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夫陈立夫简介 陈果夫与陈立夫(京东)

2018-02-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二陈的婚事与所有普通人一样,也极为平常,既没有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也没有曲折感人的悲欢离合.但对他们自己来说,却是人生史上最美好.最值得珍视的一页.就像秋天的云

二陈的婚事与所有普通人一样,也极为平常,既没有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也没有曲折感人的悲欢离合。但对他们自己来说,却是人生史上最美好、最值得珍视的一页。就像秋天的云彩一样,虽然平淡,却隽永、深长。 陈果夫还在十二三岁读私塾时,他的老师沈若臣见他相貌清秀,而且聪明老实,十分喜爱他。

沈先生膝下有一女,性情温柔,姿色颇佳,而且与陈果夫年龄也相当,因此,沈先生有意择陈果夫为东床,但陈家却拒绝了这门婚事,原因很可能是嫌沈家只是个穷酸的乡村塾师。

后来又有好几家登门求亲,也为陈家所拒绝,于是一般人家都认为陈家高不可攀,再也不敢启齿了。 到陈果夫18岁时,他的父母亲开始着急起来,各方托人,为陈果夫择姻。此时,陈果夫正在杭州陆军小学读书,于此事并不在意,每次父亲来信催促,他都说不要慌,但父母怎能不慌呢?当时湖州的风俗,男子到了18岁还没成家,是会被人议论的。

因此,陈其业与何太夫人决定家里做主,为陈果夫择一淑女婚配。

通过亲戚说媒,陈家最后选定了本县荻港镇朱家长女朱明小姐。这位朱明小姐,出生于1893年,父亲朱五楼在上海开设福康钱庄,蜚声于时,为上海钱业巨擘,湖州一富。朱明性情磊落亢爽,最得其父钟爱,但深受封建思想影响,长年锁深闺,终日习女红,竟然一字不识。

由于门当户对,两家都十分满意。 陈其业将一切都决定后,再写信告诉陈果夫,征求所谓意见。年轻的陈果夫接信后,实在是左右为难。他身在杭州,读的是新式学校,深受新思潮的影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式婚姻也颇为不满,但对父母尽孝这道无形的锁链又桎梏着他。

他不敢惹父母生气。在这种情况下,他采取了折衷的办法,一方面答应了亲事,另一方面还提出了条件。他在给家中的信里写道:……“其家庭情形,既经各位有信用之长者深信不疑,则可以不必再事调查,惟以后应遵照两个条件:(一)入学读书;(二)放足。

” 实际上,朱家也并非十分封建的人家,朱五楼长期在上海从事金融业,也受到西方思想一定程度的熏陶,原先之所以不让女儿读书识字,是因为女儿是要出嫁的,女儿识字后怕为夫家所不容,现在陈果夫不认“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条古训,那朱五楼何乐而不为,即将朱明送入启明女校读书,而且一读就是5个春秋,到出嫁时才辍学。

由于朱明生性聪明,虽只读了5年的书,却是知识大增、粗具学问,俨然一位知书达礼的千金小姐。1914年,陈果夫与朱明小姐正式结婚。此时,中华民国已经成立,结 婚礼节删繁就简,财用去奢从朴,大有进步。

江浙一带“旧式未改,参用新礼,往往有借旅馆及青年社行结婚礼者,此亦嫁娶从俭之好现象也”。陈果夫作为革命党人,也采用了民国新定的礼制,即:奏乐,入席,证婚人宣读证书,新郎新娘交换饰物,相对行鞠躬礼,谢证婚人、介绍人,行见族亲礼,行受贺礼,来宾演说等。

不同的是,朱明因家境富裕,所以嫁时妆奁甚丰,盛极一时。总之,陈果夫的婚礼有新有旧,是新旧转换时期的产物。 陈果夫与朱明不是恋爱结婚,没有花前月下的卿卿细语,也没有互诉心迹的海誓山盟。

