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名人故居知多少 这些名人曾经在上海住过

2018-03-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提到上海名人故居,真是数之不尽,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鲁迅.巴金.张爱玲等都曾在这里居住过.其中,张爱玲更是将上海融入她的作品中,化成她的血骨.那么,这些故居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呢?张爱玲故居地址:静安区康定东路87弄康定东路87弄的老洋房是一幢清末民初盖的房子,现在是石门二路社区文化中心.原先这里是张爱玲的曾外祖父李鸿章给女儿的陪嫁.从1921年张爱玲出生时起,她在这座老宅中度过了十多年的时光,带给了她从23岁到25岁之间的创作高峰.张爱玲曾在<私语>中详细地叙述了在这座大宅内的生活,如被关禁

提到上海名人故居,真是数之不尽,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鲁迅、巴金、张爱玲等都曾在这里居住过。其中,张爱玲更是将上海融入她的作品中,化成她的血骨。那么,这些故居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呢?

张爱玲故居

地址:静安区康定东路87弄

康定东路87弄的老洋房是一幢清末民初盖的房子,现在是石门二路社区文化中心。原先这里是张爱玲的曾外祖父李鸿章给女儿的陪嫁。从1921年张爱玲出生时起,她在这座老宅中度过了十多年的时光,带给了她从23岁到25岁之间的创作高峰。张爱玲曾在《私语》中详细地叙述了在这座大宅内的生活,如被关禁闭时呆的黑屋子,和弟弟一起在阳台上骑脚踏车等。小说《倾城之恋》中曾描述过的白公馆黑暗的客厅,也取材于这里终日不见阳光的客厅。据学者考证,《半生缘》中姐妹同嫁一个丈夫的情节,其实也源自这条弄堂里一户邻居的故事。

在现今的文化中心,一楼作为大厅使用,二楼是武定书场,软糯的评书每天在这里准时开场。三楼则是一间间社区教室。唯有地下室依旧保留着张爱玲的空间。包括张爱玲作品在内的各类书籍暂时存放在这里,大客厅通往张爱玲书屋。书屋内陈列着关于张爱玲的中英文书籍、影视作品等。

宋庆龄故居

地址:徐汇区淮海中路1843号

淮海中路1843号宋庆龄故居,是一幢红瓦白墙的小洋房。这幢房子原是一个德国人的私人别墅,从1948年到1963年,宋庆龄在这里工作、生活达15年之久。故居的主体建筑为一幢乳白色船形的假三层西式楼房。如今这里藏有宋庆龄文物1万5千余件,包括照片、来往书信、宋庆龄的大学毕业证书、藏书、生活工作用品、国务活动礼品、宋庆龄亲属物品以及历经磨难由宋庆龄保存的孙中山印章等。

故居前后是花园,四周围绕着30多株百年香樟,葱郁华盖。楼下是客厅和餐厅,布置得雅致朴素。客厅北墙正中挂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南面墙上有毛泽东主席1961年来看望她时的照片留影。边厅的墙上,挂着徐悲鸿送给宋庆龄的骏马画作。餐厅里陈列着国际友人赠送的珍贵礼品。宋庆龄平时就在这里用餐。

主楼二楼朝南的一间大房间是主人卧室,这里陈列着宋庆龄与孙中山共同生活时的一些生活用品,其中一套藤木家具是他们结婚时,宋庆龄父母赠送的,这套家具宋庆龄使用了60多年,不舍不弃;壁炉上方挂着1915年宋庆龄和孙中山在日本结婚后的合影。壁炉上有一台古式座钟,如今时针永远停留在20:18分,那是宋庆龄去世的时间。

蒋介石故居

地址:今上海东平路9号

蒋介石故居是宋子文送给宋美龄的陪嫁之物。蒋介石十分喜爱这座法国式花园洋房,称其为“爱庐”。

解放后至今,“爱庐”作为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学的练琴房和乐队排练厅,1994年被列为本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爱庐”被批准立。

鲁迅故居

地址:虹口区山阴路132弄9号

在(原施高塔路130号),即大陆新村9号,是鲁迅在上海最后的寓所。大陆新村是一群红砖红瓦砖木结构的三层新式里弄房屋,由大陆银行上海信托部投资,于民国20年(1931年)落成。鲁迅故居是大陆新村132弄的最后第二幢。鲁迅在民国22年4月11日以内山书店职员的名义迁入,民国25年10月19日在这里逝世。鲁迅逝世后,许广平搬出,故居主人几经变化。1950年1月恢复开放。

