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夫老婆 陈果夫和陈立夫兄弟缘何让老蒋怀恨在心

2017-05-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36年12月13日正是星期一.早晨,中央政治学校照例举行总理纪念周,陈果夫匆匆赶到学校.因为先一天的事变,政校学生已经是沸沸扬扬了,学生

1936年12月13日正是星期一。早晨,中央政治学校照例举行总理纪念周,陈果夫匆匆赶到学校。因为先一天的事变,政校学生已经是沸沸扬扬了,学生们三群俩伙,都在议论纷纷。陈果夫一到学校,便立即指示张道藩向大家通报情况,以稳定人心。

张道藩便在纪念周上向学生讲了西安事变的大概情况,并在会上大骂:"张学良是什么东西,他竟敢劫持我们的领袖。"陈果夫接着发表演讲,他说:"中央已经决定大计,对叛国作乱的张学良进行镇压。他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不过两个月,即可平定叛乱,大家安心读书。"

他后来说:"参加12月12日会议之后,回到家里,当晚无论如何不能入眠,我不断问自己:我能做什么?"

陈立夫比以前更忙了,他此时似乎感觉到自己作了自己的主宰,不用请示,不用汇报,一切自己说了就算。所以,他的感情世界是复杂的,但不管怎样,陈立夫有一点没忘,这就是要为营救蒋介石立一功,否则,蒋介石有一天真地回来了,他是无法交差的。

所以,他一方面主战,另一方面设法营救,只有这样,蒋介石回不回来他都有话说,都能立于不败之地。基于这种考虑,陈立夫决定要利用自己正和共产党谈判的有利条件,敦请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出面调停,以保证蒋介石在西安的安全。

陈立夫后来说:"第二天早晨,我请潘汉年到我家来,要求他致电共产国际。分析西安形势。作为共产国际代表,他应该电陈意见,帮助决定政策。我建议他指出,如果蒋先生出了什么事,其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中国将失去抗日的领导人。日本由于企图征服我们,必然发动侵华战争,其后,目标将转向苏联。其结果不仅关系中国的存亡,也将关系苏联。我还建议他报告,人们一致反对张学良。支持蒋先生。他同意并且起草了电报,我们将它译成密码发出去了。"

到了第三天,他要求潘汉年再次致电共产国际,希望共产国际指令中共领导人,设法保证蒋介石的安全,最好是释放蒋介石。陈立夫的活动收到了效果,他后来说:"第二天,接到了来自共产国际的一份电报,中称:收到潘的两份电报,他对形势的分析是正确的。共产国际赞同他的观点,并已按建议致电周恩来。"

陈立夫在与潘汉年会谈后,对蒋介石在西安的安全问题,心中似乎踏实了许多,有了些许宽慰。他认为下一步将是迅速出兵讨伐西安了,因此,陈立夫与陈果夫积极活动,促使何应钦尽快向西安方面进剿。在一片讨伐的气氛中,何应钦即调派大军开赴潼关,做好进攻西安的部署,并派飞机轰炸西安附近的渭南县城和赤水车站,大规模内战有一触即发之势。

然而,历史常常表现出极大的偶然性。正当主战派武力讨伐西安的主张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宋美龄于13日回到了南京。她主张营救蒋介石,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宋美龄的主张得到了宋子文、孔祥熙等的坚决支持,于是该派很快压倒主战派,占据上风。

何应钦虽然说宋美龄是妇道人家,不许她管国家的事,但在蒋氏裙带派强大势力下,他也无可奈何。这样,南京当局遂采用"正面处置严正,营救则多方运用"的原则。宋子文、蒋鼎文及与蒋介石、张学良均有密切关系的英籍澳大利亚人端纳等,往返于南京、西安之间,以使事变和平解决。宋美龄则亲赴西安,参与处理事变。

宋美龄的到来好像一下子扭转了整个事变的大局,同时,也在改变着一些国民党要员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其中就包括陈果夫、陈立夫。此时的陈果夫、陈立夫开始反思起自己的态度来了。如果说在这之前,他们是按照"有理"的标准来决定自己态度的话,那么,现在他们又不得不考虑另一个标准——"有利"。所谓"有理",即从国民党大局出发应该如何;而"有利"则是以自己的得失为尺度,怎样做对自己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