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乃珊上海女人 程乃珊和她的《上海女人》杭州日报

2017-06-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上海女人有一种味道,不管你是喜欢还是讨厌.人们记挂程乃珊,怀念程乃珊,因为她活灵活现地写出了上海人的那种味道.  我认识程乃珊是在200

  上海女人有一种味道,不管你是喜欢还是讨厌。人们记挂程乃珊,怀念程乃珊,因为她活灵活现地写出了上海人的那种味道。

  我认识程乃珊是在2003年,当时我在浙江摄影出版社文化中心当编辑,偶然见到一位摄影师拍摄的一批上海女性肖像,照片中的主人都是地道的上海lady,她们的举手投足有着深深的沪上印记。我的脑子里一下子就冒出了程乃珊——请她写一本上海女人的书,再配上这批照片,读者将看到更多照片以外的上海故事。因此我第一次去见了程乃珊。

  在上海静安区一座旧式洋房的转弯抹角楼道后,我敲开了一扇陈旧的花式木门,迎我进去的是程乃珊的先生老严。我刚坐下,里屋就传来了程乃珊清脆的上海话:“小沈,你先坐坐,我马上过来。”应该承认,外地人和上海人有时很难完全靠近,用上海话说就是“不贴肉”。

但在程乃珊身上你完全没有这种感觉,她的家就是一个气场,屋子里陈设非常简单,但品质地道,老柜子、老桌子、老椅子,一下就把你融进了一个上海世家。

很多人说程乃珊举手投足有一种名媛气息,我的感觉则不然,在我们一个半小时的交谈中,我更体会到的是她的率真、机敏和幽默。我们谈了上海女人的“作”,上海小开的“腔”,老上海石库门和花园洋房里的生活,以及她的小说《蓝屋》、《丁香别墅》、《金融家》……她说她的祖籍是浙江桐乡,祖父程慕灏十六岁到上海谋生,几十年后成为上海金融界的名人……而我恰也是桐乡人,我们约好什么时候结伴去桐乡。

  半年以后,《上海女人》出版了,第一版就印了1万册(这在当时浙江摄影出版社的印数中是破纪录的),不到半年,上海书店就再次要求加印。

  书出版后,我特别邀请程乃珊来杭州和作家王旭烽进行了一次对话,主题是上海和杭州不同文化背景塑造的上海人和杭州人。程乃珊毫不讳言上海人让外地人感受到的一些讨厌之处,比如小气、精明、优越感,但作为中西文明最早的交融之地,优秀的海派文化孕育了不少优秀的上海人。平时很感性的她,从生存状态、生活环境和文化层面对上海人作了一番深刻剖析。两位的对话在报上整版刊载,引来不少人叫好。

  此后我们几乎每年都会在上海见面。她的母亲,是我见到过的最具上海精神气质的Lady,高贵、优雅、内敛,尽管她那时患有老年性智障。如果说“上海大小姐”是个词的话,乃珊母亲就是,和现在新一代的上海大小姐——包括富二代和所谓的“白骨精”完全不一样。

乃珊谈起自己的成长,她认为在她的人生道路选择上,母亲以其知识、教养和坚强使她走过了坎坷和家庭磨难。没有母亲就没有她对上海的了解和对文学的钟情。

还要提到她的先生严尔纯。老严是旧上海大亨吴同文的外孙,关于老上海,两人有着太多的共同话题和爱好,他们看美国电影,听西洋古典唱片,两人形影不离。每次去看她时,她和老严总要带我去一家叫“三十年代”的餐馆用餐。她是个爱美食又吃得非常精致的人,她说这个店叫“三十年代”,但三十年代的什么味道都没有,不过听听名字、看看招牌,也是味道。

  写上海生活的作家很多,真正能写出上海人的意蕴,把十里洋场的各色人等刻画得入木三分的,只有程乃珊。她出身名门,人生道路多有曲折,家庭的熏陶、经历的磨炼使她对人生具有特别通透的了解,这是一种上海知性的通达,上海知性的率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