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埭强作品 73解读靳埭强海报作品的水墨情结

2018-04-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摘要:靳埭强作为国际知名的平面设计师,其作品呈现出鲜明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将水墨元素运用国际化的视觉语言加以表现,是靳埭强作品的重要

摘要:靳埭强作为国际知名的平面设计师,其作品呈现出鲜明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将水墨元素运用国际化的视觉语言加以表现,是靳埭强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文章分析了水墨元素在靳埭强作品中的体现以及靳埭强水墨海报凸显的独特视觉魅力,以期更好领悟传统文化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作用。

关键词:靳埭强; 水墨;构图原则

靳埭强,世界杰出华人设计师,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他的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在国际平面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设计作品屡获国际大奖,享誉盛名。其作品特征之一就是将中国水墨元素运用国际化的视觉语言加以表现,提高了现代平面设计本土化的品质。

在靳埭强的设计语言中,水墨元素重新成为新的符号,从而使他的作品在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中更具有时尚特质。研究靳埭强水墨海报,会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大师的设计风格和设计思想,对平面设计的实践具有理论指导的意义。

一、水墨技法在靳埭强作品中的表现

水墨是一种以纸、水、墨为主导的媒介材料,以注重媒介特质为表现力的艺术。水墨技法在靳埭强作品中的表现可归纳为:焦墨枯笔、大写意和墨色变化的表现手法 。

焦墨枯笔的表现手法。干笔蘸浓墨,行笔中出现飞白,产生一种独特的肌理效果,散发出一种文化感和历史感的特点。例如1999年靳埭强为宁波海报展设计的“服饰与文化”为主题的海报(图一),以一把有漆绘的竹尺表现服饰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尺子就是生活中存在的形象,加上以水墨形成的圆弧线与勾状的自由弧线,组合成衣架的形象,运用了焦墨枯笔的手法,用水墨的肌理效果体现出文化特性。

大写意的表现手法。写意是中国画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由于它的变化丰富、随意流畅的特点,使得水墨在设计运用中特征明显。这种写意的运用,打破了电脑设计中“机器痕迹”的感觉,使得设计富有人情味。

墨色变化的表现手法。古人以墨代色并总结出“运墨而五色俱”的观点,靳埭强的作品也是借用了墨色的变化丰富其作品的内涵。墨色巧妙地变化,给人以独有的视觉感受,体现出画面的节奏感。

(图一) (图二)

二、水墨画构图原则在靳埭强作品中的具体应用

构图在传统水墨画里被称为“经营位置”或“布局”,它是画家为了表达一定的意境和思想感情而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段。水墨构图原则也就是指画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里运用的构图方法。如宾主分明、计白当黑、虚实相生、边角运用等。

(一)计白当黑。在传统水墨画里,在布局经营的过程中,画面空白处理十分讲究“计白当黑”。清张式《画谭》云:“空白,非空纸。空白即是画也。”“空”是有形有质的,是画中之画,同时也是画外之画。在这里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平面设计中图与底的关系。无论是是图还是底,都是视觉元素。人们的视觉注意力放在底上或图上,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达到了以有限的元素表达无限意味的效果。

(二)虚实相生。水墨画重视以虚拟实,通过水墨形式元

素之间的虚实变化,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它使客观事物与人之间形成一种默契,进一步使人的精神思想超越表象。这种带有象征性的笔墨渗透了画家的文化修养。靳埭强为上海平面设计专业委员会设计的主题海报《互动》(图二),采用“互”字作为设计元素,意在表现现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互”字的结构本身就有互动的感觉,作者借用水墨的表现手法,通过墨色的变化,使画面空间形成了气韵流动、虚实互动的感觉。

三、靳埭强水墨海报凸显的独特视觉魅力

简洁性。平面设计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表达出丰富的内容,这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追求是一致的。在极简单之中蕴含无尽的内涵。靳埭强设计的北京2008奥运海报(图三),每一幅作品都简洁到只有几笔勾勒的水墨线条和一把中国特有的尺子,但是像北京、奥运这样的标志符号却能够表现到位,这应该是达到了“笔不到而意到”的意境。

(图三) (图四)

原创性。创新是平面设计的本质要求。原创性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靳埭强在设计北京2008奥运会海报时,用水墨的手法表现现代的标志性符号,无疑是对这种符号内涵的增值和扩充。而这也是作者能突破传统而有所创造的关键体现。

文化性。德国设计家霍格?马蒂斯强调:“任何国度的设计中,都应体现国度的根,这个根就是自己的文化”。而靳埭强的作品也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优秀的设计既要有先进的技术和条件,更要有深厚的文化心理积淀和现代的设计理念。

靳埭强设计的《岁寒三友》主题系列海报(图五),是为两岸三地“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设计”学术研讨会所做。靳埭强在设计构思中,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朋友的图形符号——松、竹、 梅。用水墨技法表现的传统图形与现代字体的笔画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画面主体突出,错落有序,流露出古今融合的心意。

(图五)

大大 众 文 艺艺术与人文

境生象外——浅析中国画的意境

阿 汀

(四川民族学院 美术系 四川 成都 626000)

摘要:每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都必然受到本民族哲学思想的影响与引导,中国古代艺术家受儒、道、禅哲学思想的影响,认识到创造表现宇宙生机与人生真谛,利用虚实结合,“象”与“象外”统一的艺术形象表现主体思想的“意”的重要意义,使中国画具有了“超以象外”的东方特质。

