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Google不过一家广告公司

2018-04-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这是一个可以玩得很疯狂的年代,只要你有办法"赚取"别人的眼球.  别再讨论眼球经济是否已经过时,Google的崛起已经向整个互联网宣布"眼球就是一切",只不过在互联网的新时代需要换一个赚取眼球的方法. 自Google在IT这个混沌的江湖出道以来,就刻意打造了一张干净的小白脸.Google招牌式简洁的首页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搜索框--没有传统门户防不胜防的弹出式广告,也没有密密麻麻的超链接. 别以为"人不可以貌相"这句话在互联网上依旧适用.美国调查公

这是一个可以玩得很疯狂的年代,只要你有办法“赚取”别人的眼球。 

别再讨论眼球经济是否已经过时,Google的崛起已经向整个互联网宣布“眼球就是一切”,只不过在互联网的新时代需要换一个赚取眼球的方法。

自Google在IT这个混沌的江湖出道以来,就刻意打造了一张干净的小白脸。Google招牌式简洁的首页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搜索框——没有传统门户防不胜防的弹出式广告,也没有密密麻麻的超链接。

别以为“人不可以貌相”这句话在互联网上依旧适用。美国调查公司Vividence Corp对全美2,000名成年网络用户进行了关于Google、Ask Jeeves、Lycos、MSN、雅虎在内的搜索引擎的使用调查和监测就证明,Google的这张小白脸的确为它在广大网民面前赚取了不少印象分。结果显示,多数被调查者认为,Google的搜索结果与其它搜索引擎几乎没有差别。最爱Google的主要原因是其界面比较干净。

良好的第一印象给了Google进行下一步炒作的资本,卖网络广告出身的Google非常精明地为自己打起了广告——不不不,或许我们应该换一个更加时尚的词汇“形象包装”,否则就太对不起Google对自我形象的精心护理了。

Google早早就打出了“Don’t be evil”的广告语,试图在广大网民心中打造一种和互联网大亨们的“拜金主义”所不同的清新作风。非常庆幸的是Google成功了。君不见,在各大论坛的帖子上,每当网民发泄对某一IT公司不满的时候,Google往往成为了他们正面的对比对象。即使当Google日后深陷“隐私风波”,即使当Google向中小网站推销免费的流量统计这一“特洛伊木马”的时候,依旧有很多网民表示了对Google的支持,而最初坚定这批Google Fans信心的就是这句广告语……

仅仅有广告语当然还是不够的,Google也深谙此道,它的下一步炒作策略也和当今诸多当红明星一样——多栖发展。这不,Google拟收购DMarc进军无线电广播广告市场的消息曝光之后很快就成为了各大IT频道的头条新闻。而在之前,Google的多栖发展已经进行得“有声有色”了。从那个让美国网民甘愿用大选选票换邀请的Gmail 到引发欧洲图书馆轩然大波的Google图书馆计划,直至blog search(博客搜索),Google earth,Google base,,google reader,Picasa等等一系列的新业务,Google以搜索为轴拉出了一条长长的产品线。

让人瞠目的多元化速度,保证了Google在各大IT新闻中绝对的高曝光率,而玄疑的情节设置更是关于Google的报道“常盛不衰”。君不见,近日Google对于传说中的Google PC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推辞就引发起众多网友的浮想联翩吗?无论比尔·盖茨抑或是鲍尔默如何大声咆哮,发泄对Google的不满,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是:层出不穷的关于Google多元化发展的消息还是牢牢地在各种IT新闻报道中抢得了一块不小的版面。当然这些消息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Google刻意打造的创新形象的注脚,等于为Google作了无数次免费的广告……

当然Google把对自身包装做到极致的一招还是依靠大腕们。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自从Google进入IT这个江湖之后,就被有意无意地和两位前辈“大侠”微软和雅虎联系到了一起。在这个IT业界越来越娱乐化的时代,Google和微软、雅虎两位大腕的“联系”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和超女的成功有异曲同工之妙。人是一个喜欢比较的动物,当微软、雅虎的弱点显露出来的时候,Google刻意打造的创新形象就很容易地进入到了人们心里;人同时也是一种同情弱者的动物,当年幼的Google面对微软、Google两大前辈威胁的时候,同情的天平自然而然地倾向了Google……

凭借着对自身影响的“精美”包装,Google取得了现在的成功。当人们不断地讨论着Google那火箭般上升,近期甚至突破1400亿美元大关的市值时,别忘了这1400亿并非是它业务所得,而在很大程度上是投资者们炒作的结果。而Google得以被投资者们法眼相中,并被成功炒作的根本原因就是其用“精心策划”的包装骗取了网友的心。

或许你会反驳,为什么会认定Google的所作所为不过是一种“炒作”,千亿Google不过一家广告公司呢?其实仔细审视Google的业务,你就会发现端倪。难以否认Gmail的确改变了全球互联网对于免费邮箱价值的看法,难以否认Google Earth的确让“地球改变了审视自己的方式”,难以否认Google图书馆计划的确让好学之人为之激动,但是这些业务大多在被广泛报道之后就一直停留在beat阶段,而Google现有的营业收入有九成以上是来源于广告收入。因而也就不能不让人怀疑Google很多的行为不过是这家广告公司精心策划的自我炒作而已……

“千亿Google”一个被互联网业内人士反复念叨的词汇,一个让很多互联网企业满心憧憬的词汇,很有可能不过是一个广告炒作下的泡沫而已。当然,以上的种种分析仅仅是笔者的个人推断而已。希望它们不要成真,否则岂不哭杀对Google心存希望的痴男怨女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