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一张弥足珍贵的邛崃一中老照片

2017-08-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期盼了六年,<每月有诗读>终于出版了,编著人,我的恩师许世平教授来信要我给他的几位老同学,和在成都的老老乡送书,请他们指正.周末,我来到温江

期盼了六年,《每月有诗读》终于出版了,编著人,我的恩师许世平教授来信要我给他的几位老同学,和在成都的老老乡送书,请他们指正。周末,我来到温江柳春路寻访成都公路总段原党委副***汪家荣老先生。当80岁高龄的汪老先生得知我是他昔日老同学许世平的弟子,赶紧迎接我进屋,汪老夫人给我泡上了一杯铁观音。

闲谈之中,老先生拿出了一张老照片,这张照片拍于1948年,照片上的人物是现邛崃一中(原省立邛崃高级中学)的男7班九名学生和当时的邛崃邮局牟局长的合影。当时的省邛中招生是,男生半年招一次,女生一年招一次。那一年的省邛中已经有男生7个班,女生4个班。

当时,邛崃的初中学生要穿童军服,戴童军帽(船形帽),都是草绿色的,高中学生要穿麻盔铠(黑白相间的,黑点点的麻布衣服),也就是中山服(四个兜的),在学校上课的时候,还要打绑腿,系腰带,戴黑色的帽子,材料是布或呢子的(看各人的家庭情况来定)。但,学校是不会统一收钱作校服的,而是,要求学生家里自己找裁缝做的。

照片上的九名学生都很好学,他们觉得自己的英语很差,需要补习,但是,愁啊,愁到那里去找人呢?有一天,汪家荣告诉大家,他认识一位英语很好的人,可以请他帮忙补习,谁呢?和他们家住在一个院子里的当时邛崃邮局的牟局长。

(汪家荣的家当时是很富裕的,房子也很多,汪老先生原来家住在邛崃南街、门牌434号(邮局),当时邛崃邮局没有地方办公,租他家的房子办公,汪家就成了邛崃邮局的房东。)和大伙商量之后,这一天,决定去请牟局长给大家补习英语了。

一天中午放学,大伙吃了午饭(当时休息时间,就没打绑腿),邀请了牟局长,在省邛中走一走,大家交流交流,走到教室的柳树下,汪家荣说,大家有缘走到一起和牟局长合张影留念吧。于是,请来照相的师傅,拍下了这张老照片。

但是,大家谁也没有想到,这是第一次的英语交流,也是最后一次的交流。第二年,邛崃解放了,牟局长也没有了消息,这九位同学各奔前程,有的留下来继续读书,有的入伍参军,还有的开始走入社会。而这张老照片成了他们分离时最后永恒的回忆。

汪家荣老先生是九名学生中唯一入伍的,1950年,他响应“进军西藏,建设国防”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十八军(军长张国华将军)进藏,又在西南军政大学八分校学习,后分到西藏军区干部部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家住南街的陈懋林 (西丁),后来,考入了成都艺专(四川美院前身),擅长水墨画、漫画、书法艺术,成为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曾受聘于中国文化部,郑州大学新闻系教授,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委员,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大型辞书《美术辞林》编委及分卷(《漫画艺术卷》(116万字)主编,陕西省文联委员及职称评述观审委员会委员。

作品曾参加伞国第六、七、八届美展,参加在日本、新加坡、香港展览,被中国炎黄艺术馆及美、英、法、德、韩、新、台湾、香港等国家或地区展览馆、画懈、个人收藏。

为西安市政府宾馆《四京饭店》作长25米高2.2米大型壁画《长安瑰宝》。为“中国电信”、北京电视台“今日话题”、”巨能东方”、亚太公务航空公司、”银河基金”等题写名称。

其事迹被((当代美术家词典炉、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辞典》等多家国内外辞典收录。后应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邀请赴伦敦作题为《谣丁艺术))的学术讲座,随后在英、法、德、意、奥、荷等国家旅行作画。西丁先生如今定居在北京,他无时无刻不想念着家乡邛崃。

1999年,我在邛崃泽民中学上高中,有幸能一睹先生真容。(当时西丁先生回邛崃,泽民中学的侯家华校长和先生是初中同学,便邀请先生来学校参观。)那天,我有幸能到校长办公室看先生当场挥毫,先生个头不高,大嗓门。

和侯校长见面时抱着拳作揖哈哈一笑,颇具古人风范。事后,我才听说,先生认为,作揖比握手要好,好在清洁卫生。他的古人风范不光表现在抱拳作揖上,还体现在内省修养上,言必信,信必果,是一位诚信君子。

恩师许世平老先生是九名学生中唯一的外地人,说外地,也不远,蒲江人。恩师是家里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从小深受家庭教育影响,酷爱学习,三年读完小学,一年半读完初中,当时(上高中时)才十四岁多。恩师的父亲(太老师)名叫许荣阶,是清末最后一届秀才,跟随他的老师(一位举人)到北京,广东逛了一圈,思想受到很到启发,他深刻地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提倡兴办教育。

回来后,到邛州联合县立中学任学监(相当于现在的政教主任)(1914年4月 邛崃、大邑、蒲江3县会商复办中学,定名邛州联合县立中学,县人陈国藩任校长。

是年秋,招收第一班,学生约60人,学习期限4年。[邛州联合县立中学前身邛属中学堂,开办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秋。

清宣统三年(1911)七月,因四川保路运动兴起,邛州罢市,学堂停办。])培养出了像张开阳(四川政法大学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二十四军第一师军法处秘书,后任私立敬亭初级中学校长和董事长(后来,敬亭中学,蜀才中学,尚智中学三校合并成为了今天二中的前生),从1957年至1983年一直是邛崃***副***。

)这样的优秀学生。当时的蒲江复兴和大塘竞选乡长,闹的很凶,还发生了武斗,最后,太老师许荣阶以蒲江县参议员的身份出任复兴的代乡长和大塘的参议员,平息了这场“乡长之争”。

他一直认为“买田置地,天经地义”,用自己的工资慢慢地买田地,直到解放前,已经有粮田二百余亩了,因此,定为地主,后入狱,在狱中生病,回家后,病故于家中。

从此,许家没有了经济支柱,少年的许世平先生更加明白了,读书才是唯一出路,于是,他发奋学习,于五一年考上了四川大学中文系,离开了家乡。五五年分配到了天津教书,成了教授,后定居在天津市河西区,曾经连任三届区人大代表。

许教授今年七十五岁,因为许老师在邛崃一中读书的时候他的语文老师是孙汉鼎先生(成都人,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民主人士,后任邛崃县副县长)。而孙汉鼎先生的独生子孙斌老师是我的中学历史老师,孙汉鼎先生十分欣赏当年读书的许世平,许世平也十分尊重孙汉鼎先生,尊称他为恩师,常到他家中,关系甚密,当然就和孙斌兄弟相称了。

我读中学的时候(临邛中学),孙斌老师十分重视我,我称他为恩师,孙斌老师把我当成自己的儿子。1999年,许老师回四川老家探亲,专程到孙老师家看望孙汉鼎先生的夫人(他的师母,何老师),孙斌老师到泽民中学来找我(我上高中了)到他家里,那天我们一起吃饭,孙老师向我介绍了许老师,说是太老师(孙汉鼎)的嫡传弟子,是他的师兄,要我叫师叔,当即我就拜许老师为师。

在之后的几年间,我们一直保持着书信联系,我一直称许老师为恩师。2006年,我到北京参加全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会,专程到天津看望了许老师。附:照片中人物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