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可平政治学的公理 俞可平谈政治学的公理

2018-01-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前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在卸任之后,在北京大学发表了一场公开演讲,题目是<政治学的公理>.俞可平说,政治学有许多的定义,世界范围内公认度最高

前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在卸任之后,在北京大学发表了一场公开演讲,题目是《政治学的公理》。俞可平说,政治学有许多的定义,世界范围内公认度最高的一个定义是:政治是关于重大利益的权威性分配。俞可平表示,政治学确实很复杂,但政治学有自身的公理。如果违背了这些公理,无论是谁都会受到惩罚。

公理之一:谁生产权力,权力就对谁负责。如果这个官职是老百姓给的,那这个官员就必定听老百姓的话;如果这个官职是上级领导给的,那他当然就只对上言听计从了。

公理之二:执政能力与制度设计:政须出一门。现在很多官员非常辛苦,工作节奏是"5 2、白加黑"。经常听官员讲,礼拜六保证不休息,礼拜天休息不保证。有一次,俞可平到一个地方去调研,当地一个很重要的领导讲,他说我想不清楚,我们一些干部"从早上鸡叫干到晚上鬼叫",有忙不完的事,怎么老百姓还是不满?为什么?这就是因为相当一部分制度设计违背"政须出一门"的公理,如果一件事有好多部门管理,那么效率肯定低。

公理之三:由上及下的决策指令与由下及上的决策效果信息不能走同一管道。国内有一种现象非常普遍,上面领导到下面去调研发现很多数据不真实,有水分。中央领导去地方调研,地方肯定要做准备,但很多准备其实是造假,有的连"群众"都是干部扮装的。

有的地方,白天开会讲一套,到了晚上,私底下又会说,白天讲的不算,现在和你讲些真实情况。为什么真话这么难?因为我们的不少制度设计违背了另一条政治学原理:由上及下的政策指令信息与由下及上的政策效果信息不能走同一条管道。

公理之四:权力须受到制衡,并形成封闭的环。现在中央整治贪污腐败的力度很大,抓起来的"老虎"有100多个。其实,历届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反腐。3年前,有研究者专门梳理过党内法规,一共有102条党内法规是与廉政有关的。

详细到管到你吃饭,"四菜一汤"还是"三菜一汤"。这么严,为什么还有贪官?原因是制度问题。说制度有问题不是说中国的基本制度有问题,而是指那些具体的权力监督与制约制度出了问题。很多人知道权力必须受到制衡,但很多人不知道,权力不但要受到制约,而且还要形成封闭的环。不能有一个环节缺失,只要有一个关键环节缺失,那么其他的环节都无效。比如对于第一把手的制约,国内制度缺漏就太多。

公理之五:下属权利原则。在民主政治条件下,上下级官员之间的权力是不对等的,但他们作为公民的权利是平等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官大一级压死人"的现象比比皆是。为什么下级和上级的关系会走样?因为我们的有些制度违反了政治学中的"下属权利原则"。即使是下级,他也拥有自己的正当私人权利,其人格是独立的。

公理之六:每个官员都有自己的"理性"。现在政治生活中有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就是公共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合法化,最后是合法利益个人化。同样是政府的官员,同样是处长,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比较大,这也是为什么今年开始中央推行新的《公务员法》,要把公务员的收入规范化。

每一个官员都有自己的理性,这个理性就是每个人都会追求自己的利益,只要是合法的利益,他追求是正当的。但我们现在的许多制度设计,没有考虑官员的这种"理性",以为我们党的领导干部都是无私奉献不计私利的。

其实,官员是活生生的人,他有自己的利益,其行为遵循"理性"的原则。相应地,国家的制度设计,必须规范官员的"理性",既保护其正当的利益要求,又防止其"理性"的过度扩张。