在婚前,陈果夫与朱明甚至一面也未曾见过,但婚后他们相处很好,感情甚笃。 陈家虽是富家,但陈其美奔走革命,陈其采服官外省,仅陈其业留守桑梓,收入微薄,三世同堂,一大家人口,只得事事节俭,朱明在家时养尊处优,现在到陈家,多有不适。

但她毫无怨言,尊敬长辈,爱护弟妹,使20多人的大家庭融融一堂,实在难得。二次革命后,革命党人为袁世凯通缉,生活多有困难。朱明曾典卖首饰物品,以资革命。

护法期间,陈果夫在上海开展工作,朱明“尝津津乐道曾亲与秘密传讯等任务,意气甚豪,不让须眉”,特别是对陈果夫的照顾更是细致入微。陈果夫体弱多病,长年偃病床褥,朱明服侍汤药,更换衣被,“数十年如一日,未尝假手于人”。

陈果夫每每提起夫人,总是充满恩爱与感激之情。 如果说陈果夫的婚姻还带有旧式的色彩,那么陈立夫的婚姻则赶上了时代的潮流。 1925年,陈立夫从美国回来,风度翩翩地出现在上海滩上,便认识了国画家孙禄卿小姐。

孙禄卿也是浙江湖州人,且出生于1900年,与陈立夫同乡同庚。她早年攻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国画,当时校长为著名画家刘海粟。由于得到良师指导,再加本人刻苦从艺,因此,在毕业后不久,便成为小有名气的青年女画家。

陈、孙二人相识,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很快发展到相爱。一个是刚刚学成归国的莘莘学子,一个是多年苦练丹青的画坛新秀,真可谓是工、艺交辉,智、慧双修。“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后来陈立夫到广州投身大革命,二人便是锦书相连,鱼雁不断。有时,孙禄卿给陈立夫信中,如觉意犹未尽,总要拿起墨笔,在素笺上勾上几笔,或是疏影横斜,或是晓莺残月,流露出淡淡的离愁。

而陈立夫给孙禄卿的信,则是一手漂亮的书法,裹夹着一份真情。 经过一年的卿卿我我,1926年冬,当北伐军占领江西全省、取得歼灭孙传芳主力的重大胜利后,陈立夫脱下戎装,来到上海,与孙禄卿正式结婚。对于弟弟的婚事,陈果夫一直十分关心,主持婚礼当然责无旁贷。

正在广州的陈果夫丢下公务,秘密来到上海,帮助陈立夫筹办婚事。婚礼那天,陈果夫更是忙得不亦乐乎。 有情人终成眷属,陈立夫与孙禄卿内心充满了无限幸福。

婚礼上,孙禄卿一时动情,拿起笔来,泼墨作画。很快,一幅“桃柳蜜蜂图”出现在众人眼前。画上桃花盛开,柳叶吐翠,几只蜜蜂穿绕花间,在香馨的陶醉中辛勤采蜜。这无字的诗、有声的画,赢得大家一阵喝彩。此情此景,使主持婚礼的陈果夫也十分激动。

他走上前来,望着画沉思一下,便欣然命笔,为孙禄卿画题词:“桃红柳绿含春意,从此相亲蜜蜜甜”。以此来祝贺弟弟与弟媳新婚幸福,白头偕老。诗情画意,跃然纸上,赢得众人又一阵喝彩。

弟媳作画,兄长题词,成为一时的佳话。 陈果夫与陈立夫兄弟俩的婚姻情调虽各不同,但都是幸福的。他们在婚后,各自组织了自己的家庭,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间能相亲相爱,并始终如一,白头偕老。二陈在私生活方面都十分严谨,既不寻花问柳,也不移情他恋,这在国民党高层官僚中是不多见的。

而朱明与孙禄卿都能很好地操持家务,照顾丈夫,教养子女,并从不干预丈夫的政务。他们的丈夫都是国民党的高官显贵,而她们却都默默无闻,这在国民党高层官僚家庭中也是不多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