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永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2018-01-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从秦始皇时期,皇帝开始通过炼丹求取长生:在广阔民间,人们以"长命百岁"表达对新生儿的祝福,以"寿比南山"向长辈庆贺寿辰.所以,排除个人因素,永生对于中国人来说应该是被期待的.但站在全球的视野上,不论是永生的可能性,还是永生所会产生的影响,科学家还有很多话要说. 有报道称,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35岁,而进入21世纪,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了70岁.20世纪初,曾把50岁作为老年人的标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标准一再向后推移.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

从秦始皇时期,皇帝开始通过炼丹求取长生;在广阔民间,人们以“长命百岁”表达对新生儿的祝福,以“寿比南山”向长辈庆贺寿辰。所以,排除个人因素,永生对于中国人来说应该是被期待的。但站在全球的视野上,不论是永生的可能性,还是永生所会产生的影响,科学家还有很多话要说。

有报道称,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35岁,而进入21世纪,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了70岁。20世纪初,曾把50岁作为老年人的标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标准一再向后推移。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66-79岁为中年人,80-99岁是老年人,10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在生物学上,对于哺乳动物的生理寿命有一个计算标准:生理寿命的长度应为生长期的5-7倍。而人的生长期是用最后一颗牙齿的长出来的时间计算的,20-25岁是大多数人长出最后一颗牙齿的年龄,因此人的寿命最短为100岁,最长为175岁。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计算方法。人体内分裂增殖的细胞分裂的次数有限,平均为50次。这一极限被称为“海夫利克极限”,发现它的科学家海夫利克根据人体中增殖细胞的分裂次数和分裂间隔时间推算,人的正常寿命应该是50*2.4年=120岁。

加拿大科学家布莱恩·休斯和弗雷德·赫奇密,围绕人类寿命开展了一项研究,并得出了与传统认知完全不同的结论:不要轻易为人类寿命设限,未来人类可以活到150岁甚至更久。

但有关方面认为,所谓的研究只针对了统计数据进行,并没有对人口增长进行预测,也没有考虑到长寿所会带来的社会影响。

让人类永生最可预见的是通过医疗手段的进步让人体保持活力。目前的主流方式有两种,一是生物法,让细胞突破衰老的宿命;二是机械法,通过外骨骼、外器官的支撑实现心灵的延续。

美国科幻作家罗伯特·海因莱因《时间足够爱你》让人永生的方法是生命延长术,原理是使用培养皿中生长的新鲜血液。当人有衰老迹象的时候,只要用这些血液进行“回春治疗”就可以了。

目前,谷歌正努力在生物细胞学、基因药物和人体健康方面获得飞跃式的进步,使得人类每十年接受一次治疗,就可以让衰老的组织再生,让手、眼、脑得到升级。

机械法在一些诸如汤志诚的《后人类时代之万象》和《神经漫游者》中都有提及。植入系统、神经拼接和微仿生在小诊所就能完成。将人的思维上传云端,摆脱容易损坏的肉体,是“机械法”发展的极致。

《未来简史》则对长生可能引发的问题作了更社会化的分析:婚姻持续100年,90岁仍然必须学习新知识……这些社会问题目前为止几乎无解。书中预言“如果科学的努力获胜,真正的战场会从实验室转移到议会、法院和街头,甚至引发激烈的政治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