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用途有哪些呢 做法大全大展现

2018-05-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桃(学名:Amygdalus persica L.):蔷薇科.桃属植物.落叶小乔木:叶为窄椭圆形至披针形,长15厘米,宽4厘米,先端成长而细的尖端,边缘有细齿,暗绿色有光泽,叶基具有蜜腺:树皮暗灰色,随年龄增长出现裂缝:花单生,从淡至深粉红或红色,有时为白色,有短柄,直径4厘米,早春开花:近球形核果,表面有毛茸,肉质可食,为橙黄色泛红色,直径7.5厘米,有带深麻点和沟纹的核,内含白色种子. 是一种果实作为水果的落叶小乔木,花可以观赏,果实多汁,可以生食或制桃脯.罐头等,核仁也可以食用.果肉有白色

桃(学名:Amygdalus persica L.):蔷薇科、桃属植物。落叶小乔木;叶为窄椭圆形至披针形,长15厘米,宽4厘米,先端成长而细的尖端,边缘有细齿,暗绿色有光泽,叶基具有蜜腺;树皮暗灰色,随年龄增长出现裂缝;花单生,从淡至深粉红或红色,有时为白色,有短柄,直径4厘米,早春开花;近球形核果,表面有毛茸,肉质可食,为橙黄色泛红色,直径7.5厘米,有带深麻点和沟纹的核,内含白色种子。

是一种果实作为水果的落叶小乔木,花可以观赏,果实多汁,可以生食或制桃脯、罐头等,核仁也可以食用。果肉有白色和黄色的,桃有多种品种,一般果皮有毛,“油桃”的果皮光滑;“蟠桃”果实是扁盘状;“碧桃”是观赏花用桃树,有多种形式的花瓣。

原产中国,各省区广泛栽培。世界各地均有栽植。

中国是桃树的故乡。公元前十世纪左右,《诗经·魏风》中就有“园有桃,其实之淆”的句子。《魏风》所指系今日黄河以北以及山西广大地区,园中种桃,自然是人工栽培的,植桃为园,则表明已有一定的种植规模。其他古籍如《管子》、《尚书》、《韩非子》、《山海经》、《吕氏春秋》等都有关于桃树的记载,表明在远古时期,黄河流域广大地区都已遍植桃树。《礼记》中还说当时已把桃列为祭祀神仙的五果(李、梅、杏、枣)之一。

近代中国考古学家在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六七千年前的野生桃核。在河南郑州二里岗新时期时代遗址中,也发掘出数量极多的野生桃核。特别是在河北藁城县台西村商代遗址中发掘出外形完整的两枚桃核和六枚桃仁,桃核椭圆形,长宽为1.6×1和2×1.2厘米,黑褐色,木质坚硬,表面有皱纹和孔沟,两侧边缘有纵向的槽棱,顶端尖,基部扁圆形,中央有果柄脱落后的疤痕。桃仁灰白色,椭圆形或长卵形,常10-15毫米,宽8-12毫米,两侧边缘较薄,顶端钝尖,横断面呈扁椭圆形。种皮薄,破碎后现出黄白色的种仁。经鉴定,它和今天栽培的桃完全相同。出土文物印证古籍记载,确证中国是桃树的起源地,人们利用和种植桃树已有悠久的历史了。

公元前第二世纪之后,中国人民培育的桃树沿“丝绸之路”从甘肃、新疆经由中亚向西传播到波斯,再从那里引种到希腊、罗马、地中海的沿岸各国,尔后渐次传入法国、德国、西班牙、葡萄牙。但直至公元九世纪,欧洲种植桃树才逐渐多起来。公元十五世纪后,中国的桃树引进了英国。

印度的桃树也是从中国引种的。公元630年“唐僧”玄奘著《大唐西域记》曾记述关于桃树引入印度的传说:公元一世纪时,远近驰名的司气特国王迦拟色加当政时,中国甘肃一带部族的商人经常到印度去,带去了精湛的丝绸制品和各种名贵水果,其中就有桃。迦拟色加国王隆重地款待宾客。中国人在那里播种了桃核和其他果核,几年之后,桃树在印度繁茂生长,结实累累,受到印度人民的赞颂。中国人住过的地方被命名为“至那仆地”,意即“中国地”;桃被命名为“至那果”,意即“中国果”。这个故事至今还在印度广泛流传。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桃树随欧洲移民进入美洲,但因桃树品种不适应当地的风土气候,桃树开花多,结果少,发展受到很大限制。直到公元十九世纪初期,园艺家又从欧洲引种了一个叫“爱儿贝塔”的离核桃品种,桃树才在北南美洲传播开来。20世纪初期,美国园艺家又从中国引进450多个优良桃树品种,通过杂交和嫁接,在短短的十多年里,选育了适应亚热带气候的良种,使美国发展成世界上最大的桃果生产国之一。

