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尚君余英时 复旦大学陈尚君团队历时七年修订完成新旧《五代史》

2018-03-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字一句.一卷一册地校对和考辨史实,书里每个字都要"按摩"好几遍作为陈尚君教授的"左膀右臂",70后唐雯是陈尚君教授门下文献学方向的博士,2

一字一句、一卷一册地校对和考辨史实,书里每个字都要“按摩”好几遍

作为陈尚君教授的“左膀右臂”,70后唐雯是陈尚君教授门下文献学方向的博士,2006年留校,随即进入修订组。80后仇鹿鸣则是历史学的博士,因为仰慕和旁听了陈尚君老师的5门课而渐渐熟悉,2008年毕业留校的时候,正式加入修订团队。

仇鹿鸣至今还记得,上班第一天,陈尚君就对他说:“校勘比较枯燥,做这个事情,要有一种聪明人做傻事的精神。”

修订新旧《五代史》,第一件事是花费半年时间做出两本、七卷样稿,一方面是让两个年轻人熟悉《五代史》的体例,另一方面则是为全书的修订确立工作程序、校勘尺度和规范原则。

随后,便是日复一日、一字一句、一卷一册地校对和考辨史实。《旧五代史》一共有一百五十卷,主要是本纪、列传和志3种体例。仇鹿鸣说,记录人物生平的“传”相对简单,“纪”和“志”则比较繁琐,纪是编年长编,志是典章制度,每一件事情,每一条制度,在原书里面可能只有一句话,他们却要查找出这句话的原始出处,颇费时间。就算是小小一个标点的确定,都需要不断地读前后文。

关于校书耗费了多大的功夫,唐雯说得很感性:“书里每个字,我们都‘按摩’过好几遍!”

不是没有过纠结和苦恼。这是两位年轻人走上学术之路的第一个7年,面临着发论文、评职称、进编制的压力。“7年,3个人,200万字,没有列入重大项目、申请到基金,这样拿去评职称,好像没有竞争力,不够理直气壮。”仇鹿鸣说。

虽然这样说,但仇鹿鸣还是觉得:“学术潮流时时变化。与其做没着落的‘空对空’研究,不如踏踏实实地做基础文献校勘,让更多人能看得懂原典,再过三四十年也不会过时。”

7年过去,一抬头,他们的学术功力已在整理修订、聚沙成塔的繁琐劳动中大大提升,成了文献学和历史学领域国内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唐雯不久前还入选了中组部的“万人计划”。

“我把青春献给了《五代史》!”唐雯的话里,有感慨,更有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