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工作室特聘导师——陈振濂

2018-06-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美术报名家工作室第一期日前圆满结束,记者特地专访了书法工作室导师陈振濂(下简称陈). 记:两年前,您为什么会选择加盟美术报名家工作室来进行公益授课? 陈:与美术报有多年的专业交往. 一则它是我所服务的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报社中许多同志都曾经为学校同事.二则是美术报的蔡景富总编和张谷风副总编特别尊重名家,为我和美术界的同行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帮助. 比如在2009年北京意义追寻大展.2010年大匠之门展.2011年守望西泠展时,都给予我的这些展览以大篇幅的立体的连续报道,多次合作之后,形成了非常默契的

美术报名家工作室第一期日前圆满结束,记者特地专访了书法工作室导师陈振濂(下简称陈)。

记:两年前,您为什么会选择加盟美术报名家工作室来进行公益授课?

陈:与美术报有多年的专业交往。

一则它是我所服务的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报社中许多同志都曾经为学校同事。二则是美术报的蔡景富总编和张谷风副总编特别尊重名家,为我和美术界的同行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帮助。

比如在2009年北京意义追寻大展、2010年大匠之门展、2011年守望西泠展时,都给予我的这些展览以大篇幅的立体的连续报道,多次合作之后,形成了非常默契的互动与体察。

但当时,美术报并没有什么具体项目可以让我们介入。交往也就仅限于互相提供信息与稿件而已,是编者与作者的关系。

2011年春,张谷风同志来找我,提及想利用美术报长期积累的资源与平台,来办专业研修教育,但不是一般只注重提高技艺的普通书法教育,而是强调薪火相传的艺术创新项目。

希望我能介入,帮助一起领衔号召一下。我忽然起了一种悟兴:如果把它当作一个科研项目来对待,是否会有一种多赢的效果——在报社是希望我加盟以扩大影响力并确保教育品质,是希望我提供帮助;但如果我把自己在书法上的前沿探索课题投射进去,把本来是友情帮别人变成自己的科研需要呢?于是一拍即合。

我主动提出,我们合作一个周期为两年,在这期间我公益授课,课酬分文不取,唯以学术理想与信仰是求。美术报可以通过名家工作室做大品牌的综合效应,而我则在这个过程中同时追求自己新的学术理念和科研实践的展开。

至于报酬,我们享受改革开放大潮的“红利”,衣食富足,不愁吃穿,本身就是受益者。现在条件好了,应该反哺社会,让更多的书法爱好者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服务与品牌影响力。如果还是心态猥琐地斤斤计较于酬劳高下,反而缺少社会责任感了。

目前看来,这两年的合作尝试,可以说是水乳交融,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记:一晃两年过去了,第一期的名家工作室的学习课程即将结束,对于这两年您有什么感受?

陈:美术报·名家工作室第一期学习,从2011年秋到2013年4月,总共6次集中训练,可以说十分充实而饱满。

从最初开始,因为是当科研来做,所以就设定了一个独特的教学思路:即书法创作与学习,应该摆脱一般技法练习的平庸,而使它能为一个书法创新的时代大目标服务。在我而言,即是以学院派的“主题性创作”作为创新尝试,从基础技法训练到主题构思设立、形式配置表达,三连环地进行真正创作意义上的严格训练。

为此,我作为导师,先对两年的时间配置与主题要求进行了顶层设计。设置了六组教学关键词:

(一)恢复与校正。

(二)攻坚·技法精细化。

(三)深化与推演。

(四)主题·构思·创意。

(五)形式塑造能力。

(六)完美表现

并就每组教学关键词进行了提要式解读:从技术基础到主题构思、形式语汇;从初学时的顾此失彼到学习开始讲究条理性与逻辑性;从深入探究古典到开拓新思维;从技术困境到学术积累欠缺;但凡一个学员可能遇到的实际困难与思想疑虑,都作了充分的估计与预先的准备。

而我也在宏观与微观交叉的视角中,寻找到了新的思考点——比如古代个人“书塾”,现代专业“学院”,与现代个人“书院”三者之间的关系。

与“书塾”、“学院”相比,名家工作室作为“书院”的教学特征,应该是拒绝“书塾”式的个人化特征但同样要避免“学院”式的集体拼盘方式,而是以名家个人引领与教学团队集体拓展相结合的组合拳方式,既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它出自导师个人的科研成果),又不搞一言堂,而是以一个团队集体来展开之,并且教学团队的每一位教师都有充分发挥的自由空间。

目前看来,这样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广受欢迎的。

我们的学员团队是极其优秀的:从刚入学时摸不着头脑以为就是一般书法技法培训,到迅速转型投入严酷的技术训练,再到刻苦学习学院派主题性创作的理论文献,直到最近开始尝试亲身实践学院派书法创作从主题、形式到技巧的艰难过程。

寝食难安、昼夜思虑,呕心沥血、刻骨铭心,为了一个不会带来世俗利益的学术目标而付出了巨大牺牲和时间、财力上的成本,最后终成正果。可以说,在这场长达两年的、马拉松式的书法科研探索的赛跑中,30位左右的名家工作室学员,都是跑到终线赢得胜利的优秀选手。

这一点,只要看看他们在这次毕业展上的表现即可。每位学员都有两套作品:“学院派主题性创作”与“书写型作品”。前者表现出浓郁的崭新艺术创作意识;后者则折射出厚重的传统功力。

——不负重望!

——毕业展的临门一脚,超常发挥,风生水起,云卷云舒,这样的名家工作室“黄埔一期”所取得的业绩,正是我在两年前所预设并期待的结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都是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书法精英。比起市面上一些触目皆是、平庸单调、毫无想象力的书法展来,他们的作品,足可称得上是魅力四射!

记:名家工作室即将开始新一期的招生,对于新一期的名家工作室,您有什么期待?

陈:第二期“美术报·陈振濂名家工作室”即将开始招生。

我希望能不断聚集起一批有识之士,继续为学院派的主题性创作作大规模地持续投入与推进。新世纪以来的十年书法史表明,当年学院派书法提出的从“形式至上”到“技术本位”再到“主题先行”的一连串新的创作概念,正在逐渐成为当代书法的群体共识。

在这十年中,“形式至上”是被各种书法展览活动体现得最充分的。在今后若干年,我们会对书法创作之于“主题先行”予以更大的关注与接纳。由是,以一部分有志创新的书法精英团结起来,勇敢地作披荆斩棘、荜路蓝缕的开拓与实验,在更大专业视野与文化视野中,全力开拓与推进当代书法可能的发展空间,这不但是可能的,而且还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与责任,是必须的。

我们的第二期名家工作室,应该预期做得比第一期更好。

——是小富即安,把书法当作自娱自乐的安乐椅?

——还是卧薪尝胆,立志去治国平天下?

这样的追问,在两年前已经指向第一期名家班的学员;它还会在今天指向第二期入学的学员,当然,这样锋利的追问,更会指向作为教学主体的我们自己。

(陈振濂书法工作室首届六期教学课程详见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