鲁迅故居占地78平方米,建筑面积222.72平方米。现屋内陈列着主人生前用过的珍贵物品和写作用具(故居内的家具绝大部分是原物)。

故居按照鲁迅生前居住时的情景复原;屋前有小花圃,种植桃树、紫荆、石榴等花木。底层前间是客厅,沿西墙放有书橱和瞿秋白留赠的书桌。后间是餐室,东墙放着西式衣架帽架。

二楼的前间是鲁迅的卧室兼书斋。东面是张铁床,沿西墙放着大衣柜、茶几、两把藤椅和一只镜台,镜台上陈列着外国版画。一幅周海婴出生16日时的油画像挂在山墙的五斗橱的上端。南窗糊着彩色玻璃纸,窗下是书桌,桌上放着文具、烟具和花具。窗边壁上的日历维持着原状:民国25年(1936年)10月19日,镜台上的闹钟指针停在凌晨5时25分,显示着鲁迅逝世的日期和时间。二楼后间为储物室,有储物箱、橱柜、吊篮等;储物室后为卫生间。

三楼前间有阳台,在海婴与保姆的卧室,除一张大床外,室内陈设简单。后间是客房,放着简单的卧具、桌椅和书橱,在这里鲁迅掩护过瞿秋白、冯雪峰等共产党人。三楼后有楼梯通向楼顶。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寓所里逝世,享年56岁。鲁迅去世至今已70多年,他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价值,不但没有被历史冲淡,而且愈发明晰、愈益增辉。鲁迅光辉的一生正如毛泽东所评价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垂老不变的青年的热情,到死不屈战士的精神,将和他的精湛的著作永留人间”。

鲁迅故居内的家具,绝大部分是原物,鲁迅逝世后,许广平迁居淮海中路淮海坊时曾带走。1950年恢复鲁迅故居时由许广平捐赠。

馆名为已故周恩来总理亲题。建筑外形具有鲁迅故乡绍兴民间住宅的传统风格。馆内的1.7万余件陈列品,概括地介绍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发展和战斗历程,重点表现了他在上海10年中的社会和文化活动。

毛泽东故居

地址:静安区茂名北路120弄

上海毛泽东故居是一幢二楼二底、砖木结构、坐南朝北的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建筑。这幢楼的七号,就是毛泽东和夫人杨开慧在1924年2月至年底住过的地方,这里现已建成毛泽东旧居陈列馆,1920年5月5日,毛泽东率领“湖南驱张请愿团”来沪,住在哈同路民厚里29号(今安义路63号),时间达两个多月。民厚里29号是一幢两层楼砖木结构的房子。毛泽东和随同来沪的15岁的张文亮住在前楼下房。1999年12月26日起对社会开放。

毛泽东一生曾50多次来上海,其中,1927年之前就曾10次到过上海,因此在上海不少地方都保留有毛泽东的旧居。此处是他第9次来上海时居住的地方,这里不仅是他住得最长的一次,也是最富家庭生活气息的一次。当时,毛泽东除任中共中央局秘书外,主要是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任组织部秘书和文书科代理主任,为巩固国共合作,推进国民革命而工作。杨开慧除料理家务,帮毛泽东整理文稿外,还去工人夜校讲课,从事工运和妇女工作。在石库门楼上,有《毛泽东在上海》图片资料展。参观者可以看到孙中山亲自提名毛泽东等十七人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的公函,以及毛泽东出席国民党一届一中全会时在签名簿上的签字等珍贵史料。

张学良故居

地址:皋兰路1号

九·一八事变前后,张学良是个风云人物,但却扮演了悲剧的角色。1933年以后他曾三次来上海,有三处寓所。第一次是1933年3月,他通电全国下野并准备出洋考察,随后从北平来沪,宋子文为他安排住在福煦路(今延安中路)181号。就是在这里,他戒去了毒瘾。一个月后,他去了欧洲。第二次是1934年回国,到沪后先暂住在莫利爱路(今香山路)2号洋房里,他的侍卫副官长谭海物色了高乃依路(今皋兰路)一号的花园洋房,租了下来。赵一荻(赵四小姐)也从北平南下住此相伴。不久,张学良出任武昌行营主任,离开上海,而赵四小姐却常来此小住,因此这一处被人称为“张学良公馆”。这是一幢三层的花园洋房,毗邻复兴公园,乳白色的外墙,进门处为凸出的二层楼,楼下为过道,西面长方形,楼下南有走廊,第二层有阳台。

