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伊音乐教学观念 奥尔夫教学和柯达伊教学在小学音乐中的作用研究

2017-05-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影响力最广泛的音乐教育体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和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系之一,奥尔夫教学法和柯达伊教学法在欧洲相当成功地应用在了儿

影响力最广泛的音乐教育体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和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系之一,奥尔夫教学法和柯达伊教学法在欧洲相当成功地应用在了儿童音乐教育启蒙教育中,但其推广和应用在中国仍是一个全新课题,他们音乐强调原本性的教育方式,也是贴近自然,源于生活,以人的自然性为出发点,发掘人体内的音乐性。

能自己参与并能进行自由创作的音乐艺术教育;同时,它又不仅是单纯的音乐教育,而是一门将语言、动作、舞蹈、表演、美术等诸多元素用音乐这根主线串联起来的综合性的艺术整体,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人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想象力、创造力。

科—奥体系中最突出、最重要的特征;艺术性,实践性,创造。

即兴是科—奥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因为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没有受社会太多的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具有音乐的创造性;在看到一幅画、一种现象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专业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用音乐去挖掘、去创造、去发挥想象力,而在参与的过程中,又需要孩子们用声音去表现,训练了孩子们唱,演,奏的音乐综合能力。

经过一年的实验,我在低段音乐课中运用科—奥体系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音乐的节奏进行就是一种运动,人们对节奏、节拍的感觉,实际上也是一种运动感。这种运动感存在于人的自身之中,它可表现为呼吸的动作,心脏跳动的节律,行路、语言等,这是人类内心节奏感存在的基础。

它好似埋藏丰富的宝藏,需要人们去发掘。对于学生而言,训练他们的内心节奏感是学习音乐的关键。然而,音乐决不是孤立的节奏,它是与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节奏错综复杂、有简有繁、有疏有密,加上层出不穷的发展变化、扩大缩小、分裂综和,可以说是千变万化,但是,复杂的节奏也是从最简单的、基础的开始。

(一)、声势训练,培养学生身体动作的协调统一。声势:就是可以发出声响的人体姿势,它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在训练中,孩子必须十分注意对方发出的声音,并且要立即做出反应。这样对训练孩子的听觉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音高及力度的辨别能力等都有积极的作用。音乐教学中,通常用拍手、排腿、捻指、跺脚四种方式来进行训练。 

 此外,根据不同的特点,我经常选择一些活动范围小,动一点脑筋的游戏,目的是提高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如:让学生左手匀速的拍,右手比左手快一倍或左手画圈,右手上下直线拍,学生会感觉两手程度不等的互有牵制和干扰。

这说明互相协调的双手活动平衡能力的获得也要经过一定的锻炼,也使学生懂得双手活动平衡的练习,在音乐中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无论是演奏,合唱,还是合奏,重唱等活动,常会遇到声部间多种不同比值的节奏关系。个人双手操作方式与他人合作都需要具备这种既能各自独立,又能互相协调的能力。通过这个教学内容使学生不仅学会音乐也懂得了集体的重要性。这也正是科

-奥教学法的宗旨。"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在声势训练中,学生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一节课之前或中间,选一些声势训练让学生做,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会高起来。并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和道理。

(二)、运用语言进行节奏训练。

语言是人类的本能,一个孩子从咿呀学语开始就与语言结下了不解之缘。语言是人类表达情感的工具,对于儿童来说易于理解和接受。节奏也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活生生的音乐语言。在节奏训练中,我结合语言,提取节奏基石,使节奏练习生动、形象,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例如:在第一堂音乐课的节奏教学中,利用学生互不熟悉的特点,老师首先让他们进行自我介绍。如:我 叫 王晓 红 ;我 叫 倪 健 .

.....然后,老师总结出:三个字的名字是按照(走走 跑跑 走)的节奏来说的,而两个字的名字是按(走 走 走 走)的节奏来说的。这时老师把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写在黑板上,在让同学们按‘走’和‘跑’读出来。

为了让学生对这两个节奏型加深印象,让他们用手、脚做动作练习。来让学生体会节奏有强弱。在游戏中,学会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这节课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熟悉的声音来训练节奏。

 用儿歌朗诵练习,训练儿童的节奏感。

例如: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叽里咕噜∣滚下来‖就这么一个小儿歌,你可以把他变成各种节奏来朗诵,然后再结合一定动作或舞蹈去加强节奏,使孩子在边朗诵边跳或边拍掌,跺脚等过程中。

培养对节奏的敏感。我们还能让孩子在和谐又专注的合作中体会到音乐带来得快乐,提高他们对语言、音乐的兴趣。例如当一组儿童朗读某个固型节奏型另一组儿童朗诵上例儿歌时,这首儿歌,就形成了两声部(一个伴奏声部,一个主弦律声部)。这种基本节奏练习,应在儿童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穿插着进行。

(三)、节奏卡农练习。

例如:x x 

x -

x x x x

x - 

              

 要求:(1)、隔一小节拍手。(2)、隔两小节拍手。(3)、每组隔一小节拍手。

多声部练习常用的方法还有让儿童就儿歌进行卡农练习——即一组幼儿先朗诵,另一组按固定的节拍接着进入,类似轮唱的形式。和歌唱一样,儿歌朗诵也可以表现出声调强弱、高低的变化。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能构成问答句式或有内容情节的儿歌,配合身体动作,进行强弱、高低等富有表现力的练习。

