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三国唯一的军师 为什么主张投降曹操

2018-01-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也许张昭在你的眼里被黑成一个软弱无能的文臣,但是他在吴国的贡献是很多武将不能比的,孙策曾留言孙权“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可见他在吴国的分量,接下来让我一起了解一下这位三国重臣,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善隶书,从白侯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览众书,与琅邪赵昱.东海王朗俱发名友善.弱冠察孝廉,不就.与朗共论旧君讳事,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刺史陶谦举茂才,不应,谦以为轻己,遂见拘执.昱倾身营救,方以得免.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避难扬土,昭皆南渡江.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升

也许张昭在你的眼里被黑成一个软弱无能的文臣,但是他在吴国的贡献是很多武将不能比的,孙策曾留言孙权“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可见他在吴国的分量,接下来让我一起了解一下这位三国重臣,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善隶书,从白侯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览众书,与琅邪赵昱、东海王朗俱发名友善。弱冠察孝廉,不就。与朗共论旧君讳事,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

刺史陶谦举茂才,不应,谦以为轻己,遂见拘执。昱倾身营救,方以得免。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避难扬土,昭皆南渡江。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升堂拜母,如比肩之旧,文武之事,一以委昭。昭每得北方士大夫书疏,专归美于昭昭欲嘿而不宣则惧有私,宣之则恐非宜,进退不安。策闻之,欢笑曰:“昔管仲相齐,一则仲父,二则仲父,而桓公为霸者宗。今子布贤,我能用之,其功名独不在我乎!”

对于张昭的评价,人们是给予肯定和褒义,因为张昭心怀吴国,心系百姓,为吴国内政做出巨大贡献。三国志作者陈寿:张昭受遗辅佐,功勋克举,忠謇方直,动不为己;而以严见惮,以高见外,既不处宰相,又不登师保,从容闾巷,养老而已,以此明权之不及策也。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於色。

孙权: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使张公在坐,彼(蜀臣)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

孙策一死,刘备上奏章给汉献帝并获得批准,孙权被封为车骑将军,张昭并封为军师。在三国史上,这是唯一的军师。孙策死时,孙权年仅十七岁,还是位少不更事的孩提,还十分任性和狂悖,正是在张昭的匡佑下,才一步步走上正路的。孙权在武昌钓台饮酒大醉,命人用水浇群臣,并说道:“今天都必须开怀畅饮,只有醉倒在台上,才能罢休。”张昭见状,出来坐到自己的车上。被孙权召回责问时,张昭答道:“昔纣王为糟丘酒池长夜之饮,当时亦以为乐,不以为恶也。”

在张昭的主持下,东南抵定,民众也逐渐安居乐业,孙权野心也膨胀起来。鲁肃教唆孙权割地称雄时,张昭对此十分反感。他对孙权说:“肃年少,粗疏,未可用。”但孙权因为周瑜曾告诉他:“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

现在的一些观点认为,张昭劝孙权投降曹操是立足于中国统一大业,是符合当时人民渴望统一的历史潮流的。所以,现在为张昭叫好的呼声很高,张昭在劝孙权投降时没有说过一句百姓久困于战乱,渴望和平的话,他说的是:现在曹操势力太强大,我们是打不过的,既然打不过,只有投降好了。

是当时中原地区是中国文化和经济最为先进的地区,做为一个名士,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才是他最向往的,做中国(中原)名士自然要比做个偏安江东的名士要来的光鲜。其他人如顾雍等都是这样的。从品德上来说,张昭也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他所谓的名士风范不过是他假道学的面具,不在大战略上忠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只在小节上斤斤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