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意境创造是中国画创作追求的目标,其契机皆本于立意。画家在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对自然物象的精粹加以提炼、加工,寓情入景,借景抒情,使其与作者的主观意念融而为一,从而达到情景交融,创造出寓意深远,内涵丰富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境生象外”;“象”与“意”;“象外之象”;“超乎象外,得其环中”;意境创造。

中国画是一个极具鲜明个性的民族特色、民族艺术语言的绘画艺术,经过上千年的积累和沉淀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以及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并成为有别于其它民族绘画形式的艺术体系。

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清代画家笪重光在《画筌》中曾有:“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之说。受古代儒道禅哲学思想影响的中国传统美学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这种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就是“意境”的意蕴。“意境”理论的思想根源也是老子的哲学。中国艺术所依存的美学基础就有了儒道思想极深的烙印。道家的重“心”略“物”的思想,奠定了中国画的重表现而略再现的美学观念和基础。

“中国画讲究“超乎象外,得其环中”,“虚实相生,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画处皆成妙境”。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董氏武陵集记》中说:“境生于象外”,提出了“境”这一范畴。它是对“意境”这一美学范畴的本质最精确的概括。”[1]

“所谓“境生象外”,是指“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有限的“象”的突破和超越。“境”也是“象”,但它是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趋向于无限的虚化的“象”,是“象”和“象外”虚空的统一。“象外”是对有限的“象”的突破,但并不是完全摆脱“象”,是“象外之象”。

是突破有限形象的某种无限的“象”,是虚实结合的“象”。这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象”,也就是“境”。一般地说“象”与“境”的区别,就是:“象”是具体的、有限的物象,而“境”则是无限的、虚化的或人生的感受和顿悟”[2],“象”既为中国古代文化基本符号的构成,有是中国古典美学意义发端。

中国文化和美学以“象”为本,其哲学起点在《易经》的卦象结构,但作为中国文化观念、思维特征、审美意识的深刻表征,却是先秦诸子哲学、美学对易学的重新阐释和精神超越的结果。

中国古代意境理论,虽然从总体上讲,以“象”的思维为出发点,言“境”不离“象”,但其重点又在象外之象,在象外虚空中达到人生体验和境界的实现。

“所以老庄哲学的重象外虚空、非言味象的思想的提出,奠定了中国古代意境说的理论基础。意境理论可以说在唐代大体形成,唐人言意境,其最本质的规定是“境生于象外”,也就是老庄所说的那种执大象而言道,以有限之象表现宇宙人生无限之意的象外虚空境界”[2],作为美学范畴的意境在明清之际才开始形成。

但先秦道家、魏晋玄学与禅宗思想对意境范畴的形成同样产生了重大影响。以老庄元气论为基础的本体论哲学以及就言与象关系所作的论述,作为老庄哲学的最高范畴——“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根。

老子认为,万物本体和生命之源的“道”,是有与无、实与虚的统一,而且“无”(虚)处于矛盾的主导地位。“道可道,非常道”,即是说“道”是超言绝象不可言传的,但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体悟宇宙大化,即得“道”。

“境生于象外”是意境的本质,构成中国画艺术的基本因素也不是实境,而是虚境,早在先秦,老子提出“道”是有无、虚实结合的思想时,“意境”论这个哲学基础就被奠定。

宗白华先生认为:“虚实为意境的底相,化实境为虚境,创造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3]。意境创造的关键就在于把握虚实相生,化实为虚的美学原则。所谓“不

含蓄性。在平面设计中,有些包含深刻涵义的内在信息是很难或无法直接表现的。而靳埭强就用中国画的含蓄方法加以表示,这种含蓄恰恰能够使受众理解更多画面以外的信息。靳埭强为特级纸行创作的海报《爱护自然》(图四),画面呈现的是一块有宣纸包裹着的黑砚石,正中渗透着一点血红色的朱彩,乍一看有如用纱布包扎的受伤的躯体,以此象征受伤的大自然。

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传统文化影响着他的思维方式,从他的作品中也能看出,他对东方文化的内涵有着独特的、深刻的感悟和理解。

结语

解读靳埭强的海报设计,有助于我们对传统水墨元素做出自己的理解、阐释和重构,进而达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灵活运用。设计中笔墨的运用不是表面搬用,而是有着真正的思想与感情。有目的的选择和利用传统中具有“意味的形式”,融入到不同的历史文化和风格样式中,使作品体现出鲜明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强烈的民族性和时代感。这对我们学习平面设计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参考文献

1.王序 《靳埭强平面设计师之设计历程》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2.陈新华 解读笔墨在现代标志图形中的时尚特质 《艺术设计月刊》 总第168期 2007.

3.李沫 靳埭强作品的东方文化意境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5.2

4.张红辉 平面设计中国画艺术元素的导入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7.4

四、影响靳埭强水墨风格设计形成的原因

影响靳埭强水墨风格设计形成的原因诸多复杂,总的说来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个因素来分析。

首先从内因上来看,水墨风格的形成,可能与他自身学习的文化背景有关。靳埭强在伯父的影响下,曾经学习过水墨画,并且对水墨画有着某种天赋的敏感,这为他后来对水墨画有自己深刻的见解奠定了基础。其次,靳埭强水墨风格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靳埭强在美国学习过设计,当时的设计理念完全受到西方的影响,但是设计作品并没有独特之处,没有得到设计界认可。这种情况也促使靳埭强开始反思。在不断地反思和学习中,靳埭强认识到了水墨画独特的绘画艺术语言,开始尝试借鉴和利用水墨元素进行设计。这种风格很快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肯定,因为他把中国画的气韵、意境带到了作品之中,使作品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强烈的民族性。

从外因上看,靳埭强水墨风格的形成,受到了中国传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