日本种植桃树的历史比较短。1876年,日本冈山县园艺场从中国上海、天津引进水蜜桃树苗。1878年,御津郡柏谷村(今冈山市)山内善男从许多桃树幼苗中选出两株,精心培育,三年后结出11个桃果,这就是中国水蜜桃在日本结出的第一代果实。由于这里气候适宜,桃树生长良好,果实品质优良,种桃业迅速发展起来。园艺家先后培育出40多个优良品种。冈山县漫山遍野,桃树蔚然成林,已是日本著名的桃乡,并把桃花定为县花,所产的蜜桃远销大阪、神户、东京等大城市。几经改良的“冈山白”桃,又返回中国入籍,成为中国栽培的味香质优、鲜食和罐藏兼用的优良品种。

古代的出土文物和桃树传播的事实,确证中国是桃树的故乡。但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考古学资料的不足和缺乏深入的研究,某些西方学者仅仅根据语言学的推理,和在“中国未见到野生桃树”的猜想,做出了“桃树起源于波斯并从那里传播到欧洲去”的结论。因而给桃子起的名字叫persic,意思就是“波斯果”。桃树的拉丁学名也是由此衍生而来的。更有甚者,过去还流传有一种极其错误的所谓“中国文化西来说”,硬是不分青红皂白,把起源于中国的桃树说成是古代从波斯引进来的。以讹传讹,以假乱真,使桃树蒙受不白之冤达数百年之久。

著名植物学家第康道尔经过认真考证,在他著的《农艺植物考源》一书中指出:“中国之有桃树,其时代数希腊、罗马及梵语民族之有桃犹早千年以上”。又说:中国通西城之路开辟极早,则以桃核越山度岭而传入喀什米尔、不花刺及波斯诸国自属可能的事,推测其为时当在梵语民族迁移与波斯、希腊交通往还时代之间。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进一步指出”根据桃在更早时期不是从波斯传过来的事实,并且根据它没有道地的梵文名字或希伯来名字,相信他不是原产于亚洲西部,而是来自中国。达尔文还研究了中国的水蜜桃、重瓣花桃、蟠桃等的生育特性,并与英国、法国产的桃树的特性相比较,认为欧洲桃都来源于中国桃的血缘。桃树原产于中国的结论,已为世界学者一致公认.

桃较重要的变种有:油桃 、蟠桃、寿星桃、碧桃。其中油桃和蟠桃都作果树栽培,寿星桃和碧桃主要供观赏,寿星桃还可作桃的矮化砧。树高4-5米。一年生枝条红褐色。叶多呈披针形,叶缘有锯齿,叶柄基部常生蜜腺。花型有蔷薇型和铃型两种。核果除蟠桃外,多为圆形或长圆形,果面除油桃外,均布有茸毛。果肉白、黄色或夹红晕,少数呈红色;肉质柔软、脆硬或密韧;核表面具不同沟点纹路,均为种和品种群的重要分类依据。

主要价值:

桃树干上分泌的胶质,俗称桃胶,可用作粘接剂等,为一种聚糖类物质,水解能生成阿拉伯糖、半乳糖、木糖、鼠李糖、葡糖醛酸等,可食用,也供药用,有破血、和血、益气之效。

营养:

桃子素有“寿桃”和“仙桃”的美称,因其肉质鲜美,又被称为“天下第一果”。桃肉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以及有机酸(主要是苹果酸和柠檬酸)、糖分(主要是葡萄糖、果糖、蔗糖、木糖)和挥发油。每100克鲜桃中所含水分占比88%,蛋白质约有0.7克,碳水化合物11克,热量只有180.0千焦。桃子适宜低血钾和缺铁性贫血患者食用。

食用:

桃树干上分泌的胶质,俗称桃胶,可用作粘接剂等,为一种聚糖类物质,水解能生成。阿拉伯糖、半乳糖、木糖、鼠李糖、葡糖醛酸等,可食用,也供药用,有破血、和血、益气之效。

做法指导:

1. 鲜食,作脯食,或煎汁饮汤食肉。

2. 食用前要将桃毛洗净,以免刺入皮肤,引起皮疹;或吸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咽喉刺痒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