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平作品 解构青花——吴永平作品展

2017-12-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地 址/Address:上海淮海西路570号红坊A区,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Shanghai Scuplture Space,Hall A ,

地 址/Address:上海淮海西路570号红坊A区,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Shanghai Scuplture Space,Hall A ,No.570 West Huaihai Rd.Shanghai

吴永平的作品,涉及金属、陶瓷、塑料等诸多材料;雕塑、装置、绘画等诸多艺术形式,可以说丰富多彩,但从观念讲,有两个大的方向。其一是“转化与交融”——从传统中汲取营养,进行现代形式的转化,或者吸取西方艺术营养,又融会东方文化特征。

前者如玻璃钢油彩的人偶系列作品。人偶的形象源于汉唐陪葬的陶土或木制的偶人,保留着古代仕女的风韵,但是体态衣纹简约概括,头部仅仅是一个优美的椭圆,近乎抽象,而头上的冠,是远古稚拙而神秘的鸟兽或器物形态。

这些人偶,集合了东方女性的神韵,但抽象简约的形式表达,似与不似之间的游走,使审美意蕴更加丰富;玻璃钢材料取代了陶土、木头等自然材料,不同类材料质感的转换,增强了作品的现代艺术感受。

后者如乐烧小人系列,马蒂斯、德加手中的栩栩如生的铸铜的雕塑小人,在吴永平手中,不仅变成了有东方文化特点的乐烧陶瓷,而且具有汉代歌舞俑般写意的风韵,二者相同的,是手对于材料的把握能力,手迹对于体态塑造、情感的充沛表达。“转化与交融”,使吴永平穿梭游走在传统和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挥洒而自由。

吴永平另外一个创作方向,是“单纯与丰富”——对于单一材料和形式元素进行组合试验的作品,更彰显了东方哲学的意蕴。这类作品,主要是陶瓷和焊铁两种材料。青花和粉彩的近乎抽象的陶瓷半身人像,被赋予鲜艳的色彩,传统陶瓷提炼的符号不断重复,从附着于器物用品的装饰转而成为极简的现代人形的文化符号特征,完成了现代与传统的对话,是颠覆也是重生。

至于无数变形的陶杯组成的屏风,则更有形式上的美感:色彩似枯荷败叶,有着深秋萧瑟的诗意;陶杯内在的虚与空,与外在的紧密排列形成对比;而金粉银粉的轻洒,更有了装饰的富贵华丽。

仔细看去,很安静,很细腻,但却有种紧张的张力;整体上单纯质朴,内部却暗含无数的变化,以及创造的无限可能。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最朴素单纯的东西,却孕育万物。这种东方哲思,在吴永平焊铁作品中也得到生动的表达。将生锈的废铁焊接在一起,无论是用单纯的直线做成的运动形象,还是用单纯的圆圈组成的动物雕塑,都在似与不似之间,试验了单一构件多种变化的可能,完成了抽象符号与具象造型的转换。道家古老哲学与现代工业废料忽然间毫不冲突的结合起来,成为当代生活颇有意味的景观。

在吴永平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他对于媒介材料的选择思考,对于形式的打磨考究,对于符号的借用,无论是现代艺术手段还是当代艺术方法,只要有助于观念的表达,他都毫无阻碍的自由运用,这种思索和制作过程,带给他心手合一的快乐——不仅真切地传达出艺术家个性和手迹的魅力,也清晰地表述了清晰的个人观念,作品形态不拘一格,多彩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