷还有一个佳话。1990年,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出访香港、新加坡等地,陆谷孙担任首席翻译。港督在讲话时,引用了莎士比亚的话。陆谷孙翻译时兴之所至,将莎士比亚剧中同一段后面几句话用英语背了出来。总督大为惊讶和赞叹。回沪后,朱镕基在全市干部大会上夸奖道:“我这次出访,带去的翻译水平不得了,与香港总督对背莎士比亚作品。”

但他总是觉得可惜,现在的年轻人没几个喜欢莎士比亚的,内心都不静,虽然开设了莎士比亚精读课,但课后有几个人继续喜欢着莎士比亚却无从知晓。对目前总有人改编莎剧为京剧昆曲的事情,陆谷孙很不满意,他坚持莎士比亚的原著和文本,不喜欢胡乱改编:“我的立场是以文本为主。你不要轻易地就来评论莎士比亚,你不要轻易地写论文,你先给我把整个文本读懂了。”

师从徐燕谋以后,陆谷孙本有机会拜到钱钟书门下,奈何钱钟书没有收他,这让陆谷孙一直都没有面见过钱钟书,但他发自内心对钱钟书的尊重让他一次次地与钱钟书通信,探讨学术问题,还在《英汉大词典》第一版时邀请钱钟书作序。此后,他一直与钱钟书保持着通信关系。

陆谷孙遇上了一个美好的大学时代,玩味莎士比亚,师从徐燕谋,受教林同济,信寄钱钟书,这些熠熠闪光的大师们给了陆谷孙受益一生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