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莲祖籍地 漳州南靖龙潭楼 吕秀莲祖祠祖墓风水绝佳

2017-11-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据介绍,书洋吕氏奉吕氏七十六代大正公为入闽始祖,而龙潭楼是书洋吕氏的祖厝.龙潭楼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为建于龙年,且楼

据介绍,书洋吕氏奉吕氏七十六代大正公为入闽始祖,而龙潭楼是书洋吕氏的祖厝。龙潭楼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为建于龙年,且楼前溪流经过,有一大深潭,故取名为“龙潭楼”。如今这里是南靖县土楼博物馆暨福建土楼民俗展览馆。

“龙潭楼”是一座碉堡式的4层方形楼,底墙厚1.73米,四周长104米,占地面积676平方米。该楼来龙、来水、去水都极佳,民间人士认为这是一块“烘炉形”宝地,而大门前还有一座笔架山,形似芭蕉扇,对着烘炉门,寓意“越扇炉火越旺盛,子孙越贤能”。

吕氏祖祠名为芳园祠,至今已有四五百年历史。芳园祠是传统的庙宇型建筑,蓝瓦砖墙,建在龙潭楼对面的田园上,与吕厝一溪相隔。从1988年至今,先后四次翻新或重建,台湾吕氏曾出资共同修缮。

据吕赞春介绍,芳园祠所处地形为牛型,当地人称为“雄牛撬坎”,寓意会把对面的山撬平。

原来,芳园祠的对面,有座山,该山逐年崩塌,呈现下降趋势。当地人认为,等到山被崩平了,雄牛就会吃到山后面更加鲜嫩、多汁的水草了,寓意吕氏子孙后代,前途更加开阔、光明。

另外,吕氏祖墓的风水,在当地,也被赞为佳话。吕氏祖墓位于山脚,呈现虎蹄型,该地理位置,能看到对面的一座大山,而该大山形似一头大猪。“老虎看到猪,以后肯定衣食无忧啦。”吕赞春说。

迁徙:开台祖200年前赴台

吕氏在南靖书洋镇田中村一脉,为何会部分迁徙到台湾呢?

根据《吕氏族谱》记载,1714年,吕氏第11代孙吕廷玉出生。吕廷玉天生不安于现状,视野开阔,喜欢闯荡。1740年(清乾隆五年),廷玉为谋求更好的发展,携妻子离开祖厝龙潭楼。

据族谱介绍,出发当天,天下细雨,廷玉与妻子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出发,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东渡到台湾,最后定居在桃园县。夫妻俩在台湾生下3个儿子,其后裔在台湾各界都有出色表现。

吕赞春介绍,目前在台湾的吕氏后裔,已经发展到10万人左右,吕秀莲这一代,系吕廷玉在台湾的第6代孙。

龙潭吕氏子孙移居台湾后,一直保持着与祖籍地的有无互通。吕秀莲胞兄吕传胜,从小就会背“福建漳州府南靖县书洋乡龙潭楼”。1988年,他来到厦门,无意中打听到书洋果真有个龙潭楼;1989年4月11日,他回到书洋拜祖。在他的影响下,吕秀莲也有了一趟原乡之旅。

交流:吕秀莲哥哥6次回祖地

据吕赞春介绍,从1989年至2009年,吕传胜6次率领台湾吕氏宗亲回乡谒祖,每次人数在30至70多人之间,队伍庞大。而吕传胜每次回来,都会留下一笔资金,用于修缮祖地使用。

每一次,吕赞春都组织吕氏宗亲,敲锣打鼓,夹道欢迎。

当然,除了台湾吕氏来南靖外,南靖吕氏宗亲也曾于2011年,组6人团去台湾吕氏宗祠等地拜访。

多年的往来,吕传胜与吕赞春早已经营出超出叔侄之间的亲情。他们两人用了12年时间,共同修缮完成《吕氏族谱》上下共2卷,可谓功德圆满。

吕赞春回忆:“1989年他第一次回来,说要看族谱,可我们没有。他就说,能不能我们把族谱编一编;他还说,让我来编,资金他来出。”

12年前,吕赞春还在南靖一乡镇当秘书,他利用业余时间,搜集材料,然后传到台湾给吕传胜审查,吕传胜每次都提出宝贵意见。

12年后,《吕氏族谱》终于修缮成功,印刷成册。喜不胜收的吕传胜“一口气看到下半夜,把第一卷全部看完”。

“修缮族谱,传胜叔是主编,他出了很大力气,我是副主编。”吕赞春说,每年过年,他都会给吕传胜打电话,聊聊家乡变化,互报平安、健康。

导报记者 廖珍妹 通讯员 吴龙全/文 张伟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