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吾的《黄花》 读李健吾的游记《雨中登泰山》有感

2017-11-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我很爱旅游,最想去的地方当然是泰山.正像作者所云:"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很可惜,这个愿望一直没能实现.无奈之下,我只好去

   我很爱旅游,最想去的地方当然是泰山。正像作者所云:“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很可惜,这个愿望一直没能实现。无奈之下,我只好去读李健吾的游记《雨中登泰山》。读后,颇受感动,于是将我的感想记录之。

   泰山是五岳之首,有许多古老动人的故事。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盘古死后,他的头部化为泰山。据《史记集解》所载:“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大诗人杜甫年轻时,呈多次游历山东,饱览了齐鲁之帮的名山大川,他对泰山独有情缘,给后人留下了千古名篇《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从古到今,多少名人壮士都对泰山独有情衷,原因就是:这里不但有秀美的山川,还有千年的文化积淀。

   这篇游记,描写了泰山别具情趣的景色和登泰山的“独得之乐”,抒发了热爱祖国秀美山川和悠久文化的情怀。全篇紧扣“雨”字,用重笔浓墨细描细绘,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水淋淋,湿漉漉”的水墨山水画,创造了“人朝上走,水朝下流”的诗一般的意境。这“雨”中的泰山,景物千姿百态,山体在绵绵细雨中有些朦胧,越发显得崔嵬了。

   下面我们不妨跟随作者的脚步,去目睹这一幅幅水墨山水画的神奇。

   泰山的云,是烟是雾,让人辩识不清,只见灰蒙蒙的一片,把泰山上上下下裹了严实。虎山水库更是神奇,坝上的七股大水,呼啸着从桥孔跃出,直铺下去,撞击着桥下嶙嶙的乱石,溅起一片雪白的水珠,脱线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上。

七股大水仿佛是七幅黄锦,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绕过虎山,当你站到坝桥上,会看到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地,欲步不前;而另一边则是喑呜叱咤,好像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

这时,雨越下越大。王母庙后的七真祠就在眼前,里面有七尊塑像,中间是吕洞宾,两边是他的朋友李铁拐和何仙姑,东西两侧是他的四个弟子。这些塑像的面容非常逼真,也很亲切,各个都栩栩如生。

出了七真祠,在往前走,就是登山的正路。这时你要穿过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在登山的路上,人朝上走,水朝下流。在岩石的缝隙里,泉水和雨水混在一起,滴滴嗒塔,顺着斜坡,流进山洞里。

从山下往望,南天门隐隐约约可见,好像并不远。紧十八盘仿佛是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中。这时,眼前的景色着实迷人,乌云四合,层峦叠嶂,悬崖陡峭,我们仿佛真的置身于这水墨山水画之间了。再往前走就是经石峪。

眼前一片大水漫过一个大石坪,光光的石头上刻着一部《金刚经》,字有斗大,年月久了,大部分让水磨平了,看上去,字迹不是很清晰了。这时,又来到一片柏树林,阴森森的。浑身的汗水和雨水交织在一起,经风一吹,凉飕飕的。

过了柏洞,抖擞精神,一气走过壶天阁,又登上黄岘岭。登山的路,上升的坡度越来越大,路边山势陡峭,好在路是宽整的。只有探出身子,才知道自己站在深不可测的峭壁边。走着走着,昂起头朝西望,半空挂着一条两尺宽的白带子,随风摆动,景色非常壮观。

想凑近看,却隔着宽阔的山沟,这就是飞瀑!攀登泰山主峰的盘道,回环曲折。盘道边有野花野草,它们挨挨挤挤,芊芊莽莽的,把岩石装扮起来。松树也不逊色,“吸翠霞而夭矫”,有的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缝隙里,身子扭得像盘龙柱子,好像和清风白云做游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等你……,它们是泰山的主人,站在山上自得其乐,显出一副潇洒的模样。

泰山的石级一级又一级,有窄有宽。人走在上面,只能迈前脚,拖后脚,这时你会感到有苦趣也有乐趣。走在天街上,你会感觉轻松愉快。一排排留宿的小店,很有特色。它们没有名号,只有标记。什么笊篱、鹦鹉、棒槌、金牛之类的东西,不是挂在门口,就是挂在窗口。泰山的石头也越发奇特,有的像莲花,有的像大象头,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卧虎,有的错落成桥,有的兀立如柱,……。

    山是有灵气的。作者笔下的泰山,是那么神奇!这也许是我总想去泰山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