节奏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动作协调与统一,培养学生节拍感 、速度感、强弱感,是其它教学的基础。

二、器乐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

在科—奥教学中一般不用钢琴,小提琴等这种乐器,而采用精制的打击乐器。有固定音高能奏出旋律的,和无固定音高而起节奏作用的两类。如三角铁,木质音条琴,鼓等等。利用打击乐器有一些目的性.因为打击乐器最易奏出节奏,这迎合奥尔夫以节奏为第一的目的。

其次打击乐器音色鲜明,富于幻想性,这很适合小孩子的好奇心,再者打击乐器容易掌握,避免演奏者的技术负担。尤其对于孩子可以使它们尽心的演奏。在使用乐器过程中,教师不一定每次重复,孩子们该怎样做,而是尽量说得少,让孩子们多做。

因为,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孩子们可以很容易发现同一种乐器可发出不同声音。例如:碰钟振动时可发延长声音,如果不振动,发不出延长太音,是短而闷的声音。如果把碰钟相对摩擦,则发出似蛙叫的声音。

打击乐器的运用非常广泛,他可以排练已经编好的歌曲和器乐曲,在排练过程中,可让孩子们交换乐器,以便他们能够掌握各种打击乐器的使用。在打击乐器的运用中常与朗诵,表演,舞蹈相结合起来运用。

(一)、激发学生兴趣,体验打击乐器。   

   例:给乐器让学生自己敲打。

要求:随意奏出尖、快、乱、强的节奏。这是让孩子们感情的宣泄。

(二)、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自制乐器。

例如:1、把小玻璃瓶绑在一起敲击,发出叮咚声。2、用易拉罐做沙锤。3、小纸盒上套橡皮筋等等,只要是孩子们认为能发出声音的东西,他们都能带到课堂上参与游戏。

   器乐教学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使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能力的发展,提高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效的发挥了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了休息和娱乐。

 三、动作表演的应用。我国音乐古籍《乐记》指出:"动情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制,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乎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段话精辟的道出语言、歌唱、舞蹈原本是同为一体的,而在元素性的音乐里,要求是靠音响来动作,只要孩子们愿意去做,他们可以做得非常好。这可以充分发挥爱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要求:这里指的舞蹈包括律动、表演等。同时,又都不能等同于有关艺术门类的专业概念,而具有"元素性"的含义。奥尔夫教学法所设计的舞蹈对于任何没有学过舞蹈的人也能学会。它所要求的是按音乐的节奏跳、按音乐的形象去想象,最重要的是即兴,学生们可以自由设计,自由编排自己理想的动作。1、依据音乐。2、有想象力。3、自由设计。

   例1:听小提琴独奏曲《蜜蜂》。不告诉题目,让孩子聆听音乐,说出像什么小动物?听第二便时模仿特的动作。(学生:双臂像翅膀一上一下动,头部自由转动。)

   例2:律动《单簧管波尔卡》。

 通过律动感受回旋曲的段落(A、B、A1、C、A2)

要求:所做动作要与乐曲情绪相吻合,同一主题要用相同动作。

   例3:教《过新年》一课,给学生分配好角色,有敲锣、有打鼓、有秧歌、有跳舞、有唱歌,再加打击乐器,使孩子们全身心投入到歌曲的热闹、喜庆的气氛中去。

    动作表演可使学生由个体到群体,而且简单易行,孩子们只需要明确自己该是什么角色,什么任务,不用经过学习和模仿,立即能活动起来。而且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的个性、自主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学生可摆脱强行统一,他们可以在活动中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互相适应与配合,他们不仅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还能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美的体验。

 四、游戏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

玩是儿童的天性。根据学生爱动,坐不住的特点,我们选择的内容应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教学,学生很快就可以记住。老师加上旋律,这样一首歌就在学生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也顺利完成了。同学们在游戏的快乐中学习了音乐,加强了对音乐的兴趣。学中有玩,玩中有学,学中有乐。

 例1:在教《那达慕大会》这首歌时,学生对少数民族的风土民俗不很了解,教师可以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学生到蒙古大草原上去观光,配合多媒体教学,介绍蒙古人的风俗,其中,摔跤、骑马、射箭比赛都以歌曲中节奏的形式出现,让学生们参与,他们的热情很高。这样不仅丰富了知识,而且也学习了节奏,学生感到很快乐。

 例2:分辨打击乐器的音色。

   让学生分辨双响筒、碰钟、木鱼、串铃、铝板琴、小木琴等乐器。

   步骤:1、先让学生了解各种乐器的音色。

       2、A组同学手拿乐器敲击,B组同学蒙起眼睛通过声音找出事先规定好的乐器。

 以上几种形式都是以元素性音乐为基础的,是相互结合在一起的。让学生们从参与—体验—情感,体现了快乐教育。学习音乐的过程正是培养孩子们由探索—模仿—即兴—创造四个阶段,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爱音乐,而不是培养音乐家。

是提高人的素质,是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学习音乐,培养他们多方面的才能。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帮助他们参加音乐活动,成为有一定水平的音乐欣赏者,能在音乐中享受到乐趣。

实验证明,在我国的小学普通音乐课中,科—奥体系的精神是完全适用和有效的,他们的结合运用大大的提高了原来的教学效率,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完成音乐基本功的培养,并对好的音乐产生强烈的渴望,我还将继续把科—奥体系研究下去,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