张学良故居主楼面积约800平方米,楼下有大厅,是当年宴客之所,会客室在二楼,张学良、赵一荻的卧室在三楼,是西班牙式的套房,房内放着一张西班牙式的大床,是按原样仿制的。房外有20平方米的平台。楼前有一座大花园,面积约1000平方米,现名荻苑。园中栽种香樟、雪松、紫藤、玉兰、金桂、银桂,草坪是马尼拉式的,还有可坐几个人的秋千架等。

孔祥熙公馆

地址:虹口多伦路250号

1924年建造的具有浓厚伊斯兰情调西班牙风格的砖木结构2层楼住宅,孔祥熙这幢住宅在正门入口及弧形外墙的窗框间都有带马蹄形连续拱的图案,图案中没有人及动物造型,这是典型的阿拉伯风格图案。在室内外墙面上使用釉面墙砖,屋顶有两座马蹄卷四方亭,原亭上有圆顶。

孔祥熙上海的四处旧居之一,另三处在东平路、虹桥路、永嘉路。

1989年9月2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多伦路250号住宅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为上海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编号11。目前,是居民住宅楼,平时不对外开放,谢绝参观。

占地面积为1082平方米,建筑面积637平方米,砖木结构二层,西班牙、伊斯兰式花园住宅。平面呈扇形布局,沿街立面作弧面处理,主入口设于转角正中处。底层门窗柱伊斯兰式,修长圆柱。

从多伦路入口及主楼入口都有精致的铁门,1958年,主楼入口处的铁门被拆除,在“大炼钢铁”年代被当作废铁熔化。屋顶设有两座敞亭。大厅彩色瓷砖铺地,从地面到天花板,包括楼底扶手皆雕文刻镂。厅前有一露天小庭,三面壁立,拱券成行。

建筑立面雕饰阿拉伯风情的几何图案和植物纹样,单元式构图,门窗间用马蹄形连续拱和古典柱式,内外墙体都镶嵌有白底暗色的拼花釉面砖。窗下均有精美浮雕装饰,上部拱券内缘作锯齿状。正门上方出挑小阳台,石牛腿支撑。灰白色大理石贴面,上部有马赛克贴面画装饰。

徐志摩故居

地址:静安区延安中路913弄

静安区流淌着老上海的万种风情,居住环境优美、幽静高雅,高楼林立,商厦栉比,宾馆云集,交通便捷,科教繁荣,浓郁的人文气息吸引了不少文人、名人驻足于此。徐志摩故居就在延安中路913弄。原址已拆迁,目前在这一弄堂口挂牌。原址是一幢三层楼的新式里弄,是上海滩老式石库门洋房。1929年3月29日,泰戈尔再次来到上海,曾住在那里。

楼下当中为客堂间,陈设简单,只作穿堂。新房设在二楼厢房前间。后小间作陆小曼的吸烟室。三楼是志摩的书斋。徐志摩和陆小曼两人正是在此诞生了鼎鼎大名的《爱眉小札》、《媚轩琐记》和《小曼日记》等篇。1931年10月底,志摩乘飞机失事,年仅36岁。

巴金故居

地址:徐汇区武康路113号

位于上海武康路的巴金故居最初的房主是英国人毛特宝·林海,房子曾为前苏联驻沪领事馆商务代表处。它由一栋主楼、两栋小辅楼和一个花园组成。1955年9月巴金从淮海坊迁入此处,在这里居住了整整半个世纪,是他居住时间最长的寓所。在这里,巴金写下了《团圆》等反映抗美援朝的小说,《倾吐不尽的感情》、《赞歌集》等多本散文集,还翻译了《往事与随想》等文学名著,尤其是《随想录》也完成于此。众多中外作家及各界名人曾出入武康路巴金寓所,关于这座房子及其发生的故事也留下了很多回忆文字,这里成为一个留下中国文学不同时期记忆的见证场所。

刚走进园子,一股玉兰花的清香便飘来。洋楼前种了一棵玉兰树,据说是巴金最喜爱的花,也是他当年亲手种下的玉兰树。走进主楼,最先来到餐厅,随即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棕色八仙桌,据说巴老最喜欢坐在靠近厨房的位子吃饭,而这个位置依旧摆着一张棕色木椅。

往前一直走到底,则是巴老最喜欢的阳光房,正对着花园。天气晴好时,阳光会把这里照得透亮,巴老晚年最喜欢在这里写作,还为这里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太阳间。二楼是巴老的书房和卧房,几乎每间房间都会有塞满书籍的柜子。巴老爱书如命,每次出国,都要抱回大量的珍贵外文书籍,藏书囊括数十种文字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